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滅亡,完全是內部因素造成的

明朝滅亡,完全是內部因素造成的

明朝中後期,社會矛盾突出,首先是農民與地主階級之間矛盾空前尖銳。隨著土地的大規模集中,皇室和藩王勛戚的莊田遍布全國各地,福王的賜田更是多的讓人瞠目結舌,多達兩萬頃,加上其他藩王的賜田,農民手中幾乎無田可種。而同時,政府賦稅也在迅速增加,僅僅"三餉"(遼餉﹑剿餉和練餉)三項賦稅每年共征銀一千六百餘萬兩,超過了全年的正賦收入。

其次是東林黨人和宦官的矛盾日益激烈。一部分官吏士大夫希望緩和社會矛盾,要求抑制宦官和貴族的特權。他們在無錫東林書院講學,議論時政,臧否人物,被稱為東林黨人。東林黨人遭到權貴太監的打擊、迫害,增加了社會的不安定。

第三,城市居民和手工業者和礦監稅使鬥爭的白熱化。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臨清的市民、腳夫萬餘人,反對宦官馬堂濫收商稅,殘剝商民。隨後湖北荊襄、武漢等地市民反對宦官陳奉,蘇州市民和織工反對稅監孫隆,北京西山煤礦工人反對礦監楊榮。驅逐礦監稅使的鬥爭在各地城鎮此伏彼起。

第四,農民起義戰事頻起,西南內戰也是此起彼伏。公元1621年,明朝廷調水西及永寧兵赴遼東作戰而激起反抗。1621年11月30日明朝永寧宣撫司奢崇明在重慶發動叛亂,建立大梁國,史稱「奢安之亂」。戰爭從天啟元年至崇禎十年,前後持續17年,波及川黔雲桂四省,死傷百餘萬,大規模交戰持續9年。戰亂中,四川巡撫徐可求、貴州巡撫王三善死難,西南大將之冠的總理魯欽兵敗自刎,貴州總兵陣亡於貴陽城下。明朝在艱難中苦苦支撐,雖最後被大將朱燮元平定,但明朝已元氣大傷。

如此混亂的一個世道,明朝已沒有力量全力投入應對滿人的進攻,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服飾(一)——皇帝的服飾
明朝、清朝官員服飾圖案欣賞——高清圖集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