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漢魏六朝詩選》第一百五十八首《古離別》

《漢魏六朝詩選》第一百五十八首《古離別》

【篇目】

[作品介紹]

[作者介紹]

[注釋]

[譯文]

[賞析一~~賞析二]

【古風泊客一席談】

古別離

[梁詩·江淹】


遠與君別者,乃至雁門關。

黃雲蔽千里,遊子何時還。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團。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長別離。

願一見顏色,不異瓊樹枝。

菟絲及水萍,所寄終不移。

拼音版:

yuǎn yǔ jūn bié zhě 。nǎi zhì yàn mén guān 。

遠與君別者。乃至雁門關。

huáng yún bì qiān lǐ 。yóu zǐ hé shí huán 。

黃雲蔽千里。遊子何時還。

sòng jūn rú zuó rì 。yán qián lù yǐ tuán 。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團。

bù xī huì cǎo wǎn 。suǒ bēi dào lǐ hán 。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jūn zài tiān yī yá 。qiè shēn cháng bié lí 。

君在天一涯。妾身長別離。

yuàn yī jiàn yán sè 。bù jí qí qióng shù zhī 。

願一見顏色。不及其瓊樹枝。

tù sī jí shuǐ píng 。suǒ jì zhōng bù yí 。

菟絲及水萍。所寄終不移。

[作品介紹]

《古別離》是南朝時期詩人江淹所作的一首五言詩。這首擬作是從意境的整體上把握摹擬對象的風格特徵,充分發揮了藝術想像,將思婦對遠行的夫君的拳拳思憶描寫得淋漓盡致。

[作者介紹]

江淹(444~505)南朝文學家。字文通,濟陽考城(今河南民權)人。6歲能詩,13歲喪父,家境貧寒,曾採薪養母。20歲左右教宋始安王劉子真讀「五經」,並一度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歷仕宋、齊、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坎坷的經歷反而造就了一位文學大家。中年以後,官運亨通,仕途的高峰卻導致了他創作上的低潮,到齊武帝後期,他就很少有傳世之作,故有「江郎才盡」之說。江淹既是南朝辭賦大家,與鮑照並稱;又是南朝駢文大家,是南朝駢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與鮑照、劉峻、徐陵齊名。其詩作成就雖不及辭賦和駢文,但也不乏優秀之作,其特點是意趣深遠,在齊梁諸家中尤為突出。明人輯有《江文通集匯注》。

江淹年少孤貧,曾仰慕司馬相如和梁鴻的為人,不搞章句之學而喜好文章。歷仕宋齊梁三朝,做過鎮軍參軍、郡丞、光祿大夫等官職,封醴陵侯。江淹早有文名,但到晚年才思減退,時人謂之「才盡」。江淹詩賦都有較高的成就。前人說他的詩「善於摹擬」,從他現在所存的詩歌來看,也很善於抒情。有《江醴陵集》。

[注釋]

蕙草:一種香草。

顏色:表情,神色。

瓊樹枝:這裡指女子潔麗的容顏。

寄:寄託。

[譯文]


心愛的人要到雁門關外很遠的地方去了,我們只有無奈地道別。

天上的黃雲遮蔽了千里,地上的塵埃與黃雲相接,天空也暗了下來,到遠方去的遊子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啊。

