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再好,沒有這些,你的作品只能是一副空架子——王霄專訪
GIF
採訪:小美
編輯:小瀅瀅
圖片:王霄供圖
出品:吞像攝影 轉載請聯繫後台授權
親愛的影友朋友們,王霄老師的公開課《如影隨形——聊聊攝影與繪畫的關係》在上周完美ending,不過各位的學習熱情依舊不減,關於藝術、審美、攝影以及接下來王霄老師的攝影修養(第一季)課程,大家都有不少疑惑。這次,吞像攝影採訪到了王霄老師,小編也認真挑選了大家的問題,下面就請他來回答大家的問題吧!這可是吞像攝影的獨家採訪哦,在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
GIF
問:介紹一下您自己
答:大家好!我是吞像講師團的王霄。自己十分的喜歡攝影,在上學期間也是學習的攝影專業。很高興能藉助吞像的平台和大家交流有關藝術與攝影的話題。
王霄/攝影
問: 您當初學攝影的時候認為好的攝影作品是什麼樣的?跟現在認為好的作品是不是有變化?如果有,這種變化是不是審美的變化造成的?
答:我在初識攝影時會認為形式美和獵奇成功是重要的。換句話說,拍出別人拍不出的角度,捕捉別人難以捕捉的光線會吸引我。另外,當然也逃不出優質攝影器材的誘惑。但是現在,自身對攝影的偏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攝影師通過照片反映的思想、情感和社會情況使我著迷。而形式,我現在只作為判別作品優劣的一個方面來考量。但不是說形式不重要,而是說形式不是全部。個人對攝影的理解產生這樣大的變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審美的變化其實是來自對於藝術和美理解的變化。可以說,之前我看待「美」過於狹隘了。
王霄/攝影
問: 中國的當代攝影是否還停留在模仿西方攝影幾十年前的階段?除此之外還有什麼不足?
答:首先來說,我們要認識到所謂的當代攝影應該是當代藝術中的一個門類,或者說是一種表現手法。而我也一直認為通常人們理解的「當代攝影」的概念有些不準確。所謂,「當代」其實就是當下、現在、時下。因此,嚴格的說當代攝影就是記錄當下社會的攝影。那麼新近創作的紀實攝影算不算當代攝影呢?
我自己比較喜歡「後現代藝術」這個說法,而攝影中也有這樣的代表。比如,從某種意義上說羅伯特·卡帕就是典型的現代攝影家,而戴安·阿博斯就是後現代攝影家。我的這種分類方法不同於攝影史當中對於攝影「現代主義」的定義。攝影史中的「現代主義攝影」更多是從攝影的美學變遷來考量的,而我口中的「現代攝影」是從社會與藝術家的價值觀、世界觀和創作內容上來考量的。
我不是專業的藝術史家或者評論家,不好說中國當代攝影與西方几十年前的水平如何比較,也不好妄言現在中國當代攝影有什麼不足。但是我能夠看到的是,中國當下的許多「當代攝影」作品並不當代,是脫離社會的,換句話說是形式主義的。這樣的照片會讓我感到乏味和空洞。不過當然也不乏許多優秀的作品出現,比如最近馮立創作的《白夜》我就很喜歡,攝影師用荒誕的影像記錄了荒誕的社會,這在我看來很當代。
王霄/攝影
問:什麼叫藝術感,一幅擁有藝術感的攝影作品具備那些要素?
答:我想這裡所說的「藝術感」應該是指讓一幅攝影作品具有藝術價值,成為藝術品或者趨向於藝術品。我們要知道藝術的概念從古至今是在不斷變化的。在西方古代,人們把算數、幾何、醫療、交通運輸也會稱作藝術,這顯然是和我們的認知是不一樣的。
談藝術感的問題我想有兩個維度,一個是創作,一個是欣賞。如果是創作,更多要從當下的藝術語境出發思考。而在當下,藝術更側重於對藝術家思想、情感的深刻表達或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揭示與反饋。如果是欣賞,那就要將藝術品置入創作時期的藝術語境和當下欣賞者的藝術語境來進行雙方面考量。這樣會讓我們透徹的讀懂藝術品。
從攝影的角度說,我們在創作時可以考慮在形式之外,我的照片能夠很好的反映我的情感和思想么?能表達出我對社會的態度和關注么?如果可以,這種表達深刻么?我所採取的形式與我的表達匹配么?如果都呈現出肯定的答案,我想這樣的作品會呈現出一定的藝術性。
王霄/攝影
問:什麼樣的攝影作品值得收藏?您有過購買或者被別人購買攝影作品的經歷嗎?能聊聊這個作品和購買的過程嗎?
答:我也不是藝術品收藏家,我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只是個人的薄見。我覺得只要自己喜歡的又買的起的照片就可以試著收藏一下。不過,我不推薦大家追逐所謂的「原作」。因為,攝影的可複製性是它的一個重要特徵,現在的大多攝影作品也不會具有唯一性。但我會比較看重有沒有藝術家的簽名,因為在我看來這會讓作品和藝術家之間產生一種關聯。我自己也有購買照片的經歷,目前有Elliott Erwitt、Stuart Franklin、Susan Meiselas和荒木經惟的作品。購買過程很簡單,在網上看好後直接下單就好了~
王霄/攝影
問:如何欣賞一幅攝影作品?
