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故宮中的水文化

故宮中的水文化

北京故宮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故宮是一座長方形城池,自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後開始使用。故宮總體的建築有外朝三大殿和內廷後三宮。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70多座。明清兩朝中24位皇帝都在此居住及處理朝政,它也是中國古建築中保存最完整的建築群之一。這裡存留著皇家的歷史,存留著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故宮中的建築金碧輝煌,故宮中的水則滋養著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使萬物欣欣向榮,煥發著勃勃生機。水文化是故宮不可或缺的一景,通過故宮的水文化,我們可以探知古人「上善若水」的智慧。

 故宮中的排水系統

故宮排水系統的設計令人讚歎。在近些年北京城的大暴雨中,故宮依然接待遊客3萬多人,整個故宮卻並不見太多積水。究其原因,故宮整體建築群的設計與地形走勢密不可分,整個故宮的走勢北高南低,中間略微突出,四周地勢較低。據考量,北門神武門地平標高46.05米,南門午門地平標高44.28米,差約2米。這個特點就保證了雨水不會大面積積存在故宮裡。

在故宮中不只是整體龐大的殿宇依地勢而建,其中每一個庭院都是中間高、四周低,北高南低。在房基的四周有石水槽亦稱為明溝,明溝裸露在外部,在房屋周邊清晰可見。下雨時,雨水流向房基周邊的明溝,之後彙集至地下暗溝。在宮殿旁規劃有便於行走的甬道,在中軸線上坐落的六大建築旁,有對稱的甬道。在較小的院落中像東六宮、西六宮這樣的院落旁邊,也有便於行走的甬道。甬道的設計也都為中間高兩邊低的手法,使水可以順勢流向甬道兩側,進行排水。這樣的設計既防止路面積水,又將維護故宮的成本、人力、物力降到最低。

故宮整體的建築氣勢恢宏、金碧輝煌,琉璃構建的屋頂及裝飾彰顯著皇家的氣魄,紫紅色的圍牆也顯示了皇家大氣恢宏的風範。故宮的地面用質樸的青磚鋪砌,在修建故宮時並沒有鋼筋混凝土,因此由土燒制而成的青磚起到吸納與滲透雨水的作用,使其不會在地表形成水窪。在故宮的排水系統的構成中,大部分為全石建造,小部分為磚石混合,它們結實耐用,易於更換,這些在故宮的維護保養中也功不可沒。

故宮排水螭首

在故宮的設計中就有排水系統的考量,分別從建築、地面、暗溝進行系統考慮。因而將排水系統大概分為:建築排水、地表徑流、地下暗溝三類。建築排水:在下雨時,落到屋頂上的雨水,沿著屋頂的琉璃瓦片落在地面上,之後順著明溝流到地下暗溝溝口的過程。地表徑流:落在地面上的雨水直接通過中間高四周低,北高南低的地勢形成地表徑流,匯入院落和房基周邊的石槽明溝,進而匯入地下。地下暗溝:地下暗溝繁多龐雜,入口眾多,在建築物旁修有溝眼即券洞。這種入水口多為方石板鏤雕成明清銅幣形,外圓中方,鏤成五個空洞,故而被稱作「錢眼」。「錢眼」是雨水在故宮由地面流進地下溝道的入口。故宮裡用於排水的明溝、暗溝,溝道的幹線和支線,縱橫交織,溝通各個宮殿庭院,形成一個巨大而完整的排水網路。暗溝體系非常完整,所有雨水都可彙集至此,一併排入金水河。

內金水河穿過故宮,從西北角的馬神廟起至東北角出匯入護城河,途中穿過整個故宮,在一進午門時便可看見由漢白玉雕刻而成的精美的橋,橋下便為內金水河,它在防洪救災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也裝點了故宮的恢宏氣勢,為故宮增添了靈氣。在中國古代風水中,有水在房屋建築四周環繞象徵著綿延不絕,生生不息。在故宮中錯綜複雜的明溝暗渠經彙集流入內金水河,內金水河為故宮中最主要的排水機構。故宮可以收放自如地吸納排水與內金水河中河水連接著活水系密不可分。對於整個故宮的排水體系來說,故宮中的排水系統是北京城區排水系統的第一級,無論是其巧妙的設計,還是每一個部件的精緻都是昔日皇家地位的體現。而故宮裡明渠暗道錯綜複雜的設計更是保證了故宮在大雨如注的時候,仍然保有其恢宏的皇家氣魄。