時間又過了這麼久,想起當時送心愛的人遠去的情景,是多麼清晰啊,就好像發生在昨天一樣,可是如今,已經到了深秋,檐前的露已經凝結成團。

蕙草雖然凋零了,也沒有什麼好可惜的,我擔憂的是遠方的愛人,不知他在外是否飽暖。

愛人遠在天涯,我們長年分別。但願時而看見自己的容顏,還是像瓊樹枝一樣潔麗。

但願能像菟絲和水萍一樣,有所寄託,與愛人的感情也能始終不渝。

賞析

壹/

這是雜體詩的第一首,《雜體詩》共三十首,逐次模仿漢魏至宋晉以來諸家的五言詩。這是模擬《古詩》中的離別之作。

「遠與君別者,乃至雁門關。」「雁門關」在今山西代縣。雁代在漢魏時已是北方邊境地區了,去雁代,自然是被徵發從軍。這兩句交代分離的原因及丈夫遠去的地點。「黃雲蔽千里,遊子何時還?」「黃雲」,混雜塵沙的雲,是塞外常見的現象,給人一種悲涼、蒼茫之感。這一句已顯露出遊子(其實就是從軍的徵人)形單影隻、凄惻彷徨之狀,後一句的關切之詞就脫口而出了。這兩句暗用《古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的語意。上面從分別寫起,主人公沉浸在那些情景中,深深思念著徵人。下面寫道「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團。」「露已團」,露已成珠驚起了她的節序之感:啊,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是秋天了。感到時間的久長,仍是盼望徵人早歸,與「遊子何時還」意相連貫。同時這節序之感又觸動了她別一種心思:秋風一吹香花香草就要凋殘了,自己的命運也有些相似。《古詩》就這樣寫道「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但是,她又很快從自己身上跳開:「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蕙草」是自比,不憐惜自己容貌衰老,擔憂的是遠方徵人的寒冷。由「不惜」見於原本的「惜」,又由「惜」到「不惜」曲曲傳出了主人公心理的波動,以及對丈夫溫柔的體貼。

「君在天一涯,妾身長別離。」這裡換韻,意思也隨之有所變換,貼近自己的情感寫去。這兩句寫彼此相距遙遠,不能相見,很是痛苦。這個「長」字是由空間感覺轉換成的時間感覺,加重了別離的痛苦。這裡又化用了《古詩》的「各在天一涯」的句子。「願一見顏色,不異瓊樹枝。」「瓊樹枝」,仙樹枝,據說可以療憂,《蘇李詩》有「思得瓊樹枝,以解長渴飢。」又常用來比喻人的姿質美好,《世說新語》由此用法,意思是說:只要見到心愛的人,我的憂愁也就沒有了。這裡的思念與愛戀是融合在一起的。「一見」、「不異」,見出感情的濃度。最後她更進一步表達她的愛戀:「菟絲及水萍,所寄終不移。」「菟絲」下省略了「女蘿」,《古詩》中有雲「與君為新婚,菟絲附女蘿。」是比喻夫妻的相與依存。「水」與「萍」的比喻亦是此意。這是表示對丈夫永遠忠貞。這幾句從相思的痛苦寫到對丈夫的忠貞不渝,最終把感情從自愁狀態中解脫出來,用以安慰對方,還是表現了對徵人的體貼,這樣的感情真是溫柔敦厚之至!

佚名

賞析

貳/

江淹擅長模仿前人之作,曾作《雜體詩三十首》來模擬漢魏晉宋諸家的代表作。本篇即為其中的第一首,寫思婦懷人。

詩人巧妙地將過去、現實與未來交織起來,把思婦的一片情思寫得深婉纏綿。開頭四句回憶當初惜別情景,接著一句「送君如昨日」,思緒又回到現實中。惜別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但時光已在不知不覺中流逝了,詩人用「露團」、「蕙草晚」、「道里寒」等景物來說明夏去秋來。值得注意的是「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二句。在相思中紅顏褪盡,豈能「不惜」?之所以「不惜」,是為了「所悲」。她牽掛遊子的冷暖,「不惜」紅顏憔悴。這兩句詩把思婦委婉深沉的感情進步揭示出來。接著,詩人從「長別離」的現實生髮出「願一見顏色」的期待,並發出「所寄終不移」的誓言。她懷著一顆忠貞的心,盼望重逢。全詩寫得筆致婉曲,風情搖曳。

佚名

《古別離》 [梁詩·江淹]

遠與君別者,乃至雁門關。

心愛的人要到雁門關外很遠的地方去了,我們只有無奈地道別。

黃雲蔽千里,遊子何時還。

天上的黃雲遮蔽了千里,地上的塵埃與黃雲相接,天空也暗了下來,到遠方去的遊子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啊。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團。

時間又過了這麼久,想起當時送心愛的人遠去的情景,是多麼清晰啊,就好像發生在昨天一樣,可是如今,已經到了深秋,檐前的露已經凝結成團。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蕙草雖然凋零了,也沒有什麼好可惜的,我擔憂的是遠方的愛人,不知他在外是否飽暖。

