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聖人孔子的嬉笑怒罵以及婚姻生活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呢?——作者:渤海居士

聖人孔子的嬉笑怒罵以及婚姻生活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呢?——作者:渤海居士

GIF

幽蘭操

 幽蘭操

王菲 

00:00/04:34

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出現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當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後世更將其視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他就是孔子,孔老夫子及其所開創的儒家學派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直至今日也仍被視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根。

孔子在後世被人們送上神壇尊為聖人,聖人的名號讓後人只可遠遠觀瞻,卻不能真正了解他的喜怒哀樂。

不卑不亢

孔子在《論語》中說:「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孔子認為自己是遠遠稱不上「聖」與「仁」二字的,只可謂是在追求仁聖的道路上能堅持不懈,誨人不倦罷了。

孔子又說:「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這句話是說,就書本上的知識來說自己與別人其實差不多,而從做一個身體力行的君子方面來說,自己還差得太遠。夫子甚至認為自己都不能稱得上是一位君子。

但是如果您以為這些都是孔子的自謙之辭,那就錯了。因為夫子還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可見對於自己好學勤勉的優點,孔老夫子顯然是引以為豪,且不吝拿出來顯耀的。

通權達變

《子罕》篇中說,「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過去的禮帽是用麻布製成的,這是禮的規定;而現在大家都用黑絲綢製作禮帽,反而比過去更節省了,我贊成大家的做法。

可見夫子並非頑固守禮之人,只要不違背禮制的根本原則,禮俗隨世而變也未嘗不可。由此可知,儒家思想實質上崇尚的是禮制之根本,而並非細枝末節之禮。

有情有義

孔夫子在生活中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顏淵是孔子最喜愛和最得意的弟子,孔子曾經多次稱讚他「賢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對於孔子來說,這是他所給出的很高的評價了,夫子甚至將顏淵視為己出。只可惜顏淵英年早逝,這給了孔子很大的打擊,《論語》中記載,「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啊,這是老天要了我的命啊!這是老天要了我的命啊!可見夫子對這位弟子的感情之深厚。《鄉黨》篇里說「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孔子的一個朋友死後沒有親人殮葬,孔子便出來說,我來給他操辦喪事!對弟子講情,對朋友講義,這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孔子。

生活氣息

「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孔子在鄉間時待人溫和恭順,好像不能說話的樣子。這就可以看出夫子生活中溫和謙恭的形象。

生活中的孔子,對飲食是很講究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潔,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惡臭不食;失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這是說在祭祀時對貢品要潔整精細,才能體現出「誠」與「敬」。雖然說的是祭禮,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樣反映了孔子對平時生活中的飲食的態度。

那聖人孔子的嬉笑怒罵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呢?

翻開《論語》和《史記》,在泛黃的書頁里,穿越時空,可以感受孔子嬉笑怒罵的真實感情,你會發現,原來聖人孔子也是個性情中人。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論語?八佾篇》)孔子談到季氏,說,「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樂舞蹈,這樣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還有什麼事情不可狠心做出來呢?」季孫氏用八佾(是周天子的規格)舞於庭院,是嚴重的僭越行為。對此,孔子表現出極大的憤慨,一句「是可忍孰不可忍」,反映了孔子對此事的鮮明態度。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論語?先進篇》)

季氏比周朝的公侯還要富有,而冉求還幫他搜刮來增加他的錢財。孔子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孔子說:「他不是我的學生了,你們可以大張旗鼓地去攻擊他吧!」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論語?憲問篇》

原壤叉開雙腿坐著等待孔子。孔子罵他說:「年幼的時候,你不講孝悌( 原壤,孔子的舊友。母親死了,他還大聲歌唱,孔子認為這是大逆不道),長大了又沒有什麼可說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蟲。」說著,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夫子的脾氣還真火爆。不僅對老朋友動口,而且還動了手。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論語?公冶長篇》)

孔子對自己學生懶惰嚴厲斥責,「朽木不可雕也」不帶一個髒字,對宰予爛泥塗不上牆的憤怒心情溢於言表。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論語?子路篇》)

夫子教你讀書是從政做官的,是學而優則仕。那能去學什麼耕田種菜的事情,沒出息的樊遲。不挨罵才怪!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無厭之!天厭之!」(《論語?雍也篇》)

夫子你既然沒招惹「緋聞」,為何要急於辯解!一般情況下,都是學生對老師發誓自己沒做什麼壞事,孔子倒好,卻氣急敗壞地對學生髮下毒誓。原來孔子也有不淡定的時候啊。

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記?孔子世家》)

鄭國人有看見了就對子貢說:「東門有個人,他的額頭像唐堯,脖子像皋陶,肩膀像鄭子產,可是從腰部以下比禹短三寸,一副狼狽不堪、沒精打採的樣子,真像一條喪家狗。」子貢見面把原話如實地告訴了孔子。孔子高興地說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對,但說我像條喪家狗,對極了!對極了。」孔子自我解嘲的功力可不一般,還狠狠地幽默了自己一把。

「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篇》)

很少見到孔子談論怪異、暴力、變亂、鬼神等事情,聖人也有對天地鬼神敬畏之心。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論語?季氏篇》)

