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民國印人侯石年

民國印人侯石年

民國印人侯石年

—汪運渠

民國印人侯石年

侯石年(1900——1961),名宗渠,號佛庸子,湖南大庸縣人(今張家界市)人。1924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法律系。他在學生時代就酷愛書法和篆刻藝術,平時治印非常認真,稍不如意即磨去另刻。他作書、治印、吃飯拿筷子都用左手,左手腕力極大,與別人扳手腕從未敗北。其治印時用左手操刀,純用反力向上推,起刀自毛筆的落筆處,收刀是毛筆的起筆處,刀法嫻熟,結構和章法蒼勁超逸,雋秀美觀。侯石年崇尚民族英雄岳飛的氣節,經常臨摹岳飛《滿江紅》草書帖,以「滿江紅室」為齋號。在復旦大學讀書時,曾出版過《總理(孫中山)遺囑印譜》。所作《三民主義印譜》刊於《藝風》(杭州) 1933年第1卷第4期,並有《論篆刻在藝術中的地位》《論繪畫的技巧與氣韻》等論文刊於當時報刊,後來又出版了《滿江紅印譜》,受到齊白石、于右任、譚廷闓的器重。

民國印人侯石年

劉暘光印 王晉階印

侯石年於復旦大學畢業後跟隨譚延闓,後為邵力子秘書。1928年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總幹事,1937年任陝西省政府秘書,先後任郿縣、醴縣、旬邑、榆林、神木等縣縣長,到1945年離開陝西任立法院秘書,在陝西凡八年有餘。侯石年的祖父侯鳴珂曾在陝西省當過知縣,故侯石年常說:「為官決不負秦人。」侯石年在1935年任眉縣縣長時督建碉樓十一座。在1940年7月—1941年5月任榆林縣長時,曾發現神木瑤鎮舊古城遺址,予以保護。在任神木縣長時,在縣政府大堂屏風正面親筆寫隸書「進思進忠」背面寫「退思補過」。

民國印人侯石年

侯石年《滿江紅》印屏

在陝西期間,侯石年與陝西文人雅士多有交往。

民國印人侯石年

張警吾印

張警吾,三原縣西關人,曾任上海《大公報》編輯,為于右任的得意門生。張警吾1934年任渭南縣長。親立「民視民聽」匾於縣堂,政績卓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當選為三原縣各界人民代表會代表、三原縣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三原縣各界人民代表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40年,張警吾在渭南縣長任上,與任榆林縣長的侯石年交遊,侯石年為其治一陰文名章《張警吾》,此印布局方整,筆畫剛勁。

民國印人侯石年

侯石年《滿江紅》印屏印選

1941年下半年,侯石年調任神木縣長,與任國民黨神木黨部書記的劉暘光為搭檔。劉暘光出生於安康書香之家,十歲拜安康名家李可亭先生,始臨顏真卿《勤禮碑》,繼學顏字《東方畫像贊碑》及《八關齋》。二十歲時已在安康城於書法有名。劉暘光生於1913年,比侯石年小十三歲,在和侯石年共事後,形成了亦師亦友的關係,在章法布局上多得侯石年指點,並開始臨習秦篆、章草。此後,劉暘光又在重慶結識書法名家周伯敏,向其學習「轉指法」。周伯敏是于右任的外甥,在周伯敏引薦下,劉暘光拜訪了于右任,對於一些學習書法上的疑難都得到于右任的滿意答覆,眼界大開,書藝大進。五十年代初,劉暘光以非罪而身系囹圄,在大牆內度過二十多個春秋,1990年平反。劉暘光晚年心系翰墨,終日臨池不輟,博採眾長,終自成一家。其隸、草雄強拙厚,真力彌滿,深受陝西書法大家陳少默推崇。侯石年在神木任上為劉暘光治印多方,歷盡劫波後尚存陽文名章一方,劉暘光晚年書作多鈐此印。這方印結構方嚴飽滿,筆畫蒼勁而圓潤。

民國印人侯石年

王晉階(1907—1981),諱國安,以字行,晚年號堯叟、何愚,陝西吳堡人。先後畢業於陝西省立(綏德)第四師範學校、西安中山學院(西北大學曾用名)。早年任教於吳堡縣立高等小學;隨後轉入軍界,在國軍榆林八十六師、軍糧局榆林兵站支部、榆林二十二軍等部任軍需、庫長、科長等;1949年榆林和平解放時隨軍起義。後在榆林任小學教師、糧庫會計,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遣返原籍農村監督勞動,1978年改正。王晉階擅長詩文、楹聯、書法、易學等,為陝北學界名士,榆林城內長春樓(鐘樓)所雕刻的楹聯、匾額,即為其所撰,李棠、白介澂書寫。1943年,侯石年為王晉階治《王晉階印》,此印1.7厘米×1.7厘米,為陰文。此印是典型的漢印風格,結字方正,筆畫勁健。