蕙草:一種香草。

君在天一涯,妾身長別離。

愛人遠在天涯,我們長年分別。

願一見顏色,不異瓊樹枝。

但願時而看見自己的容顏,還是像瓊樹枝一樣潔麗。

顏色:表情,神色。瓊樹枝:這裡指女子潔麗的容顏。

菟絲及水萍,所寄終不移。

但願能像菟絲和水萍一樣,有所寄託,與愛人的感情也能始終不渝。

寄:寄託。

學習一下江淹的《古別離》。所謂「古」,即擬古作。

這是一首思婦詩。

遠與君別者,乃至雁門關。」心愛的人要到雁門關外很遠的地方去了,我們只有無奈地道別。

邊塞雁門關。這是交代「夫君」從軍遠役去了。

黃雲蔽千里,遊子何時還。」天上的黃雲遮蔽了千里,地上的塵埃與黃雲相接,天空也暗了下來,到遠方去的遊子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啊。

黃雲蔽千里」暗合「夫君」所處的惡劣環境,為他擔心。

遊子何時還」盼夫歸的急切和思念心情。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團。」時間又過了這麼久,想起當時送心愛的人遠去的情景,是多麼清晰啊,就好像發生在昨天一樣,可是如今,已經到了深秋,檐前的露已經凝結成團。

離別的場景仍記憶猶新。只是,深秋已來臨(夫君已經遠離了許久時間了)。

點「深秋」,含悲秋傷感之意。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蕙草雖然凋零了,也沒有什麼好可惜的,我擔憂的是遠方的愛人,不知他在外是否飽暖。

蕙草」代言指自己的紅顏。「不惜蕙草晚」。即是「我自己」的紅顏衰老了又有什麼呢?

自己悲傷的是這麼個寒冷天里的「夫君」啊!

君在天一涯,妾身長別離。」愛人遠在天涯,我們長年分別。

與夫君別離,已經太久太久。

願一見顏色,不異瓊樹枝。」但願時而看見自己的容顏,還是像瓊樹枝一樣潔麗。

女為悅己者容。但願自己的顏色還能跟夫君離別時那樣潔麗(使夫君還想那個時候一樣喜歡自己)。

菟絲及水萍,所寄終不移。」但願能像菟絲和水萍一樣,有所寄託,與愛人的感情也能始終不渝。

唯請夫君放心的是,自己就如「菟絲及水萍」一樣,對夫君的感情和忠貞一定堅定矢志不渝。

《古詩》中有雲「與君為新婚,菟絲附女蘿。」是比喻夫妻的相與依存。「水」與「萍」的比喻亦是此意。

《古別離》描寫了一位思婦對遠役雁門關夫君的思念和擔憂之情,更抒發了思婦與夫君感情永恆的忠貞之心。

點擊輯期圖標,暢遊古詩文世界。

《古風泊客》第二輯《詩經》

《古風泊客》第三輯《楚辭》

《古風泊客》第四輯《樂府詩集》

《古風泊客》第五輯《古詩十九首》

《漢魏六朝詩選》

漢魏六朝是我國古代詩歌逐漸成熟的重要時期,這一段時間既有采自民間的樂府詩,也有文人創作的五言、七言詩;既有南方清麗婉約的詩歌,也有北方的鏗鏘之聲。本書選錄詩約300首,分為九部分:漢詩、魏詩、晉詩、宋詩、齊詩、梁詩、陳詩、北朝詩、隋詩;分4卷,漢詩一卷,魏晉詩一卷,宋齊詩一卷,梁、陳、北朝、隋詩合為一卷。全面的反映了當時各個朝代各詩人的不同風格和內容。余冠英突出了各時期的風格和代表作家,詳加註釋,是讀者了解漢魏六朝詩歌的入門必備之冊,既可以作為專業人士的備用資料,也可以作為文學愛好者收藏典籍。

作者:項籍等

編訂:余冠英

成書時間:1958年

《古風泊客》第六輯《漢魏六朝詩選》

漢魏六朝詩選158

心 ? 養性?品生活

這世上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

一是吃進胃裡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夢想,三是讀進大腦的書。

古風泊客 ┃ 也許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賞析微刊

作者簡介: 徐建老師,此處省略無數字…… (作者屬低調之士,囑咐省略簡介)

本文已經過作者授權,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出處:古風泊客(czgfpk)

編輯:近蘭寒舍(yxl88866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蘭寒舍 的精彩文章:

《漢魏六朝詩選》第一百四十六首《王孫游》
《漢魏六朝詩選》第一百四十三首《觀朝雨》

TAG:近蘭寒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