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俄狄浦斯王》「戀母情節」與人的命運

《俄狄浦斯王》「戀母情節」與人的命運

今天小編學到了西方文學名著的悲劇。古希臘的文學突出成就除了神話和史詩之外還有戲劇。包括悲劇和喜劇。其中悲劇的成就最高,悲劇大多取材於古希臘神話傳說,在內容上,往往表現人與命運衝突的主題,藝術表現上大多是神話式的象徵隱喻。(以一個事物指向另一個事物並且都具有暗示的意義。)公元前5世紀是古希臘悲劇的繁榮時期,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悲劇詩人,最著名的是被稱為古希臘三大悲劇家的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其中又以索福克勒斯最負盛名,他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被亞里士多德稱為「悲劇藝術的典範」。《俄狄浦斯王》表現了人的自由意志同命運抗爭的主題。從劇情的發展與結局看,「命運」一開始就給俄狄浦斯設定了人生的結局,並讓他一步一步地走向那個既定的悲劇結局。所以,這個劇本在西方學術界一直被稱為是典型的「命運」悲劇。

《俄狄浦斯王》被亞里士多德稱為 悲劇藝術的典範。主人公俄狄浦斯一出生神就預言說他長大後將會殺父娶母,長大後的俄狄浦斯知道了這個神諭,就用各種方法力圖迴避與反抗命運的安排。但無論他怎麼努力還是無法逃脫命運的羅網。最終犯下了殺父娶母的大罪。

於是就有人好奇了,提出「命運」到底是什麼?對此,有許多不同的解說,其中很典型的是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觀點。他認為,俄狄浦斯有一種殺父娶母情結(弗氏稱之為「俄狄浦斯情結」)。這種理論認為,男孩子天然地有一種仇父戀母的潛意識,這使他總是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殺死父親並取而代之的潛在慾望。在弗洛伊德看來,正是這種「殺父娶母」的潛在慾望導致了俄狄浦斯的悲劇。這個觀點在學術界曾經十分流行,並被廣泛引用。我認為這樣的解釋是牽強的,把「俄狄浦斯情結」普泛化為男孩皆有的心理現象則更不科學。

我比較認可蔣承勇教授所說,劇中的「命運」喻指原始時代人所面對的不可抗拒的異己力量。它既包括神秘莫測的自然力量,也包括來自社會的神秘力量。隨著文明的發展,人既感到了成為自然的主人和社會的主人的驕傲,同時又感受到了自然力量與社會力量的雙重束縛;而且,來自社會的異已力量同自然異已力量一樣是不可理喻、難以征服的「宿命」。有點類似於「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的感覺。

《俄狄浦斯王》通過對主人公「反抗—失敗-反抗」過程的描寫,用象徵隱喻方式,肯定人在自由意志驅動下進取精神以及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抗爭意識。這正是劇本悲劇性崇高感和審美價值產生的人文緣由,也是典型的古希臘悲劇的審美特徵。再進一步,正是主人公經歷的這種悖論式的命運「怪圈」,隱隱地揭示了人在面對異己力量時的渺小、脆弱、困惑與迷惘。相對於強大而不可測的自然與社會本身的異己力量,人總是顯得渺小甚至脆弱,即使是科學技術高度發達了的現代人,也依然沒有完全的能力去擺脫和戰勝異己力量(包括神秘莫測的自然力量,也包括來自社會的神秘力量)。因此可以說,劇本隱含了一個十分發人深省且令人迷惑的關於人的命運的哲學命題。突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進步思想。

對於俄狄浦斯的遭遇,小編我也是十分的同情他啊。命運被上天所掌控著,但俄狄浦斯誠實正直意志堅強,他不願意聽從命運的安排,以積極的行動力圖擺脫命運的羅網,他機智勇敢努力的為民除害消災,是一個造福於民的好國王。他公正無私勇於擔當,堅決追查給城邦帶來禍害的那個兇犯,而一旦知道是他的行為,在無意當中導致了城邦的災難。他自己就是那個罪犯的時候,就刺瞎自己的雙眼,和自我流放以表示自我懲罰。雖然這是一個悲劇性的結局,但俄狄浦斯是一個敢於正視現實、公正無私、品德高尚、以積極行動反抗命運、勇敢地與異己力量鬥爭。

如果你還有什麼感受與獨到的見解請私信我與我一同交流。一同學習西方文學,感受西方文學的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東雜談 的精彩文章:

千古一慟,李煜的這首詞寫出了人生中最悲痛欲絕的一個場面
斯大林模式究竟是列寧新經濟政策的進步發展還是倒退?

TAG:曉東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