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部《盲道》可能沒多少票房,卻能照亮你的前行之路,讓你更溫暖

這部《盲道》可能沒多少票房,卻能照亮你的前行之路,讓你更溫暖

從沒有公映的《盲井》到區域上映的《盲山》,再到全國公映的《盲道》,專註於「社會陰暗面」的導演李楊16年來走得很艱辛,卻以「專註、真實的人性力量」贏得了尊重。

李楊的首部電影作品《盲井》「誕生」於2003年,由於對人性剖析、展示的太過「真實」,影片沒有獲得公映的機會,很多人通過其他方式看過這部王寶強的處子作,直言是「足夠震撼的好作品」。

2007年,再接再厲的李楊推出「盲系列」第二部作品《盲山》,該片在國內部分區域小範圍上映,引起了不小的社會反響。尤其是影片對於「人口拐賣」元素的人性式提煉和展現,直擊觀影者心靈,獲得了極佳的口碑。

按照李楊導演的理解,《盲井》關注的是男人,《盲山》描述的是女人,但大家一直期盼著正八經兒踏踏實實坐在電影院里,好好欣賞一次李楊的「力量之作」。好消息是距離《盲山》上映十年之後,歷經磨礪的李楊推出了「盲系列」第三部——專註於城市流浪兒童的《盲道》。而且,這一次大家可以理直氣壯地坐在電影院看這部《盲道》,該片將於今年2月2日全國公映。

相比《盲井》的煤礦工人,《盲山》的被拐婦女,《盲道》則聚焦於城市裡的流浪兒童……李楊再一次關注了社會底層人的真實生存狀態,他真的是16年來只做了「一件事」——呈現社會底層,呼籲社會更多關注底層,對於底層關懷的初心,李楊從未改變。

在說《盲道》這部電影之前,先與大家分享一個《盲山》所引發的實例。說一個打工妹,從家鄉帶她的姐妹們到廣東去打工,安頓下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她們看一遍《盲山》,讓她們倍加小心,被拐的後果很慘。這是個真事兒,簡單明了地講了李楊電影作品不僅有真實的人性、電影藝術性,還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盲道》也是如此。但《盲道》看得更讓人揪心,因為影片「主角」是完全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的流浪兒童。把視角對準這些「孩子」,才能讓更多的機構、人士來關心、關愛這個「真實存在的特殊群體」。從這個角度看,《盲道》的意義甚於此前的《盲井》與《盲山》。

對於底層,李楊有自己的理解,「我不是為了拿獎而拍電影,而是為了傳達我的觀念,希望引起觀影者的思考,引起社會對底層人的重視,希望我們能擦亮眼睛,而不是視而不見。」

很多影迷都把李楊譽為「中國獨立電影脊樑」,但相比獨立電影這塊招牌,李楊的底層情結更加堅決,他希望這些用心的「影像橫斷面」能夠給所有人帶來心靈的震撼和共鳴,從而讓底層獲得更多的溫暖。

《盲道》可能不會有多少票房,但有時候一部電影的力量並不僅僅是票房能體現的,還是希望影片的好口碑可以傳遞到更多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瓜報告 的精彩文章:

李晨堅決不給「小舅子」打call的原因,直接把范冰冰逗樂
回憶殺!17年前我們是如何忍受陳寶國在《大宅門》里偽裝小鮮肉?

TAG:南瓜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