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古代帝王都衝動好殺人,事後再反省?曹操如此,李世民也如此

為何古代帝王都衝動好殺人,事後再反省?曹操如此,李世民也如此

原標題:為何古代帝王都衝動好殺人,事後再反省?曹操如此,李世民也如此


在中國古代,帝王作為一國之君,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們可以以自己喜惡掌控他人之生死。手中握有這麼大的權力,然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連曹操、李世民等人,都曾經因為衝動錯殺他人,事後回想,才開始反省自己的問題。


曹操乃是東漢末年的一方豪強,曾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東漢末年,朝廷無道,各方豪強割據一方,戰亂頻發。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雖然曹操從未登上帝座,無皇帝之名,但早已有皇帝之實。



手握權勢的曹操,掌握著國家臣民的生殺大權,他一生之中雖殺人無數,但唯獨對錯殺神醫華佗以及楊修後悔不已。據正史記載,由於曹操討伐華佗家鄉徐州之時大開殺戒,導致了華佗不願為其治療頭風病,曹操一怒之下殺了華佗。但神醫華佗去世之後,無人可以為其治病,最終曹操死於頭風病,因此對殺華佗,曹操甚為後悔。


楊修乃是曹操手下一名謀士,此人非常有才華。曹操出兵漢中,進攻劉備之時遇阻,正值進退兩難之際,楊修知道此戰必敗,於是借曹操所說「雞肋」二字,便令大家收拾東西準備回朝。曹操聽聞此事,甚為大怒,於是斬了楊修。最後曹操果然大敗,此時想起倘若自己聽從楊修的計策,直接回朝,便不會有如此之大的損失,於是對自己錯殺楊修一事十分後悔。



另一個明君李世民,也曾因為衝動殺人,事後反省之時,也十分後悔。李世民錯殺的第一人名為李好德,此人由於說了政治敏感話題被捕。李好德乃是個有精神病之人,本不應治罪,但由於有人告密張好德與主審官張蘊古有勾結,李世民本就非常反感結黨營私之事,於是下令處死了張蘊古。



此事過後,大理寺審案便極為嚴,寧可重懲也不願輕罰,以免為自己召來殺身之禍。本來李世民經過認真思考,便覺得張蘊古所判是對的,而此時又因為自己亂了刑法,頓時後悔不已。

李世民錯殺的第二人,名為刑部尚書張亮。張亮此人好與江湖術士交往,有人便以此控告張亮,他們誣告張良相信自己會是傳言中的下一代帝王,想起兵造反。李世民一聽,自然嚴查,但證據不足。



於是,李世民召來群臣商議,對於造反之事,大家都小心謹慎,害怕牽連自己,於,是除了李道裕一人認為證據不足、不可量刑之外,其他人均認為應該處斬張亮。張亮死後,其職位空缺,李世民想起了李道裕所言,並認真思考了案情,也覺得自己錯殺了張亮,十分後悔,況且,此時還造成了朝廷重要職位的空缺。最終李世民決定,讓李道裕來出任刑部尚書一職,可見其後悔之意頗深。



人無完人,很多時候都會憑藉衝動去做一些不正確的事情,但有一顆懂得自省之心也是極為重要的。一代帝王尚且如此,何況是我們。


更多歷史故事,請關注無風起念微信號:wfqn88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風起念 的精彩文章:

包拯身為一代清官,為何出殯之日,卻會安排21口棺材同時出殯?
郭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卻對小妾無可奈何,最終身體也被她掏空

TAG:無風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