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康熙定台灣:僅8天500艘戰船便一統台灣!兩代人背後卻準備了40年

康熙定台灣:僅8天500艘戰船便一統台灣!兩代人背後卻準備了40年

知史局【2018】187號

作家︱關捷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也就是公元1683年7月8日早上,63歲的水師提督施琅在銅山,率領27000名將士誓師。

老將軍跪拜天地祭祀諸神:「今施琅奉旨出征,收撫澎台,求國家之一統、圖江山之永固、泯兩岸之恩仇、得骨肉之團聚……」

誓師結束,施琅一轉身,向他的頂頭上司康親王愛新覺羅傑書拱手道別。

施琅:「康親王,末將本次征台,不獲全勝,決不還朝。」

康親王愛新覺羅傑書:「施將軍,本王與聖上一樣,對您充滿信心。祝您旗開得勝,奪回我中華的台灣島。」

施琅:「嗻!」

康熙定台灣

說罷,施琅就與御前侍衛督戰將軍瓜爾佳·黃海登上了戰船。

康親王愛新覺羅傑書:「黃海將軍,做好你的前鋒,同時,萬萬保護好施老將軍。」

黃海:「請康親王放心,為大清江山一統偉業,我黃海萬死不辭!」

康親王行轅外的無邊草坪上,集結了兩萬多的大清水師官兵,初升的太陽照耀這個宏偉軍陣,大軍涌動,棄岸登舟,好一派壯闊的水師出征圖。

兩天以後,即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六日清晨,中國曆中上空前的大海戰打響了。

在福建銅山港,施琅大將軍的令旗一揮,500多艘戰船乘風破浪,徑直撲向台灣,萬炮轟鳴,硝煙瀰漫,瞬時,台灣海峽被戰火燒成一片通紅。

八天以後,即到了農曆六月二十三日,台灣島上的第三代延平王鄭克塽投降。

從明朝天啟四年開始懸孤海外60年的台灣,終於回到偉大祖國的懷抱。為此,順治、康熙父子兩代努力了四十年,而康熙自己就精心籌劃苦苦等待了22年。

這一年的中秋節,也就是八月十五這一天,康熙收到八百里加急捷報,他的愛將、堂兄康親王愛新覺羅傑書、水師提督施琅、御前侍衛黃海聯合簽名的報捷摺子,上面有金粉大字:台灣今已歸屬我大清版圖。

1683年時的大清帝國

康熙帝特別高興,他揮筆寫下七律、五言絕句各一首。七律《中秋日聞海上捷音》是這樣寫的,「萬里扶桑早掛弓,水犀軍指島門空。來庭豈為修文德,柔遠初非黷武功。牙帳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蒼生困,耕鑿從今九壤同。」五言絕句《是夜對月再成絕句》是這樣寫的,「明月中秋節,馳書海外來。自今天漢上,萬里煙雲開。」

17世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海戰

兩首詩,似乎仍然不能表達他的興奮,康熙帝又乘興寫了一首《賜施琅詩並序》他在自序中說「海氛之不靖,舟宗艟出沒,波濤震驚。海濱居民魚鹽。蠶織、耕穫之利,咸失其業,朕心恆憫惻焉。邇者滇、黔、隴、蜀、湖、湘、百粵悉底敉寧,蕞爾台灣,阻險負固。爾施烺銜命徂征,決策進取,樓船所指,將士一心,遂克島門,迫其營窟,勇以奪其氣,誠以致其歸。捷書到闕,時值中秋,對此佳辰,欣聞凱奏。念瀛壖赤子,獲登衽席,用紓南顧之憂,惟爾丕績。即解是日所御之衣馳賜,載褒以詩。」接著,他這樣寫道,「島嶼全軍入,滄溟一戰收。降帆來蜃市,露布徹龍樓。上將能宣力,奇功本伐謀。伏波名共羨,南紀盡安流。」

30歲的康熙帝放下御筆,端起一杯酒來,他不由得想起二十二年前的那天早上,那年,他8歲。

作家關捷新書發布會舊照

(未完,下期更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晶瑩剔透小典故 的精彩文章:

當卓文君和司馬相如遭遇感情危機時是如何化解的?

TAG:晶瑩剔透小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