民國印人侯石年

1940年,侯石年贈蔣鼎文一《滿江紅印譜》印屏。蔣鼎文,字銘三,時任陝西省國民政府主席。《滿江紅印譜》寬19.5厘米,高106厘米,正文以岳飛《滿江紅》詞內容治印鈐拓17方。此時正值抗日戰爭艱難時期,侯石年以此印屏贈蔣鼎文,似大有深意存焉。以此印屏觀之,侯石年師法漢印,兼取浙徽二派,尤於圓朱文獲有心得,其印式長於規整一格。這組專題印一印一貌,手法變幻多段,由是觀之,侯石年真可謂民國篆刻名家。

民國印人侯石年

侯石年《滿江紅》印屏

民國印人侯石年

侯石年喜收藏,精鑒賞,為官收入大都收買古文物、圖章、書畫,對甲骨文和先秦篆文,拿起就能辨認,釋出詞義。考古人員挖掘的竹簡、古錢幣、祭祀盛酒的器皿,他一見就能道出名稱、講述用途、出自哪個朝代,堪稱是文物收藏家和文物鑒賞家。1937年,他從南京赴陝西上任時,送回家中幾口箱子裡面,是費盡心血收藏的秦磚漢瓦、陶鬲、銅鼎、印章等文物和歷代名人字畫。當時在家中掛出的有翁同和的工楷、譚廷闓的隸書,都屬書法珍品。

民國印人侯石年

王雪樵(1894~1939),名光蔭,以字行,陝西神木縣人。1913年就讀於北京法政大學,1915年經李根源、裴宜丞推薦,肄業北京法政大學資略從政,曾任陝西省長李根源秘書、北洋政府農商部主事。因與當局政見不合,1923年歸隱神木,曾任府谷麻地溝縣丞、新編八十六師高志清駐南京國防部代表、扎薩克抗日政府秘書科長。1939年病逝內蒙沙王府。王雪樵是塞上書法名家,比侯世年大6歲。侯石年到神木任縣長時,王雪樵已去世兩年。1942年侯石年偕教育局長楊和春、民政局長張伯英兩次前往賀家坡觀賞王雪樵遺墨。侯石年對王雪樵遺孀說:「你們留下沒用,這些字、帖不能當飯,你母子要生活啊……」遂用四畝半水地置換,在王雪樵遺作中揀去精品兩箱及精拓碑帖數十冊。後又在生活上照顧王雪樵遺孀,送去棉布兩匹。在黃土山峁遍布的神木,即使到現在,能澆水之地也是非常值錢的,侯石年對王雪樵遺孀已是非常仁義的了。王雪樵之子武紹文老人曾對筆者說:「侯石年確實是個好人啊!」

民國印人侯石年

民國印人侯石年

侯石年為官清廉,1943年卸任神木時,楊仲璜當時是駐神木258團團長,知道侯石年經濟拮据,遂派副官李滿紅他拿上二百塊銀元給侯石年當盤纏。當李滿紅在神木縣城旁的窟野河邊攆上侯石年時,見侯石年的行李很簡單,只有三個騾子馱著鋪蓋和幾個箱子,其中就有放著王雪樵的字卷箱。

民國印人侯石年

1949年,侯石年拒絕去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侯石年在重慶從事雕刻和商業工作, 1961年去逝。身後經「文革」一劫,其畢生所收藏的文物、書畫被毀棄殆盡,所治印章及書法作品遺於世者亦稀如星鳳。

民國印人侯石年

民國印人侯石年

參考資料:

《金石家侯石年》大庸市政協文史委搜集整理 刊於《大庸文史資料》第四輯(歷史人物續輯)大庸市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1987年版

《書家劉暘光》 李增保著,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 2009年10月版

《榆林市志》 榆林市志編纂委員會 三秦出版社 1996年版

《神木縣誌》 神木縣誌編纂委員會 經濟日報出版社 1990年12月版

《眉縣誌》 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渭南市志》 渭南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三秦出版社2008年版

《一枚印章留記憶》王振權 2014年05月16日《張家界日報》

筆者採訪武紹文先生的筆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歐體楷書解析歐陽詢楷書鉤的各種寫法(收藏帖)
清· 錢泳 隸書《問經堂帖》 高清拓本(84P)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