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專訪《莫斯科行動》導演張睿 中年版《餘罪》只是你們開玩笑

專訪《莫斯科行動》導演張睿 中年版《餘罪》只是你們開玩笑

《莫斯科行動》收官了,這部開年國劇聚焦1993年的中俄火車大劫案,憑藉強劇情、快節奏,高口碑,贏得了高收視和讚譽。

這是繼《刑警隊長》、《餘罪》後,張睿導演又一部刑偵題材代表作。他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如今是國內最值得期待的新導演之一。

Wemedia旗下電影頭條「id:movieiii」電影記者有幸採訪到了《莫斯科行動》導演張睿。

專訪人物 | 張睿

採訪+撰稿 | 條姐

「自我重複」才最難

1993年的中俄火車大劫案,諸位可能感到些許陌生,但它曾經轟動一時。

從5月26日到31日,這班北京至莫斯科K3/4次的國際列車,先後遭到三個搶劫團伙的血腥劫掠,3名婦女被強姦,大量旅客被打傷,財物被洗劫一空。

拍這段歷史最初的機緣是什麼?

其實,一開始投資方想找劉德華先生演電影,後來劉先生沒時間,於是改做別的項目,才有了《莫斯科行動》。投資方找到了張睿導演,當時張導的《刑警隊長》正在播,《餘罪》也已經拍完進入後期。

但他一開始,是比較抵觸的。又一部刑偵題材?他不想自我重複;全程拍火車搶劫?難以過審。

然而最終打動他的,恰好是這個「難」字:「這個故事還是挺有意思的,它打破了常規的警匪劇設置,你在異國沒有身份不能執法,你沒有武器但對面的匪徒都有武器,它天生的這個難度就比較有意思。」

從社會事件孵化到電視劇,張睿導演不打算採取以往懸疑燒腦的模式,因為它不太適合,「其實中國人的傳統中沒有懸疑推理這個概念,這是由從古代到現在的體制決定的,不像英國日本有他們的傳承。」

他接著說:「所以我們採取了美式的做法,就是硬碰硬,更注重於行動。不像本格和社會派注重推理的過程、社會影響人的變異,而像《24小時》、《國土安全》,它重在行動的硬碰硬。我們一上來就告訴你壞人是誰,然後你看怎麼樣走到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再去做一些小的懸疑。」

在前期籌備階段,張睿導演奔波於中國和俄羅斯之間搜集資料,對象有三方,第一方是當時偵破案件的警察,包括程亞力本人;第二方是匪徒,但當時很多人已被處決,基本上已經找不著了;第三方就是親身經歷過這個事兒的「倒爺」,在俄羅斯居住的中國商人。

中年版《餘罪》是開玩笑

到了選角階段,很多人好奇,為什麼選擇了夏雨?

坊間流傳,《莫斯科行動》就是中年版《餘罪》,夏雨就是長大的張一山,下一部導演可能該請姜文了。

張睿導演笑了:「其實這是觀眾開玩笑的說法,我們選夏雨就是根據原型程亞力來參考,40歲左右,會演戲,長得有質感。程局不像一線出來的公安,審犯人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是那種硬來的。他也是一個很儒雅的人,喜歡字畫古玩。夏雨在這些方面和他很相似,溝通的時候有禮節,演戲的時候有爆發力,平時自己寫字畫畫,繼承他爸的傳統。」(夏雨父親是著名旅日畫家秦生)

當問到選角考慮的第一因素是是什麼?

他答到:「合適。」

在他眼中,表演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我說的是實在話,從一年級的時候老師就會對學表演的學生說,你要塑造角色。觀察生活也好,做各種練習也好,其實就是為了鍛煉他們塑造角色能力,但其實這是一件很難的事,真正能做到塑造角色,全世界也就那麼幾個人,而且大部分都死了。活著也就那麼一兩個,那是表演最高層次。」

「第二層次其實就是靠個人的魅力,靠個人獨特的魅力去吸引觀眾。包括很我們國家很多演員,絕大多數很牛逼的,也只能達到這個層次,你看他演的所有戲是不是都一樣,只不過他的造型變了,名字變了,但是你看他演戲那個狀態是不是都一樣?看國外,包括阿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達斯汀霍夫曼,傑克尼爾森,這四大天王都只能達到這個層次。」

「塑造角色是什麼?就是你不會知道我生活中什麼樣,你只會看到電影裡面那個角色是什麼。那需要很多的時間去準備,那是非常艱難的一個過程。還經常需要你能夠進得去,還能出得來,這是很難的。」

第三層就是演員本身和角色氣質相合。張睿導演把「合適」放在第一位,有時候甚至反過來想,把角色變成演員。不愛用小鮮肉的他,認為角色合適、演得自然,這兩點都很重要。

美劇迷張睿:電視劇要引領審美

演員有了,再到拍攝階段。中俄火車大劫案發生在1993年,如何還原90年代的時代基調?