答: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牽扯到藝術史、藝術理論還會和個人審美、偏好、對社會的理解等問題有關,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我在吞像用了三季課程來詮釋這個問題,但也不能窮盡對它的討論。在接下來的課程中其實也會涉及到賞析問題。也請感興趣的朋友關注。
王霄/攝影
問:您覺得誰的或哪個時代的作品對您的影響最大?有著哪些影響?
答:我喜歡的攝影師很多,那些優秀的攝影師和作品都很棒,不同時代也會湧現出不同的大師。如果說對我的影響,日本攝影師是比較突出的,也許是文化上的相近性造成的吧。前一段時間我很著迷深瀨昌久,他的照片總是能打動我,每次翻看他的畫冊一張張照片總能刺到心底。他的照片在形式和表達上也確實對我產生了影響。除此之外,我也很喜歡戴安·阿博斯、羅伯特·梅普爾索普、托馬斯·魯夫、中平卓馬、川田喜久治。在中國攝影師中,庄學本和呂楠無疑是很棒的。
王霄/攝影
問:藝術有門檻嗎?
答:約瑟夫·博伊斯說:「人人都是藝術家」。但是,我想如果想真正理解這句話都是有一定門檻的。藝術隨著不斷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呈現出專業性的特徵,也就是說如果只是憑藉興趣已經很難滿足創作需要了。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問題。我們的創作是否只是為了滿足興趣?我們的社會是否需要這麼多藝術家和藝術品?藝術對於我們來說究竟有多重要?但,不論如何,如果自身對創作有一定要求,對藝術有一定好奇心,那麼進行一些學習,邁過「門檻」還是必要的。至少,不要被擋在門外。
王霄/攝影
問:美和藝術有什麼關係?
答:這又是一個大問題。如果嘗試簡單討論的話可以這樣理解:美是主體對客體或自身的感受,藝術是人類主觀創造美、欣賞美的活動。不過,我們也要認識到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用這樣簡短的語言表述,精確性難免受到損失。這句話展開也可以討論許多相關的問題,我也會在2月份吞像課堂——《攝影人修養提升第一季——從「美」與「藝術」開始》中抽絲剝繭般的詳細探討。
王霄/攝影
問:審美的提升是一個怎麼樣的過程?是閱讀理論還是觀看大量圖片?
答:審美過程的提升是個漫長的過程,絕不是看一張照片或者看一本書能夠解決的,而是要養成。吞像創始人袁潔老師曾說:「攝影沒有眼高手低,只有眼底手也低」。我是認同袁老師的。不過我們也要明白,有了閱讀圖片的意識和習慣是重要的,但是同時也要提升閱讀的能力才行。而相關理論的學習就是提升閱讀圖片能力的重要方法,甚至是不可或缺的方法。很多愛好攝影的朋友都看過蘇珊·桑塔格的《論攝影》,她對攝影和許多攝影作品都有自己的分析和評論,審美能力不容置疑。不過,我們也不要忽略這位理論家在15歲時就已經開始和旁人探討康德的《純理性批判》了。總而言之,無論是從攝影欣賞還是攝影創作的角度上來說,學習點兒理論很有必要。
王霄/攝影
問:理解藝術很難嗎?
答:我前面已經談到,隨著藝術的發展,它呈現出了不斷趨於專業化的情形。因此,單純的憑藉興趣或者個人感覺來介入藝術會存在很多問題。以至於「難」?我並不覺得。但是,我認為還是需要進行一定的學習,下一定的功夫才行。
王霄/攝影
問:有很多學員問,怎麼課程還分很多季?每一季的內容有什麼不同?
答:經過我和吞像的溝通,這次的《攝影人修養提升》課程預計將分成大約五季進行,其中會涉及到「美與藝術」、「藝術史」、「藝術與社會」等眾多有趣的話題。但是每一個話題又都是大問題,如果只是簡單的淺談將給人一種隔靴搔癢的感受,我個人也不能講的盡興。針對於內容的劃分,這一季先解決「美與藝術」的理解問題。這也是很多攝影愛好者所困惑的問題。我會深入「美」、「藝術」兩個概念結合攝影來進行充分的探討,並在課程後期會將它們融匯看待,力爭給大家帶來一個開闊的藝術視野。也希望從而能在根本上解決一些實際創作中的困惑。在本季之後的課程中我會分不同的歷史時期探討藝術的發展、藝術的變遷、藝術與社會的關係、經典的藝術品和重要的藝術大師等。希望通過一系列課程給大家呈現出也不狹隘、不淺薄的藝術世界。
王霄/攝影
問:介紹一下您的第一季課程
答:這次要開設的第一季課程的主題是《從「美」與「藝術」開始》,就像這個題目所說的,課程主要就是圍繞著美與藝術的話題展開。我將會分八個章節來充分探討其中的一些重要問題。比如:究竟什麼是美?什麼是藝術?藝術和美的關係是什麼?藝術和攝影的關係是什麼?美與丑的關係是什麼?這裡面會牽扯到許多基礎的美學問題,但是越是基礎越是難以說清,也就會長期給大家帶來困擾,甚至影響到創作的質量和審美水平的提升。我不能說自己給出的想法就是「藝術真理」,但還是希望能夠拋磚引玉給大家帶來一些有益的思考,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王霄/攝影
本文圖片未經許可請勿轉載或使用
新課推薦
NEWS
﹀
﹀
﹀
刷新對「美」與「藝術」的認知
從源頭解決審美問題
讓更多的影友不再局限於作品的「好看」
完成一次「質」的提升!
想學嗎?
關注【吞像攝影】,回復【報名】


TAG:吞像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