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神木文學‖天湖納木錯◎黃 浩

神木文學‖天湖納木錯◎黃 浩

納木錯,無論是靠近你,還是漸漸地遠離你,你總是站在那裡,雍容華貴,暗香涌動。遙望你,就是遙望青藏高原,你的美是一種攝人魂魄的大美。

明天就要去納木錯了,要翻過海拔5000多米的念青唐古拉山,雖說高原反應讓我有點頭疼,但我仍然興奮得難以入眠。第二天中午,我看到了像天一樣挺拔在我眼前的念青唐古拉山,那個盤山路一直繞到藍色的天幕上,那不就是青藏高原的天路嗎!大巴開始翻越念青唐古拉山,天有點陰,全是上坡路,汽車有點吃力,發動機聲音很大,一個彎繞過又轉入另一個高的彎,一直延伸到天的盡頭。剛繞了幾個圈我們就鑽進雲里,視眼中全是一片霧氣,只能看到五至六米遠的地方,司機明顯降低了車速,緩慢吃力地趴著坡。整座大山被雲籠罩,由於雲層薄厚不一,形成透明的景物。山隱隱約約,盤山的柏油路上飄著淡淡的白雲,打開車窗,隨便就能抓住一片白雲,雲跟著你,你趕著雲。透明處往山下看是萬丈深崖,車輪稍往出打一點,就是車毀人亡,令人心驚肉顫。我們的車足足饒了幾十圈,快到山頂的時候,陽光躍出了雲層,雲霧裡我看到一頭黑色的氂牛正爬在山坡上靜靜地吃草,那是一頭天上的神牛,一幅多美的畫。這時候我就看到明晃晃的刺眼的雪山了,就挺立在眼前,在陽光中分外地亮麗,純銀純銀地閃著光芒。下山的盤山路很緩,沒有那麼陡峭,高度也不高,我們很快就進入廣闊無垠的湖濱草原。一望無際綠草茵茵是水草豐美的草原,一片片氂牛,一群群岩羊,散落在草場上悠閑地吃草,不遠處都搭有一個棕色的氂牛帳篷,飄著縷縷的炊煙。這時候就看到,遠遠的那天邊的一座座純銀的雪山了,一個藍色的聖景,撲面而來,漸漸地向我們展露著她的丰姿。

納木錯,西藏的聖湖,又意為天湖。相傳納木錯是帝釋天的女兒,念青唐古拉的妻子。藏胞認為:念青唐古拉頭戴盔甲,右手舉著馬鞭,左手拿著念珠,騎白馬;納木錯,騰雲駕霧地騎著飛龍,右手持著龍頭禪杖,左手拿佛鏡。念青唐古拉在北方諸神靈中最具權威,他擁有廣闊的疆土和豐厚的財富。遠遠地就看到,藍天白雲下,一座連著一座怒放的雪峰,排排列列組成一個陣列,一泓碧水躺在雪山與豐美草原中間,搖曳著藍美人的舞姿。納木錯聖湖,像一顆閃閃的藍寶石鑲嵌在青藏高原上,明凈、清冽、純粹、安詳;她像一塊明鏡,瀲灧中匯聚湖光山色。一會兒是明眸皓齒,紅唇柳腰,婀娜多姿,亦步亦趨;一會兒是藍衣白裙,冰清玉潔;她更像軟軟的絲綢,絲滑潤細,香肌外漏,百件花衫,朝挑暮換,於是流動的湖水,千姿萬色,頻出湖面,展露萬種風情。走向湖邊的人,總要在路邊撿上一塊石子,仍在瑪尼堆上,於是湖的瑪尼堆越堆越高,形狀各異散落在湖邊。不遠處的最高堆上,穩穩的放著一雙氂牛的彎角,就在那望著,守著著聖湖。站在納木錯湖邊,她的美讓你窒息,這是青藏高原最壯觀的景色。一湖閃閃的玻璃溶液,泛著一湖藍色的皺紋,踏過偌大的藍面,高天流雲,豐美的草原和雪山就是納木錯的背景。湖水清澈透明,湖底堆著各種形態的鵝卵石,整個湖面被風抖動著,傳來一種特別的聲音,水動畫驚,游魚戲水,歷歷在目。坐在湖邊,雙手合掌置於腦前,默默地許三個心愿,納木錯女神就會知道,她就會幫你完成心愿。湖邊有個藏族中年男子拉著一頭白色的氂牛招攬照相的生意,騎在氂牛身上面對湖和雪山照相,每次要30元。他們把氂牛馴服的很聽話,人騎在身上,進湖出湖,停住,只需主人一個手勢,氂牛已經淪落為人類賺錢的工具,它已失去一種自然美和野性美。意外地發現湖邊站著一個藏族女孩,十七、八歲的樣子,穿著漂亮的紅色藏袍,一頭烏髮上的辮穗映著紅紅的臉,那眼睛如一汪泉水,透著清澈、純凈的色彩,這不就是原汁原味原生態的西藏人,她沒有受到塵世的侵攏,莊重、美麗、寧靜如納木錯女神。

