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浦澤直樹的《20世紀少年》看青少年的心智成長

從浦澤直樹的《20世紀少年》看青少年的心智成長

前註:

1、浦澤直樹是日本當代漫畫家的翹曲人物之一,在日本動畫產業發展迅速的今天仍然堅持手工創作漫畫,被業界譽贊為: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的接班人。

2、《20世紀少年》是浦澤直樹創作一部科學冒險漫畫,漫畫受眾多為青年群體。但漫畫仍然是以熱血為核心,只不過把熱血青春代入到社會、政治、宗教等場景中。

一、談人之原初衝動

(文字從右至左,從上至下讀)

上圖是《20世紀少年》中反派人物「朋友」的一句台詞,「朋友」的夢想是毀滅世界,《20世紀少年》畢竟是一部科幻冒險漫畫,會有誇大和想像的成分。但「朋友」這一句話卻言之非虛。

夢想或者說成功、理想這一切人生自我實現的終極目的,其最初的萌芽都是來源於人類最早的衝動(或者說意識的萌芽),這種衝動是以後人生事業、工作、社會奮鬥最本質的追求,所以從家庭教育來講,一個人年幼時的啟蒙是很重要的。

中國的幼兒剛學會爬行時,家人都給他抓周,就是為了能讓他有個啟蒙意識,發現他對什麼東西有興趣。

當然抓周現在更多只是一種習俗或者說娛樂,但從人類成長或者心理分析的角度來說也是有著這麼一種道理:孩子最初對什麼有著喜歡、衝動、嚮往?會成為他以後人生追求的生生不息的源動力。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用一個專業術語來表達:fantasy original(幻想的源)。也就是幼年時期最重要的幻想會成為以後人生的動力所在。而一但幻想受到阻隔、扼殺、破滅、落空。就有可能出現精神問題和人格缺陷,所以精神心理問題為啥難以根治,因為任何心理學家或者醫生都沒法摸清患者內心那種最初的衝動是什麼?畢竟一個人人生最初的衝動已經沉澱進其人格的某一部分,成為他潛意識的一種,根本無法用語言進行表達,甚至就連患者其自己也沒法發覺。

所以弗洛伊德通過「夢」,對其人「夢」進行解構分析來獲知其內心所想也是一種側面的方法。

(西蒙德.弗洛伊德)

(朋友的夢想——或者說源初動力)

漫畫中「朋友」的夢想是征服世界,進而毀滅世界。雖然這些話好像是痴人說夢,漫畫畢竟是誇大,渲染的藝術。但要知道這樣的源初衝動,這樣的人格在人類歷史上是有的。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造成人類歷史悲劇的納粹領軍人物—希特勒就有著這麼一種人格的人,所以說人之初,性本惡也是存在的。

二、淺談成人之人格的培養

(20世紀少年中的兇惡雙胞胎)

大概大家在記憶中的年少時期總有一些這樣的小夥伴,兇惡無比代表壞人角色的XX,文靜賢淑有大家閨秀的XX,某種女流氓、會打架會抽煙或者是另一種喜歡仗義執言,敢作敢為的XXX和XXX。這些很多都是刻板印象,但刻板印象是一個人年少或者童年時期通過父母家庭或者學校教育塑造起來的,可以說代表著人格中自我的一面,這種自我是維持人表面心智的基本人格,但每個人內心是不同的。而一但一個人進入社會,組建家庭,參與社交,進入網路次元等生活,其自我也會發生變化。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在不同的舞台飾演不同的角色。這種自我是社會人生必須的東西,自我可以說是工具化的手段。西方社會很流行一種假面舞會,讓人們戴上面具來跳舞,表面上好像是做一種假人,其實質是讓人更深入的發掘其內在的本我,戴上面具使每個人拋棄其原來的身份和地位(亦即是拋棄其自我)。一個人還沒發掘本我的存在是可以說還是嬰兒般的人格,還沒發掘這種存在的人格有可能依附於某種外物(比如金錢、權力、虛榮),通過這種外物來塑造新的自我,而一但這種自我崩潰,其人格也無法依存。所以一個人的本我人格才是一個個人生命健康的保證,自我人格與本我人格相衝突就會造成分裂,形成心理、精神上的不健康(強迫症、潔癖、濫用藥物等可以說很多都與此相關,但具體的分成又有所不同)

(仗義勇為的雪次)

(成年後的雪次)

(中年的雪次,褪去了早年的那種氣息)

很多電影、電視都有時光穿梭這個橋段。其實質也為了告訴讀者不要忘記當初那個自己,你回到過去與從前的自己見面,你有後悔自己的人生選擇沒?自己辜負了年少時期對自己的期待嗎?馬斯洛說人的最高層次需求是自我實現,歌手李宗盛也唱過類似的歌曲:和自己賽跑的人。所以別忘了自己那個小小的本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巴胺的快樂 的精彩文章:

TAG:多巴胺的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