孔子教導我們說:「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貴的人,敬畏聖人的話,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貴的人,輕侮聖人之言。」


「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論語?憲問篇》

孔子說:「沒有人了解我啊!」子貢說:「怎麼能說沒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說:「我不埋怨天,也不責備人,下學禮樂而上達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生不逢時,難以濟世。子貢哪裡能夠理解老師的內心世界啊。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論語?先進篇》)

顏淵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少孔子四十歲,視之如子,不幸早逝,使孔子失去了繼承人。在「天喪予」的重複呼喚中,孔子的哀痛之情,扣人心弦。可謂「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孔子病,子貢請見。孔子方負杖逍遙於門,曰:「賜,汝來何其晚也?」孔子因嘆,歌曰:「太山壞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 因以涕下。後七日卒。(《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生病了,子貢請求看望他。孔子正拄著拐杖在門外悠閑散步,說:「賜,你為什麼來得這樣遲啊?」孔子於是就嘆息,隨即唱道:「泰山要倒了!樑柱要斷了,哲人要死了!」他邊唱邊流下了眼淚。過了七天孔子就死了。

聖人將死,其言可悲,其情可憫!

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其門徒眾多,相傳弟子多達三千人,賢者有七十二人。孔子修訂的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以及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所編著的《論語》成為了一代經典。

孔子的婚姻

孔子所創始的「孔孟之道」成為了許多封建朝代的治國思想,其可謂是中華民族的偉大人物,但人們卻甚少關注於孔子的私生活,孔子到底有幾個老婆,為何他會和自己的老婆離婚卻很少有人知曉。

孔子自幼父親早逝,隨著母親過著清貧的生活,但這也阻擋不住孔子的好學之心,因而才能成就一番事業。孔子在19歲的時候,遵循其母親的決定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這也是他一生之中唯一的妻子。既然孔子沒有新歡,而亓官氏為孔子產下了一兒一女,兩人本應舉案齊眉,共度一生,但孔子卻在多年後提出與亓官氏「離婚」,這也讓人疑惑不解。

春秋時期並沒有「離婚」之說,準確來說是「休妻」,也稱為「休出」和「出妻」。自古「休妻」也不是隨便就可以實行的,一般需要女方服從「七出」,即「不順父母,為其逆德也;無子,為其絕世也;淫,為其亂族也;妒,為其亂家也;有惡疾,為其不可與共粢盛也;口多言,為其離親也;竊盜,為其反義也。」

既然孔子作為一代聖人,倘若要「休妻」,必定需要從七個理由中選擇一個。就推斷而言,亓官氏作為一代婦人,且在孔子貧窮之際願意嫁與他,與其生兒育女,為之操持家務,其最可能犯的問題就只有「口多言」了,按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嘮叨,這也符合大多數女性的行為。

但一般來說,僅僅是嘮叨並不足以使得孔子「休妻」,這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二人本就是「包辦婚姻」,並沒有愛情,同時二人的思想境界有著質的差距。

剛開始的生活,孔子還在一個小地方為了生計奔波,但當孔子得以到外面廣闊的世界去遊學之後,再回到家中,便會發現與妻子並沒有共同語言。兩個人之間,無感情基礎,又無共同語言,生活只會如同一潭死水,毫無生氣可言。倘若此時的亓官氏再就自己的想法來干涉孔子的行為,又或者在孔子面前絮絮叨叨許多無用之話,引來的,只有孔子的嫌棄罷了,這也促成了二人的「離婚」。

無論孔子的「休妻」之舉在當時是否轟動一時,又或者違背了當時人們的風俗,但孔子對後世的影響依舊使得我們對其尊敬不已。

作者:馮志亮,號渤海居士,別署集雅閣主人,河北秦皇島人,佛教信徒。被譽為IT培訓師、品牌推廣人、姓氏文化學者、修譜師。2013年受聘為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與哲學系(原宗教學院)特聘教授。曾編寫《百家姓尋根手冊》三百餘部,著有《渤海詩詞集》、《姓氏溯源與民俗探究》、《怎樣修家譜》、《怎樣編家史》、《怎樣寫自傳》等。個人微信:BOHAIJIANKE 公眾號:FHNP20170406

總編:渤海居士

執行主編: 道玄齋主~鳳凰菩提

副主編: 雲少白 曾藝 曉飛

編輯:lily 無為 小青 文生 小非 四哥

主播總監:雲少白

視頻製作:子豪

平台主播:水若天心藍天飛俠

初見寒梅木棉 琦琦趙

合作平台:道玄齋 雲輕聽

合作同行

平台公告

首發|美誦|美文|書畫

要求:原創,文稿自備。拒絕抄襲、剽竊等,所有糾紛與平台無關。

主編有語:靠哲學處世,依信念生活,沉浸於歷史,表達在文章,寫出來的只是包裹的衣裳,看不見的才是真實的思想……

掃二維碼添加關注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蘋果機讀者識別上方二維碼即可為喜歡的文章攢賞,請留言作者或文章名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禪心菩提文苑 的精彩文章:

【聆聽】孤獨(小說) ——作者:雪地等春|攝影:方紹清|朗誦:水若天心

TAG:雲水禪心菩提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