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又到一年春聯紅

又到一年春聯紅

文:春煦文苑

紅色,穿越千年燭照我們世世代代的生活。為什麼我們的民族對紅色情有獨鍾?一是因為「年」;二是因為紅色貯存了漢民族喜慶的基因。於是,大大小小的喜事,紅色,成了不可或缺的主打色彩,有了鋪天蓋地的紅色,熱鬧,祥和,喜慶,幸福,便會從天而降,錦上添花,給我們帶來雙倍的快樂。

「年」在我們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絕對不是今天我們看到「它」便想到一個令人期待已久快樂的日子就要到來了的感覺。它曾是面目猙獰,人見人怕的怪物。傳說「年」是古代海中的一種怪物,類似《山海經》中的饕餮、貔貅、狻猊等,每年冬天出來一次,危害人畜。後來人們發現它害怕紅色、火光和響聲,於是每到「年」再出來時,家家戶戶都在門上掛上桃符,貼上紅紙,把竹子投入火中,使之爆裂發出響聲,晚上通宵守夜,結果「年」被嚇跑了。

於是,第二天一大早人們互相慶賀,這也許就是我們今天過年貼春聯,放炮竹,守歲,拜年的初衷,是我們民族春節習俗的濫觴。這些習俗一代代流傳下來,就是過年。可見我們的先人是用紅色來保平安的,貼春聯就是期盼平安幸福紅火美好的生活。

無怪每年春節大街小巷家家戶戶的門上貼滿了紅艷奪目散發著墨香的春聯,呼啦啦整個村莊變成了紅色的海洋,激蕩起熱鬧、祥和、平安、幸福的大潮。「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集真草隸篆、唐詩宋詞、時代風雲、家國情懷於一體,悠悠千載,不僅是節日習俗,而且成了中國年文化獨特的載體。展示了我們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承載了人們平平安安和順生活的心愿,表達了人們喜慶歡樂的情懷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期盼。

過年、紅色、春聯,給我們的生活結下不解之緣,有關春聯的記憶總在我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說到春聯不能不提書法,毛筆字功底的高低成了有沒有書寫春聯的最硬的資格。我們今天好多人寫不好毛筆字,最大原因是卻少「童子功」和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苦功夫。我們的父輩大多在幼小時受過嚴格的訓練,也無怪他們能寫出一筆漂亮的字體。

我上小學高年級的時候,父親的寫的柳體正楷在我們村有名氣,半截庄都來我家寫春聯,每逢春節是我最高興自豪的時候,我總喜歡給父親做幫手,幫鄰居裁剪對聯,晾曬對聯,指導門心、長對、橫批、小件等的貼法。忙前忙後,忙裡忙外,起坐彎腰,氣喘吁吁,然而興奮異常,心裡美滋滋的,為眾鄉鄰服務,樂此不疲。

那年月,故鄉的父老鄉親對貼春聯特別看重,尤其對對聯的字體、對聯的內容、紅紙的濃艷特別講究,尤其是對貼得對錯格外在意,貼錯對聯常常會被人笑話。可是,那些不識字的村民也常常鬧出啼笑皆非的故事。有一年一個上了年紀又不識字的五保老人,去寫對聯,因為不識字錯拿了別人家的,儘管我一再囑咐他怎麼貼畢竟年齡大了容易記不住,這又拿錯了對聯,我實在不放心,決定到他家看一看。

一進他的家門,我看到他在豬圈上貼的是「子孫滿堂」,我想一定是錯拿了別人的,不僅僅是地方貼得不對,而且六十多了沒有媳婦,條件又差,媳婦恐怕也難找到了,「子孫滿堂」實在荒唐。我強忍著笑,走進屋內,床頭上赫然貼著「肥豬滿圈」,我實在控制不住,大笑起來,老人面面相覷,不知我笑從何來。我連忙止住笑告訴他拿錯對聯了,你拿了人家的,我連忙幫他揭下來,在豬圈和養驢的棚柱上貼「六畜興旺」,床頭貼上「喜氣滿堂」,大門外貼上「出門見喜」。

春節幫鄰居寫春聯是我家一件重要的事情,父親常常叮囑我無論誰來都要熱情接待,認真幫忙,不能怠慢,不能馬虎。

父親去世後,我義不容辭地接過給大家寫春聯的義務,也想讓每一位父老鄉親滿意。我毛筆字寫得不如父親好,可是,我對古典詩詞歌賦有點研究,也曾在報刊每年的征聯中發表過一些春聯,有些年輕人喜歡我按照家庭、時代熱點、故鄉習俗等即興撰寫的對聯。這種與時俱進的做法,從某種意義上講,也彌補了我毛筆字寫得不好的短板,同時贏得了左鄰右舍的喜歡,勉強能完成用寫春聯服務鄉鄰的義務,踐行並延續了父親盡自己所能服務父老鄉親的遺願。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多少年過去了,為了工作四處奔波,在城市安了家,現在很少再回那片生我養我的故土過春節,可是對那片故土的思念卻與日俱增。記不清多少次在夢中回放在故鄉的大街小巷觀賞家家戶戶春聯的字體、內容的畫面,常常在激動興奮中驚醒。歲月嬗變,騰飛的故鄉,在小康路上奔跑,父老鄉親的生活越來越好。

今天,在故鄉,很少有人再手寫春聯了,一到春節,集市上到處都是賣春聯的,印刷的整齊劃一,字體美觀大方,品種繁多,任你挑選。儘管紙張、字體、美觀都好於手寫的,然而,千篇一律的內容,呆板工整的形體,讓人感到不接地氣。怎麼也找不到那種紙張多樣、內容豐富、字體多變百花齊放的新奇而親切的感覺,看著那些印刷的春聯,總感動缺少了什麼,丟失了什麼,失去了什麼,心中多了一份悵惘。

想想目前在批量印刷的春聯,在快節奏生活的今天,那些腳步匆匆忙碌纏身的人們,貪圖安逸,畏懼麻煩,也許有一天再也沒有人手寫春聯了,手寫春聯真的要申報世界非物資文化遺產了。

又是一年春聯紅,「年年月月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春節總要淹沒於歲月的長河中,在越來越淡的年味中,在漸去漸遠的古老風俗里,大街小巷的春聯依舊那麼紅,那麼艷,那麼亮,可是,這年還能像記憶中那麼生動、那麼鮮活、那麼讓人回味無窮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愚伯的自留地 的精彩文章:

實拍歡口鎮這家婚禮全過程:如此地道淳樸的畫面,以後很少見了!
父母沒有教會我們怎樣生活,因為他們那一代,自己就沒有生活

TAG:愚伯的自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