1991年蘇聯解體,當地人民都非常窮困,食不果腹,犯罪率高。但同時,蘇聯曾是個宏偉的國家,軍事、工業、科技高度發達。張睿導演說:「這是一個高度文明和高度野蠻交織的時代」。

除了劇作的方面,還靠建築的風貌去還原,他們甚至還把當年用的車拉了出來。「莫斯科電影製片廠已經把他們的道具庫徹底打開,我們每天都在道具庫里找道具,把能找的東西全都找回來。」

可惜的是,劇組8月份開的機,但是俄羅斯下雪太早,很多外景不得不挪到市室內,否則前後對不上。

現在《莫斯科行動》已經收官,回頭看來難免有遺憾。

張睿導演本來希望中國演員能在拍之前,真正地去學習俄語。但由於時間倉促主要依靠配音。「人在說話的時候,心裡的底氣是不一樣的。下次再有這種情況,我肯定會要求。」

二是「火車在國內搭建耗時良久,耽擱了拍攝時間,被迫捨棄了一些俄羅斯外景,再加上雪天,客觀因素決定我們很多原來設想的拍攝方案沒能實現。」

說起來,《餘罪2》同樣有遺憾。30集的體量被要求刪減到24集,以張一山的戲份為保留標準,這樣的外因使得最終完成度不如人意。

再提到《莫斯科行動》其實沒有完全按照90年代初的真實服化去還原,導演認為,年代劇還是必須有一些現代的審美在。

他認為:「你去對比《毒梟》和80年代的美國哥倫比亞歷史影像,它就是不同的。電影是承擔歷史責任的。這就是為什麼李安拍《理智與情感》,要花兩年的時間在圖書館,他得完全了解英國人當時什麼樣才能去拍。電視劇其實是一個快速消費的東西,所以它一定要去引領一些東西。」

張睿導演是個實實在在的劇迷,和他坐下來聊三分鐘你就知道。用他的話來說:「美劇英劇日劇,這是我們學習的三個方向。」事實上,他的電視劇比大多數國產劇節奏要快得多,很有美劇的味道。國產網劇怎麼學習美劇?

他認為:「從劇作、表演,到拍攝的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24小時》8季我拉過三遍,每遍都有不同的重點,我甚至有一遍專門是拉它的分屏,因為它每個分屏都不同的線索,然後再推到下一條線索。」

《敦刻爾克》之前,我們得先經歷《第一滴血》

中俄火車大劫案是一個可以多角度挖掘的故事。1995年,香港導演呂良偉在案件發生不久後,就拍攝了電影《中俄火車大劫案》。近期,《湄公河行動》導演林超賢也在籌備這個故事。

當問到作為電視劇的導演,張導對電影版有什麼看法?

他認為《湄公河行動》和《戰狼2》的大賣是好事,這是群眾基礎。中國的票房除了北上廣深,大部分來源於二三線城市,我們直接看《敦刻爾克》是看不懂的,都得經歷過《第一滴血》,美國英國都經歷過這個過程。

談到「中俄火車大劫案」電影化,他表示很期待:「這個電影其實不好拍。光是火車上打打殺殺是不夠用的,電視劇其實擴開這個真實案子,加入了俄羅斯警察,俄羅斯商人,俄羅斯幫派,通過這些內部描寫去升華出來,然後把這個危險性加大。但是電影的長度很難支撐這麼大的容量,這個電影其實真的挺難做,如果他真做了,我也特別期待學習一下人家是怎麼做的。」

回頭看《刑警隊長》、《餘罪》、《莫斯科行動》,看上去題材相似,卻各有不同,導演在虛構與現實、不同的風格與敘事手法之間遊刃有餘,讓人相信,他不會因此定型。

現在,《莫斯科行動》收官了。張睿導演的下一部作品正在籌備中,向來對IP不感冒的他,這回卻動心了,正在操手一個大IP,目前已經到劇本階段。同時,他也在創辦自己的公司,和《餘罪》製片人、《莫斯科行動》執行製片人楊春曉聯合創辦了北京彩象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他的作品不多,寥寥幾部而已,但正是這種不求量產,但求精打細作的精神,是國內環境所稀缺的。

導演張睿,讓我看到國產劇的未來燃起新氣焰。

責任編輯: 電影頭條影視組 條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頭條 的精彩文章:

有人生娃、有人出軌、有人瀕臨被封殺,《愛情公寓》再也回不去了
《你是我兄弟巔峰決戰》發布主海報 主視覺熱血勵志

TAG:電影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