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下線五天,微博市值跌去近百億
1月27日,網信辦責令下線了微博熱搜榜,並對微博負責人進行了約談。對於微博熱搜的種種操作,人民日報亦發文,毫不客氣地批評「以銀子換熱度,以熱度掙銀子」。
消息一出,微博態度甚好,立馬認錯整改,暫時下線一周時間,算上今天已經是第五天了。在這段時間裡,微博是煎熬的,因為其股價因為這一事件的影響,已經從136美元每股下降到不足130美元每股。
其市值已經從1月26日的最高峰的300多億美元,下跌到最新的286億美元,下跌接近15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接近100億元。
股價的煎熬倒是其次的,在業務上引來巨大爭議才會讓它更難受。這次被揪出來的所謂「刷榜行為突出的」,涉及到不少的明星、綜藝、電視劇,周筆暢、宋小寶、馬景濤、李小璐、賴冠霖、GAI、《吐槽大會》《偶像練習生》《國民老公》等都在名單之列。
但真正的熱搜包年用戶基本上一個都沒見到,替罪的意味有點明顯了。
實際上,微博「買熱搜」為人們詬病已久。隨著各路資本的介入,微博熱搜已經有些「失去平衡」。
原本的輿論場里,信息像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又一路橫衝直撞,最後發展成何種形態,已經很難控制了。
而這種亂象終於在一系列事件的積壓下,爆發了。
2018年的第一個月,今日頭條、鳳凰新聞手機客戶端、百度、支付寶等多家互聯網公司先後被有關部門約談整改。
而如今也輪到微博了,通過下線整治,榜單成變相廣告推送的亂象,或許會得到遏制,烏煙瘴氣的信息環境,也可以得到改善。
孫紅雷、周筆暢等被點名,而常客楊冪鹿晗卻安全渡過
1月27日,北京網信辦發布通報了微博平台存在的內容管理問題,微博為此將熱搜榜、熱門話題榜、微博問答功能、熱門微博明星和情感板塊、廣場頭條欄目情感版塊下線一周,進行全面整改。
微博熱搜突然下線讓廣大用戶感到不適。熱搜沒有了,「很不習慣」、「彷彿失去了靈魂」。
但得知下線原因之後,多數吃瓜群眾還是是舉手贊成的:「天天看著那些買熱搜的戲精就煩,世界總算清凈了」。
微博熱搜被撤後,1月28日,微博管理員再次發表公告,公布了「刷榜名單」及處罰措施。
可以看到,周筆暢、賈冰、賴冠霖、GAI等明星,以及部分網友們並無太多印象的熱搜關鍵字,都將在3個月的時間內無法登陸熱搜排行榜。
名單一出,有人歡喜有人憂,各方反應不一。
而反應最大的,莫過於榜上有名的了。周筆暢的工作室首先發聲回應:「小丟丟我有點錢都用來做音樂拍MV了,真買不起熱搜啊。這黑鍋咱真不背。」
隨後,張若昀工作室也回應稱:「經所有團隊成員確認,該話題發起人、主持人及被查出的刷榜行為,均非我方操作。」很明顯,團隊是把買熱搜這個鍋甩給了綜藝節目宣傳方。
孫紅雷也做出了回應,而且對熱搜#孫紅雷向瓜子索賠一億#給予了否認。張雪迎工作室也發表聲明,否認刷榜行為。
然而,這份名單細細看來,卻能發現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上了榜的,除了丫蛋、宋小寶,姜妍等,基本上是一些二三線明星,有名氣的也只有周筆暢、孫紅雷、馬景濤等人,都是平時很低調的。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被拉出來處罰的有不少沒見過的臉,而每天都在熱搜的明星,如鹿晗、baby、關曉彤、鄭爽、胡一天等人統統都不在。
通過熱搜人氣數據查詢,我們發現去年全年楊冪共上過熱搜榜229次,在榜總時長為172923分鐘;鹿晗上榜270次,在榜總時長180825分鐘。
也就是說在一年裡,楊冪每天要在熱搜上待7.89個小時,鹿晗平均每天8.26個小時。這不禁讓人心生質疑:微博公布的處罰名單,是否存在替罪的意味?是拿小魚充數,大魚一條都沒抓。
從趙薇事件到紫光閣地溝油,到底是誰在操縱輿論?
