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雍城出土的青銅器

雍城出土的青銅器

廣播寶雞為您呈現寶雞之「寶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三)

播講:林梅

雍城是秦人建都時間最長的都城。雍城東憑橫水河,西依靈山,南臨千河、渭水,北靠千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優越的地理條件使雍城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理想都城。從德公元年(前677)到獻公二年(前383)的294年間,雍城一直是秦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經過19位國君的苦心經營,秦人在此完成了從氏族社會末期到奴隸社會的過渡,又開始了向封建社會的邁進,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全國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古人曾評論說,雍城的所在地是「成周興旺之地,贏秦創霸之區」。獻公將都城從雍東遷後,這裡雖然失去了其曾經的政治中心地位,但由於秦國祭祀天地及五帝的畤和祭祖的宗廟仍一度保留,當時諸多祀典,如秦始皇加冕禮仍在雍城舉行。史實充分說明,雍城在秦國發展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雍城出土的青銅器

雍城遺址出土大量春秋戰國之際的青銅器,主要有鼎、豆、壺、簋、盤、匜、甗、盂等器物,兵器有戈、矛、劍、弩、矢,工具有斧、錛、削以及各類車馬器,生活用具有鏡、帶鉤、襟鉤、杖頭、鈴等。

墓葬出土的青銅器

雍城之南不遠的三疇原,就是春秋早期所稱的「北園」所在地。這裡曾被秦國歷代統治者選作國君的墓葬區。1976年到1981年,考古工作者經過六年的勘察,在北園中發現了13座秦公陵園,共44座大型墓葬。秦公的大墓從平面形狀上可以分為中字形、甲字形等五種形狀,形狀的不同反映著墓葬等級上的差別。中字形意是秦國君主的墓葬,甲字形墓的等級比中字形的略低一些,其他形狀的墓坑則是用來埋車馬、奴隸的殉葬坑。

南指揮秦公一號大墓是迄今所知我國發掘的先秦時期最大的一座墓葬。大墓平面為中字形。坐西向東,墓室為長方形,大墓全長整300米,總面積達5334平方米。秦公一號大墓雖屢經漢、唐、宋各代200餘次盜擾,墓內還先後出土有銅、鐵、金、陶、石、玉、漆器、紡織品等各類文物3500餘件。根據出土石磬上的刻文,確定墓主為春秋中晚期之交的秦國國君秦景公。另外,槨室中南北兩壁帶有的由伸出的柏木榫頭組成長方形框式規範的主槨,初步認為是我國年代最早的一套「黃腸題湊」葬具。

(秦公一號大墓)

窖藏出土的青銅器

1.姚家崗銅質建築構件窖藏

姚家崗遺址,地處雍城中部偏西,這裡地勢高阜,當地人稱之為「殿台」,經探查,遺址埋在現地表以下1.20米處,西部發現東西走向的夯土遺迹,長60米,寬25米,土質堅硬。遺址南部發現有宮室建築。1973-1974年,遺址內曾出土三批共64件大型青銅建築材料,總重量達224公斤。它們是被使用於大型建築物上的銅質構件。這種建築構件,古代謂之「金釭」,它既是建築物上的裝飾品,使之富麗堂皇,又能加固建築物的木質框架。銅板正面除過周邊留空白外,內心全飾勾連紋,其頂端多為三齒形。其氣勢之宏大,製作之精美,設計之新穎,都是空前的,顯示出秦國宮殿的奢華氣派,更為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提供了資料。

(青銅釭)

2.高王寺銅器窖藏

1977年9月,在紙坊公社高王寺大隊發現一處銅器窖藏,窖藏附近有灰坑多處,深約2米,出土銅器12件。其中一鼎內底鑄「吳王孫無土之腹鼎」八字,此鼎與壽縣蔡侯墓,洛陽中州路出土之鼎,有相似之處。吳自壽夢稱王,傳七世而國滅。亡國後裔當不能稱「吳王孫」,故此鼎主無土,可能與闔盧或夫差同輩。

窖藏內的銅器除了秦器外,無土鼎為吳器,敦為楚器,豆和鑲嵌射宴圖則具有典型的中原風格。這批中原、吳楚之器在雍城出土,反映了秦和吳楚及中原諸國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高王寺銅器窖藏,估計為戰國中期以前秦國宮室的遺物。

(戰國鑲嵌射宴狩獵紋青銅壺)

1974年由縣城東關廢品收購站徵集一件小圓鼎。直口,方唇平沿,鼓肩,弧腹,平底,獸蹄形三足,有蓋,蓋頂平。製作小巧玲瓏,甚為精緻。此鼎所飾花紋與長治分水嶺M269所出漆器及器花紋風格近似,屬春秋中期之物。

秦人500餘年的漫漫帝國之路,400多年是在寶雞完成的。這條路不僅為我們見證了一個偉大民族的崛起和自強,更為我們見證了一個民族的包容心,也正是這樣的包容和自強帶領他們走向一個又一個勝利。

周、秦時期是寶雞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段。歷經東周繁華絢麗的新階段,到秦漢以後,隨著鐵器、瓷器的進一步發展及金銀器成為貴族的新寵,銅器逐漸退出禮制的中心,僅銅鏡和兵器等仍伴隨中國的古代社會,訴說著青銅器曾經的輝煌與神秘。

(來源:《后土吉金》作者陳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播寶雞 的精彩文章:

汧渭之會與周邊出土的青銅器

TAG:廣播寶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