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即使不能擁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過完整的自我

即使不能擁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過完整的自我

作者 何文峰

「第一眼故事,第二眼經典,第三眼生活,第四眼自己。蒙塵50年後重回大眾視野。」這是美國小說《斯通納》開頭的封面介紹。

《斯通納》是一本幾乎沒有使用任何文學技巧的書:開篇就簡單介紹了斯通納的一生。在就讀八年的密蘇里大學拿到哲學博士學位以後留校工作。去世的消息不過是勾起他人無意義的過去的某種聲音而已。廖廖數語,嘆息深重。

離每個人最遠的,就是他自己

19歲的農家子弟斯通納前天還在地里干著農活,第二天父親就告訴他可以去大學讀書。父母竭盡全能把他送進了哥倫比亞的大學,他的人生軌跡從此改變。

他因一年四季穿一件衣服聞名於校。他全心全意的學習希望有一天能改善農田的收成。

偶爾發現自己對文學的熱愛後,在沒有想出明確的理由之前,他就退掉了農學院的課程,轉修文學。他模模糊糊中意識到乏味單調的單詞後,可能會有一種線索,帶他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他眼裡的未來,不是世俗的成功那麼簡單,而是一塊等待他開闢的領地。

在學習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七十三首的課堂上,他的恩師斯隆引導他聆聽莎士比亞三百年前的聲音。他漸漸有了自我意識。當斯通納的生命因為文學、因為莎士比亞被打開的時候漸漸閃亮。他想要離自己的內心世界近些再近些,能夠更接近真實的的生活。因為有時回顧過往,斯通納感覺生活越來越虛幻不實,人生好像是他人的。

1917年美國對德國宣戰,他的兩個朋友,馬斯特為了生命的綻放積極參軍而犧牲。另一個朋友費奇參軍是因為從眾後來成了他的上司。斯通納既沒有強烈的愛國熱情、也無法痛恨德國人。

他像狗一樣拚命工作,卻對空缺的系主任一職毫不在意。他與投機主義且不誠實學生沃爾克的抵抗是不想讓大學裡的人變成他的樣子。他不懂學院的那些潛規則不斷受到指控和報復。對於這樣的遭遇他不失控,而是利用大量時間思考體察。

最初愛的並不一定是最終愛的

愛不是最終目標而是一個過程

伊迪斯是斯通納見過的最美的女人,他衝動的想要了解她。對愛情的憧憬,以為選擇了自己想當然的愛情世界。其實某種意義上他們是陌路人,他沒有意識到這些就墜入了情網,莽撞掉進詭異而悲劇對抗的婚姻生活。

伊迪斯在成長的道路受到家庭和社會的悉心保護,對她的教育是成為名媛邁入豪門的節奏。她會彈琴繪畫諸多才藝,而性的教育遍布她所受教育之外的任何地方,她並不明白婚姻意味著什麼,但必須履行應該對自己的丈夫和家庭恪盡各種義務,她嚮往愛,卻對愛一竅不通。因為從未有過熱情而認真的追求者,到了那個必須結婚的年齡,面對斯通納的表白,她只能說:「我會努力做你的好妻子,威廉。」

但是遠方有伊迪斯一直夢想而因結婚再不能成行的歐洲游,眼前是無法應付的與婚前完全不同的生活。對於冒然闖入自己隱秘的心靈之地的斯通納,她本能的採取冷滇粗暴的對抗。

農場長大的斯通納經常買些伊迪斯喜歡的禮物,試著與她談談,伊迪斯不為所動。結婚一個月,他倆都默認了這是一場失敗的婚姻。從此,兩人進入一場漫長的休戰期,陷入一場無言的僵局。

過了幾年,當伊迪斯認為應該要一個孩子的時候,斯道納說先解決一下兩個人的問題吧。伊迪斯仍然只是為了要孩子瘋狂的努力。斯通納對她只剩下淡淡的同情、勉強的友情、熟悉的敬重感。

斯通納四十二歲那年:在詭異的悲劇婚姻里:往前看不到自己想享受的東西,,往後沒有值得費心記住的事物。

到了四十三歲那年,斯通納遇到了凱瑟琳。在麻木、孤獨、冷漠的背後,他 還有愛的能力,而且愛得飽滿和明亮。可以和她自然本色的活著。原來愛情既不是一種優美狀態,也非虛幻。它是一個瞬間接一個瞬間,一天接一天,被意志、才智和心靈發現、修改的狀態。因為如此強烈的真誠的愛過,也足夠確定自己頁實的活著。即使六十歲的時候回憶,依然能被這種愛的力量左右。

愛情有時不敵世俗的干擾,當沒有辦法繼續相愛時,凱瑟琳默默退出。

因為,「我們最終還是屬於這個世界,我們應該早知道這一點。」

在漫長的一生,他尋找智慧的過程發現無知

他想當一名老師的時候就成了一名老師。可是他發現:教書只是維護了他的職業尊嚴:與他聰傻或成為某種人沒有任何關係。他努力獲得的學問啟發自已的認知,可是回顧過往,都是徒勞和一場空,那些違背自然的終究不能存在,到最後消解成無法撼動的虛無。

他想擁有親密無間的友誼。可是一個戰場上無謂的犧牲,另一個早已登橋上路,滿面春風,一馬平川。

他想擁有妙不可言的愛情婚姻。可是衝動下做出了愚蠢的選擇。他無可奈何的與她與這段感情保持距離:不聞不問,不理不睬。而當他遇到真正的愛的時侯,他因沒有勇敢爭取而失去。可是失去是不是另一種得到?

當最初構築的世界碰觸到現實後被打破,他想堅持正義,但是持久無序的內耗只剩尷尬。

這些問題來自生活點點滴滴的不合諧的積累,來自密集的偶然事件和必然。他的堅持或妥協來自他對這些事物的感悟。

誰都希望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幸福長久的生活下去,可是在人類普遍存在的困境面前我們有時感到無力無助。在浩瀚無垠的天地之間感到自己的卑微和作為凡人的局限。當我們以個人的心靈與這個世界交流的時候,我們與它會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當我們看到世界萬物的千姿百態,就會明白包容或格格不入,就會理解矛盾無處不在,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生活永遠是童話里的故事。

所以不必追問沒有經歷的人生是否值得擁有?不必因為默默無聞而覺一生枉度。當我們真實經歷了屬於自己的春夏秋冬,有一天我們會笑著說過去。當我們能夠敞開胸懷擁抱世界,用心靈而非眼睛體味生命賦予的一切。這份體味,就是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創造某種可能的只有自己。建造有序狀態的仍是自己,only you!獨一無二!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果然,斯通納在尋找智慧的過程發現無知。但斯通納對自己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即使不能擁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過完整的自我。

「在我身上你或許會看見餘燼,

它在青春的寒灰里奄奄一息,

在慘淡靈床上早晚總要斷魂,

給那滋養過它的烈焰所銷毀。

看見了這些,你的愛就會加強,

因為它轉瞬要辭你溘然長往。」

斯通納,一個叫石頭的教授。行遍萬水千山,依舊溫潤如玉。

推薦經典 分享智慧

在這裡, 遇見更好的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聖書堂 的精彩文章:

【千言說書】緣起

TAG:聖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