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斯大林模式究竟是列寧新經濟政策的進步發展還是倒退?

斯大林模式究竟是列寧新經濟政策的進步發展還是倒退?

新經濟政策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能給予我國改革所急需的合法性支持,因此往往被做一些政治性的解讀,被用來替改革開放做理論背書。這種解讀當然是不對的:這是俄國的事情,而且是俄國近百年前的事情,怎麼能用來指導中國實踐?列寧全集有60卷,只要去翻,什麼樣的話列寧沒有說過?因此,在討論新經濟政策時,最好不好相信教科書上的政治性解讀,就事論事的去分析。首先從原因分析新經濟政策與斯大林後來搞的「一國建成社會主義」,其根本分歧在於對世界革命如何看待,由這個問題自然又會引發對俄國革命如何看待。當然,最核心的分歧在於,對西歐革命如何看待。

在列寧看來,即使落後的俄國革命成功,仍然不能走向社會主義,只能維持住政權,等待並支持英法德的工人階級取得政權,然後一起建設社會主義。這種浪漫主義的革命情緒在當時看來並非不對,即使是社會主義思潮最薄弱的英國,工人階級都上街聲援俄國革命,碼頭工人甚至罷工,拒絕為干涉俄國的軍隊裝卸物資。德、奧這兩大戰敗國的故土更是直接爆發了多次革命,建立了巴伐利亞和匈牙利這兩個短命的蘇維埃政權。因此,列寧將新經濟政策視為短暫的退卻:先把政權鞏固住,等到西歐革命勝利了,再說。而斯大林代表的是俄國革命中的另一路人。斯大林出身貧寒,又來自於遠離彼、莫這些一線城市的高加索山區,還是個少數民族,完全是靠著個人的奮鬥和歷史的進程,通過立足俄國本土的大量實際工作成長起來的黨的幹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東雜談 的精彩文章:

千古一慟,李煜的這首詞寫出了人生中最悲痛欲絕的一個場面
所羅門島群島有什麼特點?

TAG:曉東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