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術後,急性腦梗死伴左心室血栓形成的治療1例
病例重點
既往有PCI術史的患者,既往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聯合替格瑞洛。此次因腦梗死入院,心彩超顯示心尖部血栓形成,該如何應對?如何選擇合理的抗栓治療藥物?
病例提供者:龐新利 深圳市人民醫院
患者,男,61歲。主訴:突發右側肢體麻木無力3小時。
既往病史
2010年,患者於外院行房撲射頻消融術;2013年,外院診斷急性心肌梗死,行PCI術植入1枚支架(具體情況不詳);2016年12月,因胸痛在我科住院治療,明確診斷為「冠心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陳舊性前壁心肌梗死,PCI術後,左室室壁瘤形成,心功能killip I級」。
當時冠脈造影顯示:LAD近段支架前閉塞,LCX中段狹窄90%,鈍緣支中段狹窄90%。干預LAD,植入Firebird 3.0×18 mm支架,患者拒絕干預LCX。出院後規律服用阿司匹林 、替格瑞洛 、他汀類藥物、美托洛爾緩釋片 、單硝酸異山梨酯片、 硝苯地平控釋片,ACEI藥物後自行停用。
主要PCI過程(16年12月)
GIF
GIF
GIF
GIF
患者有高血壓、高脂血症、重度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以及高尿酸血症病史。有吸煙史。
體格檢查
T:36.4℃,P:68次/分,R:18次/分,BP:124/86 mmHg。神清,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羅音。心律齊,無病理性雜音,腹平軟,無壓痛。
神經內科專科查體:神清,構音不清,雙瞳孔等大等圓,直徑3 mm,對光反射靈敏,眼球活動正常,右側鼻唇溝變淺,伸舌偏右。頸軟,克氏征(-),右側上肢淺感覺減弱,余肢體感覺正常,右側肌力5-級,左側肌力5級。右下肢病理征(+),共濟運動檢查正常。
神經內科治療
2017年3月26日,我院神經內科卒中中心急診溶栓(阿替普酶),患者右側肢體麻木無力明顯好轉,溶栓後停用「替格瑞洛」,抗栓方案調整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2017年3月31日,心彩超顯示:陳舊性心肌梗死改變,左室心尖部室壁瘤形成並心尖部血栓, EF:33%。調整抗栓方案:依諾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2017年4月1日,患者夜間再發右側肢體麻木,CT排除腦出血,繼續抗凝抗血小板治療。4月2日上午,患者右側肢體麻木好轉。 4月3日患者出現胸悶癥狀,轉心內科繼續治療。
心內科診治經過
輔助檢查
NT-proBNP隨訪過程:5245 pg/ml(04.01),8568 pg/ml(04.02),5644 pg/ml(04.03),3511 pg/ml(04.04),5810 pg/ml(04.07),1088 pg/ml(04.13)。
cTNT隨訪過程:0.11 ug/ml(04.03),0.079 ug/ml(04.04),0.093 ug/ml(04.07),0.070 ug/ml(04.13)
頭顱CT(04.02):雙側基底節、側腦室旁多發缺血、腔梗灶,腦白質輕度變性,老年腦,與2017年03月30日比較與前相仿。
心彩超(03.31):符合陳舊性心肌梗死改變,左室心尖部室壁瘤形成並心尖部血栓,左室整體收縮和舒張功能減低。EF:28%。
心電圖
診斷
1、急性左側大腦半球腦梗死;2、冠心病,陳舊性前壁心肌梗死,PTCA+STENT術後,左室心尖部室壁瘤並血栓,心臟擴大,心功能2-3級。
風險評分
Grace評分:86.7,Crusade評分:46,高危。
治療經過
我院神經內科住院期間予以溶栓、三聯抗栓治療方案。4月2日上午,患者右側肢體麻木好轉。 4月5日至4月16日,予以華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4月12日複查冠脈CTA顯示:1、左側冠狀動脈前降支支架置入術後改變;2、左前降支中段支架置入,支架內管腔通暢,近段非鈣化斑塊伴中度狹窄,左旋支中遠段混合斑塊伴重度狹窄,右冠狀動脈遠段、後降支散在非鈣化斑塊伴中度狹窄;3、心尖部未見明顯血栓徵象。
4月16日複查心彩超顯示:左心擴大,左室心尖室壁瘤形成。主動脈硬化,主動脈瓣退行性變;二尖瓣輕度反流,三尖瓣少量反流,節段性室壁運動異常,左室舒張及收縮功能減低。EF:44%。
4月17日後調整為華法林+氯吡格雷。具體用藥方案:氯吡格雷 75 mg qd,華法林 3 mg qd(INR:2.2),阿托伐他汀鈣 20 mg qn,美托洛爾緩釋片 95 mg qd,培哚普利 2 mg qd,螺內酯 20 mg qd,呋塞米 20 mg qd,曲美他嗪 20 mg tid。
臨床思辨
1、患者明確診斷為陳舊性心肌梗死,冠脈多支病變,不完全乾預,最近1次藥物支架植入術後半年,DAPT評分2分。從冠脈病變角度,長期雙抗治療對預防缺血性疾病獲益更大。
但是,本次入院合併急性大腦半球腦梗死,急診溶栓後需考慮大面積腦梗死繼發出血,神經內科將患者原「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療調整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符合出血預防原則,從心內科角度在合併大面積腦梗死急性期甚至可以僅保留「氯吡格雷」單抗。
2、患者同時發現合併左室心尖部血栓,為避免血栓脫落再次誘發栓塞,加用抗凝治療。抗凝治療10天後複查心臟彩超血栓消失,但腦梗急性期仍處血液高凝狀態,所以保留「華法林」,患者CRUSADE出血評分46分,高危,兼顧腦梗、血栓和出血評分,將抗栓方案調整為「華法林+氯吡格雷」。
3、擬1-3月後複查腦梗恢復情況、心臟彩超及凝血、生化指標,酌情考慮繼續使用「華法林+氯吡格雷」還是改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用藥小貼士
ACS合併缺血性卒中/TIA的患者,同時為缺血和出血事件高危人群。
一項納入4460例合併卒中/TIA的冠心病患者的註冊研究結果顯示,這部分患者4年內再發非致命性缺血性卒中風險增加近3倍,再發出血性卒中風險增加1倍。此類患者使用抗栓藥物需要謹慎。
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及二級預防,抗血小板治療有較好的安全性,使用DAPT還能獲益。對於急性缺血性卒中合併房顫、合併顱內靜脈系統血栓以及防治深靜脈血栓的患者,可考慮抗凝治療。卒中發生1年內的患者,建議優先選擇氯吡格雷。
參考文獻
1.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抗栓治療合併出血防治多學科專家共識. 《中華內科雜誌》,2016年,10月,第55卷,第10期.


TAG:中國醫學論壇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