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了解立春的歷史文化嗎?看看您的家鄉有沒有這些習俗

你了解立春的歷史文化嗎?看看您的家鄉有沒有這些習俗

推薦:《紅樓夢》里芳官為何出家?有什麼深意?

春天

情笛之愛電影原聲帶

黑鴨子

00:00/02:54

文/潤芳

【作者簡介】潤芳,原名申芳玲,教師一枚,興趣廣泛,無事宅家,養花飼狗,率性固執,豪爽仗義,人送外號「獨行俠」。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表示著冬去春歸來。單就一個「春」字,春天的氣息已撲面而來。冰雪融化,草芽萌動,花枝孕蕾,勞動娛樂,春天以它特有的形質鋪展開來。

(一組立春圖)


(一)立春:有趣的一個時間點和一個時間段

立春的時間很特別。立春在2月3日到5日之間,2月4日立春最常見,3日、5日比較罕見。離我們最近的2000—2016年,這17年全部是4日立春,2018年也是2月4日立春。只有2017年是2月3日立春,而上一次3日立春發生在1897年,距今已120年。這十九年沒有碰到5日立春。1900年—2000年,這一百年統計顯示,立春只有2月4日和2月5日這兩天,沒有2月3日。

而更難得是「歲交春」,就是大年初一立春。民間認為歲交春很吉利,這一年會風調雨順。民諺云:「百年難逢歲交春。」歲交春很少見,遇上很不易。1992年辛未羊年,2月4日立春,恰好是大年初一,是「歲交春」。92年以前出生健在的我們都趕上了,是很幸運的。

關於立春時辰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古時候,立春快到來的時候,縣令會帶著本地的士紳名流去土地里挖個坑,然後把羽毛等輕物放到坑裡,等到了某個時辰,羽毛會從坑裡飄上來,這個時刻就是立春時辰,開始放鞭炮慶祝,預祝明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立春是一個時間點,也是一個時間段。中國傳統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意思是說立春五日,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融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從立春當日到立夏,期間的三個月時間,便是美好的春天。在人們的概念里,立春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節氣,鳥語花香,耕耘播種。詩云:「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


(二)古代對立春節氣非常重視

據記載,春秋時就有周天子率三公九卿到東郊祭祀迎春的儀式。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地開始。

江浙地區立春日要祭祀土神、句芒神(春神),占風向,望雲氣,占歲成。

《事物記原》記載:「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宋朝時,立春前一日,地方官送春牛入宮,立春當日,正午時分,春官用柳條鞭打之,謂之「鞭春」。蓋打春習俗始於宋。

到了清代,演變為全民參與的重要民俗活動。民間也要製作春牛,鞭打之,意在提醒人們一年之計在於春,要抓緊春耕生產,莫誤農時。台灣地區乾脆就把立春日定為農民節。

山西民間流傳的《春字歌》:「春日春風動,春江春水流。春人飲春酒,春官鞭春牛。」唱的就是鞭春牛盛況。

所以立春亦稱 「打春」,民間到現在依然這樣說。我以為「打春」比立春更生動活潑,也更能體現這個節氣的民俗特點。


(三)立春習俗

不僅鞭春牛迎春,立春的許多習俗熱鬧有趣,很有儀式感。全民參與性很強。

(1)送春牛

汪曾祺先生在文章《歲交春》中,就記述了他的故鄉高郵送春牛的情形:「立春日有窮人制泥牛送到各家,牛約五六寸尺許,塗了顏色,有的還有一個小泥人,是芒神······送到時,用嗩吶吹短曲,供之神案上,可以得一點賞錢······」推而廣之,大約江南送春牛儀式都差不多。我在家鄉沒有見過。

(2)貼春牛圖

有的地方是在堂屋牆上貼一幅畫在黃紙上的春牛圖。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過去在農村,立春時節,農民都喜歡買一本老黃曆,作為勞動生活地參考。老黃曆上面一般會印有「春牛圖」。

(3)咬春

北方一些地方立春日要吃蘿蔔,謂之「咬春」。吃生菜,食春盤。《月令廣義》卷五:「唐人立春日,食春餅生菜,號春盤。」杜甫《立春》「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這裡的生菜就是我們常吃的韭菜。而在南方則是吃春卷。春可咬可吃,有趣有詩意。

(4)戴春勝

「勝」,古時人們的一種頭部飾物,有人勝、華勝、幡勝等多種形式,可用多種材料製成,其中紙制最為方便。春勝各有地方特色。

唐宋時盛行制春幡,謂之「春勝」。春幡為長條形,如鳳凰展翅。婦女用烏金紙或布帛剪製成燕子、雞、柳枝、花卉、蝴蝶等花鳥蟲卉樣式,大小男女,各戴一枝於首中,意在禳凶邪、求吉利。宋辛棄疾《漢宮春·立春日》詞:「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大人小孩,也可把春幡戴於手臂上,男左女右,作為立春的標誌。

(5)其他一些地方習俗

我的家鄉立春日,婦女要用紅布縫製雄雞,五彩布條作尾巴,縫在小孩子衣袖上,謂之「戴春雞」。或者簡單點就用五色布條綴於孩子衣袖。更小的孩子除了戴春雞,還要給孩子眉心用硃砂點一點紅。就連大牲口也要打扮一下,頭上系紅布條迎春。

而在山西鄉寧等地習慣用絹製作小娃娃,名為「春娃」,佩戴在孩童胸前或衣袖上。

廣州地區則在立春日擊鼓驅疫,祈求平安。

陝北一些地方立春日要畫紅。清晨起來,在院牆、大門、糧囤、磨盤、樹榦上畫個紅十字,牛、羊、豬等家畜頭上也要用硃砂畫上紅十字,以表示喜氣洋洋、紅紅火火迎春到。

春天來了,但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還沒有真正地拉開,北方大部分地區還是冰天雪地。但人們明顯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立春一日,百草回芽,水暖三分。」細細聞,會嗅到夜晚空氣中有一種淡淡的清新的香甜氣味,不再是秋冬季灰塵、落葉味。

「春打六九頭 」,「五九六九河邊看柳」,人們開始走出家門,去自然界尋覓春的信息。那柳條上探出頭來的芽苞,「嫩於金色軟於絲」;那泥土中躍躍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風吹又生」;春風吹散了梅梢雪,迎春花開了,黃燦燦的招人眼。

「吃了立春飯,一天暖一天。」天暖了,日子長了,不能再日日遊玩閑逛,俗語「人誤地一天,地誤人一年。」勤勞的人們過完新年,便開始新一年的勞動工作。

唐高宗如何對待父皇唐太宗的宮妃的?

你相信不,唐朝的女人開放得讓你想都不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從日本傳說中看馬嵬坡之變
茶史上的風流佳話:鄭板橋茶詞締茶緣

TAG:閱讀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