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鴻章,那個與歷史書上不太一樣的人

李鴻章,那個與歷史書上不太一樣的人

中學學文科,歷史總是記不住背不熟考不好,所以對歷史總有一種恐懼感,覺得好難好難的。

對於李鴻章的了解,基本上就是局限在歷史書上那個簽訂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的賣國賊。直到最近看了一本《李鴻章:甲午之殤》的書,才發現好像不完全是那樣的。

他領導洋務運動,開辦實業,創辦了上海洋炮局、江南製造局、輪船招商局;組建淮軍、籌建北洋海軍;辦教育,選定青少年出國留學15年;鎮壓太平天國、以一己之力在外交上周旋等等。

「弱國無外交」不是一句空話,當時清政府的狀況決定了在戰爭中的處境,也就決定了在外交上的局勢,任何人去結果都是一樣的,只是歷史選擇了李鴻章。當他以72歲高齡踏入日本時,滿心都是如何談判如何辯論,但是對他的打擊實在太大了。

他以古稀之年,負顯赫盛名,屈尊就駕到日本,卻不料日本人得理不饒人,步步緊逼;不僅如此,還出來一個暴徒,開槍行刺,打壞他的臉頰。

當他被刺殺的消息傳播出去後,世界輿論和同情似乎逐漸偏向了李鴻章。第一他年逾古稀,第二他名望極高,第三他第一次渡海出使外國。

當他們勸他先動手術安歇幾天時,他慨然說:「國步艱難,和局之成,刻不容緩,予焉能延宕以誤國乎?此血所以報國也,舍予命而有益於國,亦所不辭。」如果可以挽回敗局,用自己肉體的傷痛甚至是用生命的代價,李鴻章也願意。他的遇刺,連清政府都覺得是這次談判可以利用的籌碼。

行刺事件的發生讓日本受到各國的譴責,他們害怕這事對媾和不利,擔心這成為列強幹涉的借口,擔心和談就此終止,中方直接委託第三國斡旋。日本方面覺得理虧,終於同意了無條件停火的協定,以平息那些不利的輿論,在這方面來講,李鴻章的血沒有白留。

而他本人也就自己遇刺的事與日方討價還,反反覆復幾小時一直到快結束了,只求削減五千萬兩,實在達不目的了,又說減少二千萬兩也行,最後甚至滿眼含淚向伊藤博文哀求,放下尊嚴,說那少的就當送給他回國的路費吧。可是日本方面不依不饒。

伊藤博文給出了最後通牒:「希中國使臣能深切考慮現在兩國之間的形勢,即日本為戰勝者、中國為戰敗者之事實。若不幸此次談判破裂,則我一聲令下,將有六七十艘運輸船隻搭載增派之大軍,陸續開往戰地。如此,北京的安危亦有不忍言者。如再進一步言之,談判一旦破裂,中國全權大臣離開此地,能否再安然出入北京城門,恐亦不能保證。」

最後的條約上,一方面是李鴻章被刺日方自知理虧,一方面顧忌國際上對日本的輿論壓力,伊藤博文還是做了讓步,將賠款的金額減少了1億兩。

而後關於1901年78歲的李鴻章簽訂《辛丑條約》的情形,看過一個版本的故事說當時慶親王奕劻實為清朝總代表,最終應該奕劻簽字,在簽字的過程中,奕劻躊躇不定,幾次拿起又放下,誰都明白,字一旦簽了就是千古罵名,看到這裡,李鴻章說了一句:「天底下最難寫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王爺,你還年輕,你的路還很長,這千古罵名就讓我來背吧!」。話聲剛落,李鴻章就在賣國條約上,又一次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而他簽字回去的當天晚上,就大口大口吐血,「紫黑色,有大塊」,「痰咳不支,飲食不進」。醫生診斷為,判斷是胃血管破裂。隨後的兩個月,李鴻章的病情急轉而下。11月7日,躺在病床上的李鴻章忽然嘴唇喃喃顫動,兩行清淚從眼窩中滾出。片刻功夫,李鴻章就氣絕而亡,享年79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知冷暖 的精彩文章:

TAG:微知冷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