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大多數人對WiFi都有這十方面的誤解

大多數人對WiFi都有這十方面的誤解

WiFi日益成為全球互聯網連接的首選模式。據相關數據顯示:到2020年,將會有240億台設備連接到互聯網上。而絕大多數設備將會使用無線的方式訪問互聯網。儘管越來越多的人知道WiFi,但是其實際上是如何工作的卻並不為多數人所知。即使在IT專家圈中,關於WiFi網路的某些事實也往往被誤解。下面就列舉業界關於WiFi的十大常見誤解。

1.共享媒介

無線電信號在每一個接入點(AP)被編程以在單一通道上運行。在這單一通道內,多個客戶端可連接並通信。所有使用它的客戶端分享該單一通道媒介。

然而無線電系統根本的問題是,一個無線站不能在發送的同時收聽,因此,也不能檢測到碰撞。鑒於此,802.11規格的開發人員創建出一個稱為分散式控制功能(DCF)的碰撞避免機制。根據DCF,一個WiFi站僅僅在當其認為該通道是清晰明確時才進行發送。這樣一來,碰撞的概率將會隨著流量的增加或在移動站彼此無法「聽到」的情況下才增加。雖然有一些控制操作的協議,但WiFi與傳統有線網路的二層HUB技術類似。

2.802.11b和傳統協議「放慢」媒介

讓舊協議在同一環境中運行的結果是將「變慢」所有其他客戶端。事實上,傳統客戶需要佔用更多的會話時間發送與802.11n或802.11 ac新客戶端相同的數據量。通話公平性演算法被證明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

3.L1/L2的802.11功能

人們普遍認為,WiFi採用無線射頻(RF)技術,在發送者和接收者之間沒有物理上的有線連接。當一個RF電流提供給天線時,電磁場被創建,然後能夠通過空間傳播。事實上,802.11協議是一種L2技術,利用OSI堆棧的底層L1來履行職責。客戶端和接入點之間的通信在空中得到連接。空中通信通過L2基於802.11e標準的QoS得到處理。

4.Downstream與Upstream

在從接入點到客戶端的downstream與從客戶端到接入點的upstream之間,有顯著的不同。目前,大多數WiFi的空中技術只提供了downstream的增強。

5.上行速率與下行速率

業界普遍接受的唯一速率就是傳輸速率。然而,非對稱速率是典型的,而在我們的可連接的客戶端那裡看到的發送速率並不一定代表接收速率。這也在接入點和基礎設施方面得到了證實,其證明了在WiFi世界裡有單獨的上行速率Tx和下行速率Rx。

6.針對所有速率的相同發送功率

設置一個接入點的無線電到「最大功率」並不意味著功率能用於所有速率。默認的無線發送功率設置為20dBm。典型情況是,在使用中的數據速率越高,接入點將被迫去降低這些幀的功率(由FCC和ETSI定義)。這個概念已經隨著802.11ac VHT規範而變得更為普遍。

7.總是把無線電設成最大功率

將無線電設成最大功率看起來是一件可以為之的好事情,但這很可能不是一個好主意。這已被證實,當無線電以最大功率發出聲音的時候,會出現信號失真。包括Cell 尺寸規劃等在內有許多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發生。 僅僅將無線電功率設成最大並不是一個最佳實踐。

8.信號強度與信號雜訊比(SNR)

在信號強度的測量和信號雜訊比的測量之間經常會感到混亂。事實上,一個WiFi網路的性能部分取決於信號強度。在一台計算機和無線接入點之間,每個方向上的信號強度決定那個連接的可用數據速率。因此,信號越強,連接越好。信號雜訊比最好是一個較大的數字,這意味著接收的強信號與影響整體質量的背景噪音差異較大。

9.MIMO和空間流

MIMO和空間流可能是自有802.11n協議以來,最令人困惑的問題。多重輸入和多重輸出(MIMO)技術是一種使用多個發射器和接收器同時傳輸更多數據的無線技術。所有帶有802.11n的無線產品支持MIMO,這是技術的一部分,允許802.11n比那些沒有802.11n支持的產品實現更高的速度。MIMO涉及天線和路徑,使用的數量表示有多少天線及路徑可以用於發送和接收信號。例如,3×3意味著3個天線及路徑發送和3個天線及路徑接收。

空間流涉及實際發送的數據。例如,一個3向空間流設備可以向接收站發送3個獨特的數據流,並被重建為一個數據集。最後,添加MIMO和空間流等同於可達到的整體的吞吐量。3×3∶3意味著發送3個空間流時使用3個天線及路徑發送和3個天線及路徑接收。

10.接入點和客戶端各自的能力

這是非常簡單的問題,但往往被忽視,最小的公分母總是贏家。為了達到最高的數據速率以及真實世界的吞吐量,接入點和客戶端必須有相應能力。重要的是要了解客戶端的能力,以真正理解在真實世界中什麼樣的WLAN部署將能得以實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子產品世界 的精彩文章:

EDA要兼顧晶元和系統,新興技術與客戶的挑戰最大
35V可熱插拔的超級電容器後備電源控制器提供不間斷電源、保護和監視

TAG:電子產品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