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世人多媚骨,唯有君如故

世人多媚骨,唯有君如故





淡淡的文人氣質中,懷抱著陡然劍氣,身處熱鬧的娛樂圈,卻深居簡出。




作為以演技著稱的成熟男人,

用陳道明自己的話說:「用角色和觀眾交流吧!」




其他的,無可奉告。










馮小剛曾說:




「陳道明是一個清高到只肯在戲裡低頭的男人。」




劉嘉玲也說:




「陳道明是一個非常博學多才的才子,他琴棋書畫樣樣皆能,講話非常有質感,非常幽默,常常會把周圍人逗笑,跟他講話也是一種非常好的享受。」






年逾六十的他,對於演戲,仍然保有執著和赤誠。




他當得了帝王,演得了大佬,粉飾過流氓,皆在他入木三分的演繹下形神畢肖,熠熠生輝。



- 01 -


有一種質感,叫「高級」








葛優+張國立+陳道明的組合,看起來真是有點滑稽

,卻莫名戳中了審美點。




如果去掉右邊兩位,我們可以將道明叔放大來看!




陳道明身上有一種不容被時代抹殺的文人氣質,說他是個演員,他更像個閃閃發光的凡人。






年過半百的陳道明,不經意間,將時尚潮流碾壓於此,堪稱風骨與形體的最佳示範。




追溯其因,跟他愛運動的習慣,一定是分不開的,熟悉陳道明的人都知道他是十分熱愛運動的「老男孩」,起跳投籃的動作,簡直帥到爆炸。






他的高爾夫球技也是一級棒的,年過花甲的他參加了次高爾夫球比賽,還能拿到全國冠軍,就連球技不錯的「祁同偉」都甘敗下風。






出道35年,他出演的電影不到20部,電視劇不到35部。自己有著拍戲的原則:




抗日神劇不拍,偽歷史劇不拍,不符合邏輯的劇不拍。所以他塑造的每一個角色,卻都成為了經典。






  • 他是《末代皇帝》中的青年溥儀



  • 他是《圍城》中的方鴻漸



  • 他是《我的1919》中的顧維鈞



  • 他是《康熙王朝》中的康熙大帝



  • 他是《黑洞》中的聶明宇



  • 他是《楚漢傳奇》中的漢高祖劉邦



  • 他是《歸來》中的陸焉識




和他合作過的導演說陳道明在片場從不坐凳子,他認為只要坐下,便會身心鬆弛,演戲的感覺就消失了。







曾在節目《一年級》中有短暫的出場,僅僅是片刻,便讓在場其他演員肅然起敬,袁珊珊稱其「每一句話,都可以納入表演人的教科書中」。




佟大為說:「不愧為國寶級男演員。」







他在節目現場,鬆弛有度,穿戴日常,許多人說「他眼中似乎沒有鏡頭的存在」,但你可能不知道,在鏡頭的背後,陳道明在表演中的苛刻追求,是常人無法想像的。




- 02 -


從不畏流言




拍電視劇《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時,是江一燕的第一部戲。




剛開始她完全進入不了角色, 陳道明直接把她訓哭了:




 「進入角色懂不懂,你是青春善良的蒙蒙,不是中戲學生!」




2001年,在《康熙王朝》拍攝現場,高田昊扮演的大阿哥跟葛爾丹打仗,栽了!回來拜見皇阿瑪,又是哭鼻子,又是抹眼淚的。




「皇阿瑪,兒臣當時掉進水裡。」




皇上回應:「你過來」。







誰也沒有想到,陳道明在瞬間,掄圓了就給高田昊一個大嘴巴子。打得那個疼喲,導演陳家林急的直跺腳,跟副導演劉大印說:「沒有打人這段戲啊!」




副導演大家都知道,在劇組基本就是擺設,主業逗導演開心,副業分發盒飯,三產為女角唱曲兒解悶。




劉大印裝耳聾,愣在那兒!然後就看陳道明又是捶胸、又是嘆氣的。




「你真被葛爾丹俘虜了!丟人啊!丟人!」




那場戲再翻過頭來看,依然很精彩!







之後,在一次媒體見面會中,記者採訪陳道明:「陳老師,你打了人心裡有虧欠嗎?」




陳道明滿臉不屑:「沒有,都為表演需要,他不生氣!」




你可以想像一下,此番回答,會得罪多少人。




但是,陳道明斬釘截鐵的態度,讓許多人望而生畏。




是的,他追求的表演,不單單只是表演,而是一種靈魂拷問。







如果你以為他僅僅只是敢懟記者,那就太小兒科了!