  台基上的排水神獸

故宮中神獸無處不在,壁畫有著名的九龍壁,屋脊上有驅邪避禍的仙人走獸,太和殿前有仙鶴、銅龜,御花園承光門內的鎏金銅像,更有鎮守故宮的雄獅。在排水的設計中,更是融入了生性好望喜吞善水的鴟吻。它們存在於每一個欄杆倚柱上,三大殿尤為突出。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前後排列,都建立在8.13米的3層台基上。台基周邊有欄杆,每個欄杆的底端有鴟吻,鴟吻龍頭內部是空的涌洞,在一排牙齒中間有可以噴水的小洞,用來排去台基上的水。螭是龍的一個兒子,似龍非龍,特點就是肚子大,能吞水也能排水,傳說中它喜歡在河流彎曲處,不怕淤泥,善於疏通,所以是合適的排水裝飾構件。有人說它是沒有角的龍,《廣雅》記載稱:「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有說它是介於龍和獸之間的一種「怪蟲」,如東漢許慎的《說文·虫部》:「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從蟲,離聲,或雲無角曰螭。」從古代這些神獸就被廣泛地應用在不同的地方,在陶器的裝飾上、玉器的雕刻上或者建築上,用其美好的寓意以及極富裝飾感的樣式,留存在各種地方。而鴟吻的特點是喜煙好坐善水,肚子大,嘴也大,因此多被安放在屋頂以及排水的基座上,既有美好的寓意,也裝飾了建築,同時還有實用功效。

細細品味,排水神獸鴟吻的造型,憨態可掬,龍頭的牙齒中間有一個小孔,在其後方孔洞較大,因此形成壓強。在下大雨時,就出現了千龍吐水的景觀。古人匠心獨具將一個小小的排水構件都運用一些原理設計得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即使下雨天也妙趣橫生。同時,這些龍頭具有很好的裝飾作用,三層台基上的龍頭一共有1142個。水從鴟吻龍頭中的小孔流出,在暴雨時,三層龍頭1142個一起排水,氣勢恢宏,形成龍吐水的景象。冬季寒風,有雪覆蓋其上,在神獸嘴中小孔流出細小水流,結成冰晶,被打趣成龍涎。一年四季都有其不同景色。這樣設計不僅將水排了出去,而且也凸顯了皇家的大氣磅礴。雨水逐層下落,流到院子里,檯面上無法積水,台基的周圍有石槽排水溝。在台階下面有石券涵洞、乾溝與其相連,水通過石券涵洞與乾溝匯入內金水河。

故宮的建造凝結著古代人民的智慧,在關於水的方面,將每一個庭院、每一個甬道都考慮盡其可能遭受到的情況。大殿上的每一石、每一柱、每個裝飾的物件和紋樣都有其吉祥的寓意,很大一部分將實際的作用和裝飾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故宮中的水在能工巧匠的運作下,在晴天滋養著故宮的每個角落,在暴雨天又能將洪水悉數排凈。始終把故宮保持得安靜寧和,夏天枝繁葉茂,冬天晶瑩剔透,天晴金碧輝煌,暴雨千龍戲水。

水不僅在故宮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們中華文化中也佔據著其天然的優勢,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水是萬物之母,生靈的起源,從古到今多少詩人文豪在歌頌水的偉大。水是溫柔的但也是肆虐的。在現代城市的建設中,有很多城市在暴雨中出現了路段癱瘓,積水嚴重的現象。而故宮的排水系統經歷幾百年的運用依然完好,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故宮中水的運用對我們現代城市建設以及城市排水系統建設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與中國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水與中國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