找一個僻靜的地方,一個人坐在納木錯的湖邊。看湖水由白變綠,由淺藍變深藍,漸漸地變成紅色。看盈盈湖水,藍色萬頃,鷗鳥飛翔,魚躍龍門;看綠草萋萋,炊煙裊裊,牧人氈帳,氂牛擺尾;看雪山銀輝,靠肩搭背,雪映冰川,涓涓細流,湧入碧水。在納木錯靜靜地等待黃昏,那種寧靜、靜謐的感覺超過了梭羅的《瓦爾登湖》。當夕陽靠在雪山之巔,晚霞落滿了天空,雪光像少女的紅暈撒向草原、湖水、雪山,那真是人間的極致景觀。一湖霞光、一湖晚霞、一湖紅暈、一湖夕陽,聽漁歌唱晚,木舟搖曳,眾鳥和鳴,魚噙夕陽,潮漲潮落,風生水起;看紅光照雪,冰川紅谷,清清紅水,湧入紅湖;看草原夕陽,霞光落草,水珠影像,牧人紅馬,氈房牛羊。每年的三月份納木錯依然籠罩在白雪皚皚的冬日情調之中,只有冬天裡,遊人才能穿越納木錯湖。因為湖水已凍上厚厚的一層冰,此時的納木錯處在冰山雪地之中。滑雪、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成為納木錯不錯的選擇。到了五月份納木錯的開春時節,這時候湖水開始融化,湖裡常常傳出巨大的裂冰的響聲,一塊、二塊、千萬塊倒在湖水中,那聲音此起彼伏,數里之外都能聽到冰塊撞擊的聲音。冰面上已看到了多處水流,深藍色的湖水飄著大小不一樣的冰塊,擁擠著,相互推撞著,不久湖面漂浮的冰塊越來越少,越來越小,直到它們被藍色溶化。這時候,草原的草開始返青,夏季慢慢地走來了。

在納木錯的湖邊有一個石頭山,山下已形成了一個旅遊集市,有氧吧,有日用品,有飯店。藏族人賣哈達、五彩經幡、瑪尼石,不少人買哈達包一塊石頭仍在山上,買一個五彩經幡要出錢僱人給你掛在山上,而我的朋友還買了二塊瑪尼石,紫紅色平平的石頭上刻了藏文六字真言,很漂亮。這三種方式都為祈福、吉祥。湖邊石頭山上掛著一個巨大的五彩經幡,色彩斑斕飄舞在蔚藍色天空,很遠就能看到,讓人印象深刻。藏族有一個傳統,藏曆羊年轉納木錯,馬年轉阿里神山,猴年轉林芝神山,都是十二年一遇。每到藏曆羊年,數以萬計的朝聖信徒,不遠萬里奔赴納木錯,納木錯湖邊擺滿了帳篷,信徒們扶老攜幼手搖轉經筒,口誦經文,按順時針方向轉湖。藏胞轉湖有兩種方式,一種人是步行轉湖轉,大約得十天轉完,更多的人是磕著等身頭轉湖的,大概需三個月時間。磕著等身頭轉湖的場面,絕對的讓人震撼,日日重複著一個動作,致使衣服破爛不堪,渾身沾滿了塵土,額頭、手上、膝蓋上都看到了鮮紅的血跡。他們轉完湖後,先要用湖水洗臉,向湖敬獻哈達,並要把石頭堆成瑪尼堆。納木錯每十二年一個輪迴,就能看到藏胞轉湖的盛大景觀。

站在納木錯的湖邊,我彷彿看到數以萬計的藏族人搖著轉經筒,念著經,向神走來,我看到磕著等身頭的無數藏族人,目光堅定,意志堅韌,性格剛毅,堅守信仰,向自然的這尊大佛走來,於是我看到滿天的哈達、經幡獵獵飄舞,一直延伸到宇宙的深處。

黃 浩,神木市人,神木市電視台黨委書記,首屆榆林市十佳新聞工作者。90年代初開始文學創作,有近百篇(首)詩歌、散文在《人民網》《環球人物》《陝西日報》《內蒙古日報》《女友》《延安文學》《城市金融報》《東方青年》《安徽文學》《散文選刊》《草原》《延河》《詩選刊》《西部》《綠風》等省級以上刊物發表,部分詩歌、散文作品被7種文學選本收集。獲2007年度《草原》文學獎。獲2007年度中國百篇散文獎。著有詩集《生命的慶典》,散文集《走進神木》《黃浩散文選》等。

神木文學公眾平台投稿郵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木文學 的精彩文章:

神木文學‖娘背我三年,我欠她一世◎子 顏

TAG:神木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