陳道明懟的,恐怕要數如今的影視化本身。




「中國沒好電影,電影的繁榮和熱鬧就是一些票房數字。」




「差在德上,差在職業精神、文化精神上,中國的文人過去還有一點風骨、一點孤傲,還有一點竹節精神,現在全部被錢同化了。」




- 03 -


勵志做凡人




陳道明曾在做客節目中說:




「我跑了7年龍套,但毫無怨言,對於這個行業戾氣,我從沒有過。」




是的,跑龍套的日子並不好過,要是換別人,早就撂挑子走人了。




還好老天不會辜負每個努力執著的人,跑了7年終於在1988年得到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出演《末代皇帝》中的青年溥儀。




憑藉這個角色,他榮獲了第七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男演員獎和第九屆全國電視「飛天獎」優秀男主角獎。







不管是演什麼,他首先考慮的是我是否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自己的付出和成長。




不演戲的時候,他從沒閑著,學鋼琴,練書法,看《魯迅全集》,閱讀各種書籍,讓自己的精神變得充實和厚重。




其實他也曾有一段浮躁的時候——




有一次,他去拜訪錢鍾書。一進屋,發現老人家深居簡出,家裡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滿屋子都是各種各樣的書。




唯一出聲的,是煎藥的葯鍋。

一到時間,葯鍋就「噗噗」地響。







連續跟錢老先生談了三次話之後,陳道明在那種書香的氛圍中,突然發覺自己貧乏、可憐乃至醜陋。




在文化人面前,學問面前,自己那點名氣連屁都不是!




後來由於父親的去世,讓他感悟到人生無常,所謂的榮耀都是過眼雲煙,他開始覺醒,他勵志做一個滿腹經綸、卻不炫耀的平凡人。







之後的日子他真的變成了低調又有內涵的人: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不苟富貴,不慕名利,讓自己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方能成就一個更加從容與自由的自己。




- 04 -


比起演員,他更像文人




陳道明彈得一手好琴,他說:「只要在家,我每天要彈上兩三個小時,興緻高時會彈四五個小時。




鋼琴對他來說是絕對私密的朋友,混跡於社會,難免有鬱結之事,無用的鋼琴練習便成了排解心中不平的利器。







陳道明在書畫方面的造詣非常深,書法和繪畫技藝也都被評為是「娛樂圈中最好的」。







他曾說過:




「進入中年後,我迷上了畫畫,沒有門派,不講章法。




磨好墨汁,鋪好宣紙,手握畫筆,然後打開地圖,回想多年來拍戲到過的地方,然後揮筆潑墨畫山水、畫好後貼在書房的牆上,一遍遍觀賞、對比,直到自覺不錯了,這幅方才作罷。」







又有言:




「書畫不分家,後來我又覺得書法很精妙,慢慢也迷上了,我現在最喜歡用毛筆抄寫《道德經》之類的古籍,一邊抄寫,一邊默讀,入腦入心,很有意思。」







陳道明也相當鍾情棋藝。從圍棋、象棋、國際象棋到軍棋、跳棋、斗獸棋、飛行棋、五子棋、華容道棋……




真的是琴棋書畫無所不會。




- 05 -


低調夫妻的動人生活




事業上的他從來都很低調,

工作之餘,他不喜媒體採訪,也不愛參加宣傳活動。




拍完戲,別人都會出去喝酒唱歌,他卻總是一句「沒事別找我啊」,轉身就回了家。




在這個慾望泛濫、誘惑橫行的時代,人要懂得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他曾說:




「工作中,我的疆場是攝影機前的大千世界;生活里,我的舞台便是家裡的方寸之地。」




他是個好丈夫,好父親,他是一個戀家的男人,他把所有的空餘時間都花在陪伴妻女身上。如同他曾說的那樣:




「不一定要大男子主義,但大事發生要拿得了主意。」







他從不參加真人秀,炒作自己的私生活:台上已經是在演了,台下就免了吧。




有人曾問,這樣的生活,又有什麼意思呢?




