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同樣面對荷蘭的挑釁:崇禎嚴令懲荷,乾隆卻概不聞問

同樣面對荷蘭的挑釁:崇禎嚴令懲荷,乾隆卻概不聞問

荷蘭,曾被稱為「海上馬車夫」,17世紀初,隨著大航海貿易時代的到來,荷蘭憑藉著發達的造船業、先進的航海技術以及低廉的運輸成本,一躍成為世界霸主。荷蘭的海軍艦隻幾乎超過了英法兩國海軍的1倍,其船舶總噸位相當於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四國之和,成為名副其實、橫掃大洋的海上霸王。它們在世界各大洋游弋,保護本國商船,並從事海外殖民掠奪,明末及清初時中國深受其害,但面對挑釁,大明崇禎皇帝和滿清乾隆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

海上馬車夫荷蘭

崇禎「嚴令懲荷」

公元1633年,距離明朝滅亡已經只剩下僅僅十年的時間,國內旱災頻繁爆發,瘟疫猖獗,流寇不斷,關外滿清鐵騎屢屢扣關,明朝大廈將傾,在這危急的時刻,日益強大的西方殖民國卻已經開始了對華的侵略戰爭,為首的就是荷蘭。

公元1622年(天啟二年),荷蘭人趁著大明內憂外患無暇看顧之時佔領了澎湖列島,隨後公元1624年佔據台灣。由於人手不夠,隨後荷蘭人四處劫掠中國沿海,殺人放火搶劫無惡不作,數以千計的中國人淪為荷蘭人的奴隸。面對荷蘭惡行,崇禎皇帝極為憤怒,當時大明內有流賊作亂,外有後金襲擾,可謂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正是最羸弱的時候。然而剛烈的崇禎皇帝卻絕不與荷蘭人妥協,言辭拒絕了荷蘭人的貿易請求,並積極準備反擊。

崇禎劇照

公元1633年7月,荷蘭海軍在沒有任何徵兆,也沒有宣戰的情況下,派出13艘戰艦突然向明朝南澳大舉發動進攻,明朝守軍立即奮勇還擊,但荷蘭海軍卻採用聲東擊西的戰法。在南澳開戰後不久,迅速撤離戰場,而後快速攻擊福建廈門,登陸後大肆劫掠,並威脅明朝必須立即停止同其它國家的海外貿易,只能與荷蘭進行海外貿易,不然,荷蘭海軍將再度發動進攻,此無理要求遭到明朝拒絕。同年9月22日,崇禎詔令全面迎戰。福建巡撫鄒維璉接到聖旨,崇禎皇帝嚴令懲荷。鄒維璉立即飛諭各地文武將吏,不許再談「互市」二字,「誓以一身拚死當夷」。10月12日,鄒維璉以鄭芝龍為先鋒,高應岳為左翼,張永產為右翼,王尚忠為游兵,準備迎戰。在明方積極備戰時,荷蘭人也不敢怠慢,他們招來了大海盜劉香為增援。劉香帶來了戰船五十餘艘。1633年10月22曰,得到可靠情報的明軍主力一百五十艘戰船悄悄開到了金門島南部的料羅灣口,在那裡,正停泊著荷蘭劉香聯合艦隊的全部主力。當發現明軍來襲時,荷劉艦隊擺開了一個荷蘭戰艦居中,海盜船四散策應的防禦陣形,明軍艦隊則在料羅灣東南角展開,以鄭芝龍部隊為先鋒,順東風采取了兩路突擊的戰術。按照事先布置,明軍主力部隊全部直奔荷蘭艦隊,只以輔助部隊對付海盜船。同時,他們採用了在歐洲戰場從未見過的火海戰術。明軍150艘戰船中,只有50艘是炮艦,其餘100條小船全是火船,隨著一聲令下,在大船火炮掩護下,百條火船蜂擁而上搭鉤點火。一陣喧囂過後,參戰的全部荷蘭大型戰艦中,兩艘剛一開戰即被火船搭住焚毀,另外兩艘則在炮戰中被擊沉,此外又被俘一艘,其餘幾艘全部在受重創後逃走。參戰的劉香戰船五十艘,全軍覆沒。史書上稱這場戰爭為「料羅灣海戰」。

料羅灣海戰

料羅灣大戰是荷蘭人在遠東空前的慘敗,福建巡撫鄒維璉在戰後的奏捷書中寫到:「此一舉也,燒沉夷眾以千計,生擒夷眾一百一十八名,燒夷甲格巨艦五隻,奪夷甲板巨艦一隻。」荷蘭台灣總督兼艦隊司令普特曼斯在海戰後即辭去總司令之職。戰後中國方面明確的要求是:荷蘭人到大員(台灣古稱)去,不可到中國沿海;荷蘭人需賠償戰爭損失。這樣,明朝艦隊最終奪取了從日本到南海的全部東亞制海權,當時凡航行在東亞地區的船隻,都必須花錢購買明朝的令旗,否則將被攔截。從此荷蘭人每年向明朝船隊繳納12萬法郎的進貢,才可以保證在遠東水域的安全。這對當時歐洲的海上霸主來說,無疑是一種羞辱。

乾隆「天朝棄民,朝廷概不聞問」

乾隆年間被後世稱為大名鼎鼎的「康乾盛世」,然而有盛世之名卻無盛世之實,民間還是有大批的百姓流離失所。這時候荷蘭人為了殖民東南亞,開始不斷地招攬中國勞動力(估計被大明教訓完後不敢再直接劫掠中國了)。在廣東,福建沿海地區大批百姓因為活不下去,開始大規模移民東南亞。18世紀初,僅印尼首都巴達維亞中國僑民就高達兩萬餘人。再加上中國老百姓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積攢了可觀錢財。這讓荷蘭殖民者感到了巨大威脅。1740年,雙方矛盾激化,開始出現流血衝突。當時荷蘭駐印尼總督認為中國僑民可能造反,於是對巴達維亞城內華僑進行大規模屠殺。這場屠殺整整持續了一個多星期,前前後後屠殺了上萬華僑,可謂是血流成河,史稱紅溪慘案。但與崇禎不同,乾隆在獲知後,不但不實施反擊,還感謝荷蘭給他除了「一害」。他認為:「內地違旨不聽召回,甘心久住之輩,在天朝本應正法之人,其在外洋生事被害,咎由自取。」對荷蘭人答曰:「天朝棄民,不惜背祖宗廬墓,出洋牟利,朝廷概不聞問。」荷蘭總督的做法非常正確,值得鼓勵,我天朝與你荷蘭的橡膠生意一切照舊!這話傳到荷蘭人那裡的時候,荷蘭人欣喜之餘又有些尷尬,因為此前為了安撫清廷,怕滿清報復,已經把那位下令屠殺的總督關進了監獄,如今乾隆皇帝盡然為他平冤昭雪,真是「愛民如子的明君「啊,搞得我們荷蘭人反而里外不是人了。

乾隆的天朝上國

同樣是面對荷蘭的挑釁,崇禎在內憂外患情況下堅決反擊,打出來大明的氣勢,讓荷蘭屈膝進貢,而乾隆卻沉浸在天朝上國的幻想下反而對自己子民不聞不問。無外乎,最終列強看透了滿清天朝上國的虛弱本質,於1840年發動了鴉片戰爭,用槍炮撬開了中國的大門,從此中國進入了一個屈辱的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光荏苒 的精彩文章:

劉備白帝託孤諸葛亮「君可自取」,康熙:都是陰謀,鄙視他
乾隆「愛民如子」:你們為什麼不朝人開槍,此等刁民打傷打死幾個又何妨

TAG:史光荏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