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的飲料瓶回收和拾荒人

美國的飲料瓶回收和拾荒人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人的環境保護意識開始高漲,到了1980年代,許多地方紛紛立法,用經濟手段鼓勵回收多種類型的飲料瓶罐,以及其他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

舉例來說,紐約州於1982年6月制定、1983年7月正式實施飲料瓶罐回收法。凡是銷售碳酸軟飲料、蘇打水、啤酒和其他麥芽飲料,以及葡萄酒產品和不含糖(包括調味或營養強化劑)的水容器的,包括玻璃、鋁或鋼質等金屬或塑料瓶罐,只要容積低於3.78升(1加侖),每個都要徵收5美分的附加稅,同時設立回收站點,人們在回收這些容器的時候,可以收回這筆錢。

不要小看了這一點錢,自從該法實施以來,各種瓶罐的回收率達到了75%左右,不但減少了垃圾,節省了垃圾填埋空間,有助於保持公園和其他公共場所的整潔,而且回收了大量玻璃、塑料和金屬材料,節約了能源。

紐約設置在各個超市和公共場所的的飲料瓶罐的回收設施(紐約州環保署網站)

在全美國範圍內,城市固體垃圾的一個主要成分是各種容器和包裝材料,總量超過7600萬噸,其中的39%進入了填埋場,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還有很大一部分不得不加以焚燒,但是在焚燒時會產生劇毒的二惡英等有害氣體,對皮膚、肝臟、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以及生殖功能等造成損害。

加利福尼亞州也是在三十年前開始實行飲料瓶罐計價回收的。據加州政府回收網站的統計,2016年各種鋁製易拉罐銷售80.7億隻,回收了73億;玻璃瓶罐銷售了32.2億,回收了23.1億;塑料瓶罐銷售了113.2億隻,回收了86.1億。回收率分別達到90%、72%和76%。

除了居民將垃圾分類、由垃圾清運公司每周定期收集,對可回收利用的瓶罐、紙板紙張等分別回收之外,還有志願者在公共場所撿拾之後加以回收。此外,一些低收入群體包括無家可歸者等拾荒人,也加入了回收大軍。

在加州舊金山灣區的一家rePlanet廢品收購站,(右上)一位顧客將飲料瓶罐投入回收口,(左上)工作人員請顧客在收據上簽字,(左下)然後將現金付給顧客;(右下)以及一位拾荒者正在將搜集到的可回收廢品送往收購站(Jianan)

據朱莉婭?嘉莉?黃(Julia Carrie Wong)在舊金山紀事報上的一篇報道,在舊金山的中國城和其他地方有許多拾荒人,他們的生活來源就靠在大街上和公共場所撿拾各種瓶罐、包裝材料和紙板等各種可以換錢的廢品。她採訪過一位靠拾荒維生的無家可歸者,名叫塞爾吉奧(Sergio)。好的時候,塞爾吉奧一天可以用撿來的廢品換回40到50美元,對生活在拾荒和無家可歸者營地的他來說,日子過得還可以。

但是近年來,由於能源價格不升反降,原材料的價格跟著走低,塑料和金屬製品成本沒有上升空間,回收公司紛紛倒閉,像塞爾吉奧這樣的拾荒者,因為要走更遠的路,才能將辛辛苦苦撿來的瓶罐等換回來錢,他們的日子也越來越難過。人們希望政府能夠出台更新的政策,使得回收行業不但能夠維持運行,而且進一步提高回收率,也能夠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環境保護的行列中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駐華大使館 的精彩文章:

新世代美國青少年的飲食愛好
美國中西部之旅

TAG:美國駐華大使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