陳道明的回答是這樣的:




「比起抽煙、喝酒、打牌、去酒吧和迪廳,我更樂意的是,在家跟妻子同坐窗下,她繡花,我給她裁皮包、給女兒做衣服。畢竟窗外落葉無聲,屋內時光靜好,才是最大的幸福啊!」







陳道明曾說:「遇見妻子,才是自己這一生最大的福氣。」




陳道明已經位列「國寶級演員」,可他卻仍願意把這一切榮耀,歸功於自己的妻子。




談及妻子,他會自豪地說:




「第一,她不以學識看人;第二,她不以金錢看人;第三,她不以地位看人;第四,她不以外表看人。」







他們初識在四十多前,杜憲出生於書香世家。




父親杜慶華是清華教授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她就讀於北京廣播學院,畢業後她成為中央電視台做《新聞聯播》的主播。







她端莊高雅的氣質,宛若芙蓉出水。




落落大方的主持風格,又似清風拂面,在拘謹呆板的新聞環境宛如一股和煦的暖流,吸引了大批觀眾。







而陳道明出生於書香世家,父親陳宗寬畢業於燕京大學,後來在天津醫科大學執教。




他自己剛考上北京電影學院兩年,剛開始在一些劇組跑龍套,是個籍籍無名的小藝人。







1978年,杜憲到天津看望自己的舅舅,一向對陳道明欣賞有加的舅舅便將同單位的他介紹給自己的外甥女,他們一見鍾情。







那時的他,每個星期都會給杜憲寫上一首情詩。彩箋頻寄,紙短情長。




還別出心裁的錄製一張情歌卡帶,裡面收集了10首情歌,其中大部分歌詞都是他親自創作的,來表達自己的愛意。







杜憲只要有空就往北影跑,當時的北影和電視台靠的並不近,但杜憲每次都滿懷喜悅,一周一次,然後再匆匆返回。







起初杜憲的父母對陳道明的職業並不滿意,並不同意他們交往,但拗不過女兒的執著,終於同意他們交往,他們也順利的步入婚姻的殿堂。




婚後的杜憲一直做他堅強的後盾,三年後他們的女兒陳格出生了,但陳道明每天都忙著拍戲,脫不了身,照顧女兒的重任就落在了杜憲身上。





陳道明和女兒




要主持新聞節目,還要到語言學院進修英語,晚上回來再帶孩子,就這樣熬過了5年,杜憲工作調動到了經濟部做幕後編輯。







隨著陳道明名氣的增長,杜憲漸漸從傳媒業隱退,1922年她辭去了她的工作,在家專心相夫教子,陪伴陳道明度過漫漫歲月。




陳道明說:




「我什麼都不是的時候,杜憲看上我,說明我太太一點都不功利。只能說是她的偉大,不是我的光榮。」




幸福無非是如此,柴米油鹽的瑣碎,不需要太多責無旁貸的慾望和物質貪念。




幸福就是一種簡簡單單的生活日常,在一起相處的很舒服。




他們的生活一直很低調,杜憲的消息也鮮有人知,直到2014年,一張杜憲近照流出來,才知道原來退隱的杜憲被聘請成為中國傳媒大學的副教授。







如今,已過花甲之年的她仍精神矍鑠,眉宇間仍是清朗毓秀,整個狀態都十分好,一看就是幸福的女人。







在這個分手看起來很隨便的娛樂圈,陳道明和杜憲就像一股清流。




幾十年來,在他的身邊站著同一個女人,他們從未放棄彼此,倆人共同成長、彼此陪伴,從青春歡暢的時辰走到暮年歲月的痕迹。







如今杜憲也依舊能幸福地說出「如果從頭再來,我還是想要嫁給他」,這大概就是最美好的愛情了。




深情不及久伴,厚愛無需多言。




要是說他們的生活有什麼哲學,僅僅能想到四個字,化繁從簡!




生命包含物質和精神,前者是基礎,後者是升華。




與其一味追求有用之物,不如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無用之物帶來的靜謐和美好,前者是身安,後者是心安。






來源:詩詞天地(shicitiandi)


歡喜轉載,隨喜分享


大家都在看 點擊即可閱讀






  • 第六期《地藏經》隨喜助印



  • 孤獨讓你變得出眾,而非合群



  • 你是吉人 自有天相



  • 莊子:樹不成材,所以長壽



  • 高人是如何交朋友的!(經典)



  • 看完了,你就再也不會生氣了



  • 一切聚合離散都是因緣和合



  • 餘生,喜歡和真性情的人交往




點擊↓閱讀原文↓


許新年願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一禪 的精彩文章:

活著不是為生氣

TAG:每日一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