從2016年的趙薇事件,到今年年初的PG One事件,整出紫光閣地溝油的烏龍話題。我們可以看到,微博熱搜背後,是各路資本的力量在把控輿論。
趙薇事件最初原本是趙薇啟用「台獨」傾向和「反華」的演員,後來利用背後媒體帝國,全面壓制社會輿論。
而日前低俗歌手PG One涉及「公然教唆吸毒和侮辱女性」,各大國家級官媒號紛紛發聲斥責,而其一眾無知、低齡的粉絲卻盲目群起抵制,最後竟然將「紫光閣地溝油」送上熱搜,上演了一出鬧劇。
實際上,熱搜是門生意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
據悉,公關公司策劃主題,拉攏大V推波助瀾,吸引網民持續發酵……一條分工有序的「產業鏈」業已形成。
而此次整改,完全是微博作繭自縛。在輿論的市場上,政治層面是絕不讓步的,政治紅線不能碰,連紫光閣地溝油都堂而皇之的上熱搜,這是多麼可怕的事。
這已經深刻說明當前由各路傳媒資本和娛樂資本相互串聯,影響到了互聯網的發展。
PG One粉絲認錯了紫光閣後,上海網信辦在公眾號上發布了《必須嚴厲打擊微博熱搜產業鏈——「紫光閣地溝油」操控輿論的模式+鬧劇不能一笑而過》文章。
微博管理員官微就立刻澄清,這事兒自己可沒賺黑錢。而實際上,這些年微博憑藉賣熱搜已經賺得盆滿缽滿。
有人說,微博給出來的名單是那些沒有走官方渠道刷榜,而是請的水軍公司,沒有給新浪交錢走新浪官方渠道買熱搜的,就被供出來了。
這個說法尚且還未得到確認,不過,微博「買熱搜」卻是眾所周知的。
按照市場價:熱搜前三6萬,前五5萬,前十4萬,前二十3萬,前三十2.5萬,前五十2萬。
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微博熱搜中,常年「承包」熱搜排行榜的幾個位置的話題事件,網民們已經心照不宣,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買的。」
而很長一段時間微博的熱搜榜都充斥著滿滿的負能量,這個平台也成為了許多明星和節目大肆營銷的陣地。
很多營銷將微博熱搜當成一個宣傳渠道,「搞事情」本無可厚非,但「某某笑了、某某哭了」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營銷事件,長期霸佔熱搜榜,「劣幣驅趕良幣」,將真正的社會事件擠到了後頭,這就讓人很反感了。
另外,從周筆暢等人的聲明看出,微博似乎成為了明星明爭暗鬥的工具,故意將對方掛上熱搜,以此打擊對方。
就拿周筆暢來說,周筆暢在今年1月上過三次熱搜,次次都是和楊冪綁定。可是奇怪的是,最後上新浪刷榜名單的只有周筆暢。
微博熱搜將走向何方?
2018年的第一個月,多家互聯網公司先後被有關部門約談整改。
先是今日頭條、鳳凰新聞手機客戶端因持續傳播色情低俗信息、違規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被北京網信辦約談。
再就是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又因相關手機應用軟體存在侵犯用戶個人隱私的問題約談了百度、支付寶和今日頭條三家公司。
而如今微博也因為熱搜而被約談。
自2014年3月27日新浪微博宣布更名為「微博」開始,微博的發展就異常迅猛,到現在已然成為行業翹楚。
但不能否認的是,在這高速發展的背後,微博也有著種種隱患。毋庸置疑,正是由於微博自身的監管不力,導致「買熱搜」已經是眾所周知的「潛規則」。
持續曝出問題,如果僅靠外界監管,很難做到防患於未然。要真正根治這些問題,必須下狠葯,堅持自律。只有將「他律」和「自律」結合在一起,才能維持良好的內容生態,根治這些亂象。
只有在行業中建立起具有約束力的自律共識,互聯網行業才算是真正走入成熟。
正如中青報刊文評微博整改熱搜說的那樣:利益面前約束住自己才是成熟表現。
在內容生產上,微博的主要盈利來自於廣告和營銷業務。而如今這兩大業務已把微博輿論搞得天翻地覆。後面,微博勢必要對這兩大業務進行相應的調整。
此外,微博應基於大數據,建立完善的內容管理機制。並吸取百度的教訓,完善熱搜榜規則和管理制度,承當自我監管責任,為用戶提供一個信息相對真實透明的輿論壞境,也為自身打造一個信任的良好形象。如此,才是長久生存的法寶。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鈦媒體Pro創投日報:1月30日收錄投融資項目40起
※無照經營或面臨行政處分,這個日本第二大虛擬貨幣平台撒幣4.23億美元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