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木鐸 萬世師表-孔子的教育原則(下)
教育家,這是孔子最無可爭議的也是最為成功的社會角色。他有著系統和成熟的教育理論,也有著驕人和豐碩的教育成果,他的有教無類的思想體現了他教育活動中的人文情懷,而他更多的教育原則中卻滲透了兩千多年前一個教學工作者難能可貴的科學精神:如因材施教…….
三、學思結合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論語 衛靈公》
翻譯: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飯,徹夜不睡覺,去左思右想,結果沒有什麼好處,還不如去學習為好。」
思考的前提和基礎是努力學習知識,一個腹中空空如也的人,他的思考是莫名的胡思亂想,毫無意義的。孔子自我標榜是一個好學的人 :「十室之邑…….不如丘之好學」看著左鄰右舍,沒有比我更好學的人;他也明白地要求學生努力好學:「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學習要有永遠的緊迫感。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 為政》
翻譯:孔子說:「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罔然無知;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是很危險的事。」
在學習過程中,學和思是不能偏廢的。光學不思,知識填滿了你的頭腦,你就是長著兩條腿的書架子;光思不學,無知的念頭主宰著你的頭腦,你就是長著兩條腿的空架子。學時無所不悅,思時無所不至,這樣的學生才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論語 為政》
翻譯:子說:「我給顏回講授學問,他一天都只是聽著,不發表什麼意見,就跟一個愚鈍者一般.等到退下去自己私下裡研究,把我講的內容給予了很好的發揮,可見,顏回根本就不愚鈍。」
顏淵將學和思結合到完美的地步。
四 、啟發式教育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論語 述而》
翻譯:孔子說「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裡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覆地給他舉例了。」
憤:心裡苦思不通。悱:嘴上欲說不出。「舉一隅」:舉出一個角為例來告訴學習的人,而他不能推斷其他三個角如何,所謂舉一反三。如果學生不能積極主動的思考,老師是不會去啟發和教導他的。遺憾的是,直到現在,我們的課堂上依然是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這是對人無法理解的現象。
顏淵喟然嘆曰:「……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論語 子罕》
翻譯:顏淵感嘆道「夫子習慣一步一步的由淺入深的教育弟子,用文化知識讓弟子的常識淵博,用禮儀規範約束弟子的行為,(讓我們)想要停止學習都不能夠。
就通常的意義來說,循循善誘就是指有步驟、有次序地誘導學生跟著老師的思路和教學內容的邏輯關係思考問題,使學生能夠有層次、有條理地掌握教學內容,循序漸進地提高知識水平。這是一種教學的藝術。
正是夫子這種循循善誘的啟發式教學方式,才有子夏讀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後能悟出「禮後乎」的道理,也才有子貢「告諸往而知來者「」對詩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真諦的理解,更有顏淵「聞一以知十」無法逾越的學習境界。
五、教學相長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
《論語 先進》
翻譯:孔子說:「顏回不是對我有幫助的人,他對我說的話沒有不心悅誠服的。」
很多人在解讀這一句話的時候,認為是孔子明著責備顏回,實在是得意地讚許他。我不盡以為然。所謂「道本無窮,問難愈多,精微益顯」顏淵聞一知十,且對老師已然五體投地,不復問難,所以確實無助於老師的進益。而相對來說,子貢確實一個高調的學生,他願意表達自己的獨特觀點,令夫子也豁然開朗,心生喜悅。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論語 學而》
翻譯: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麼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於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子貢說:「《詩》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你能從我已經講過的話中領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意思,舉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談論《詩》了。
從「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是人精神追求的質的提升。子貢由此推及到詩經中「切磋琢磨」是對人自我修養的精益求精的解讀,這是一般意境上升到認識世界的哲學高度,而孔子的反應明白地表達了他的驚喜。
六、不教而教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
《論語 陽貨》
翻譯:孺悲想見孔子,孔子以有病為由推辭不見。傳話的人剛出門,(孔子)便取來瑟邊彈邊唱,(有意)讓孺悲聽到。
孺悲:魯國人,魯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學禮,此人心緒不夠正常,經常妄揣聖人之意,胡編故事到處散播,唯恐他人不知自己的無知,為孔子所不齒而不願見他。不見也就罷了,孔子竟然在屋裡把瑟拿出來,一邊彈奏,一邊吟唱起來!他的意思分明是故意讓屋外的孺悲聽到呀:你看,我孔子不但在家,而且什麼事都沒有,但就是不想見你。為什麼?你好好的反省吧。程子曰:「此孟子所謂不屑之教誨,所以深教之也。
至此,我突然有種強烈的感覺,夫子教人之法,誠然是他幾十年充分實踐的經驗總結,是他理智冷靜的思考所得,但是也不乏其率真性情的本色使然。聖人教無定法,卻能處處得法。只就這一點,孔聖留給我們後人的便是一筆取之不竭的寶貴財富。


TAG:約克講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