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語言|當我們在談論梵語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語言|當我們在談論梵語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語言|當我們在談論梵語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本文作者:@語言學人_梵語基礎與歷史語言學 組長(台灣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畢業研究生)

談及梵語,可能大家的第一反應是「不明覺厲」。大部分人或許知道梵語是古印度語或者是佛經書寫所用的語言,但始終是一個模糊的認識。

語言|當我們在談論梵語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本篇文章將嘗試對梵語及如何學習梵語做一個簡單的介紹。文長3202字,閱讀可能需要10分鐘。

  • 梵語初介

梵語(sanskrit),源自梵語中的「sa?sk?ta」,sa?s是前綴,意為「完整的」;k?作為詞根,意為「做」;而ta則是過去完成分詞的後綴。所以這個詞的意思為「完全整理好的」,即為整理完好的語言。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梵語作為口頭語言並沒有一定的文字來表達,在它演進到公元500年至600年的時候才確立了sa?sk?ta這個名稱。而自古以來對梵字的創造者有多種傳說,我國及日本依此語文字為天神「梵天」所造的傳說,而稱其為梵語。

語言|當我們在談論梵語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圖1梵天,亦稱為造書天、婆羅賀摩天、凈天,是印度教的創造之神,也被認為是智慧之神。華人常稱之為 「四面佛」。圖為位於印度Halebidu的一所寺廟裡的梵天神像。

梵語作為印歐語系中最古老的語言之一,起源於古代印度。梵學家通常將梵語劃分為三個時期,分別為吠陀梵語時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200年)、史詩時期(即過渡時期,公元前500年—公元200年)和古典梵語時期(公元前200年—公元1000年)。通常我們所討論的廣義上的梵語包括吠陀梵語、史詩梵語和古典梵語,狹義上的梵語是指古典梵語。

吠陀梵語作為較早期的吠陀語言,是吠陀經的語言。吠陀(Veda)字面意思為知識,也被稱作sruti「聆聽」,這也說明了吠陀經是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將這些知識傳播開的。吠陀經不僅不是文字記錄文本,也不是誦讀文本,而是吟唱文本,教主通過旋律和節奏來在宗教活動中傳唱吠陀。吠陀經不僅記錄了古時印度神秘的宗教形式和大量讚美詩與咒語,並包含了大量的宗教——哲學的討論,形成了早期印度宗教文獻和印度宗教信仰的大多數基礎。吠陀經也因此被認為是「真實的語言」。

語言|當我們在談論梵語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圖2《梨俱吠陀》本集書影

而古典梵語在當時是社會集團成員的母語或日常生活交流的工具性語言,被視為是一種優越的語言。佛教在印度興起於公元前6世紀至前5世紀,一開始採用印度方言作為佛教(Buddha)文本語言,後逐漸轉用古典梵語。在撰寫原為印度方言的佛教文本中,古典梵語因適應佛教的特殊概念需求提供了大量的古典梵語佛教術語,這些術語後又被廣泛應用於佛教活動與相關著作中,形成了獨特的佛教古典梵語文體。

在世界上所有古代語言中,梵語文獻的數量僅次於古代漢語,遠超過了希臘語和拉丁語,內容也十分豐富,囊括了神學、宗教、哲學、史詩詩歌、散文、喜劇、美學、語法、辭彙學、社會學等等。廣義的梵語文獻包括:印度古代的聖典——四部吠陀經:《梨俱吠陀》(?gveda)、《娑摩吠陀》(Sāmaveda)、《夜柔吠陀》(Yajurveda)和《阿達婆吠陀》(Atharvaveda)以及大量的梵書、經書、奧義書等;印度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Mahābhārata)和《羅摩衍那》(Rāmāya?a),以及大量古事記:往世書與副往世書等。此外,用古典梵語寫成的印度古典文學作品也影響深遠,如《五卷書》(Panchatantra)、《國王們的河流》(Rājatara?gi?ī)等。

遺憾的是,在公元1000年以後,梵語便開始呈現萎縮的趨勢,它開始不再擔任社會集團母語或日常交流第一語言的功能,僅僅作為書面語言和宗教禮儀所用口說語言存在。

梵語可以說是一種語言化石,因為其保留著繁複的發音規則和語言結構規則,其文字古老、精緻而又神聖。對於梵學家來說,它既代表著永恆,也代表著純正。永恆意味著它已經被完整地創造與構建,並且完整地存在著。而純正又代表著它無法被創造新詞。它是既定而永恆的語言。

  • 為什麼我們要討論梵語?

梵語既是印度古典和佛教經典的語言,對於研究佛學和印度學的人來說,學會梵語是很有必要的。只有使用梵語來進行佛學古籍的閱讀與賞析,才能更好地對古印度文化和佛經有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梵語研究對歐洲歷史比較語言學有著深刻的影響。印歐語系的擬構在很大程度上依據了波你尼(Pā?ini)的語音表。另一方面,傳統的拉丁語和希臘語研究只把希臘語和拉丁語分為兩個基本結構單位——語詞和語句,而波你尼(Pā?ini)的《八篇書》(A??ādhyāyī)將梵語中的詞劃分成更小的形態,並且提供了下屬結構的專業術語,今天我們在語言學上所談及的」詞根「」詞幹」等概念皆出自於此。梵語研究對歐洲的語音學和比較語法學都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語言|當我們在談論梵語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圖3十七世紀手抄版本的波你尼《八篇書》書影

再者,漢語聲韻學的萌芽也深受梵語影響。因為佛教的傳入,許多漢語和藏語的辭彙,是從梵文佛經直接音譯過來的。例如「菩薩」,是東漢時期通過佛經漢譯從梵文借入的(梵文Bodhisattva「菩提薩埵」)。我們今天的語彙里,也還有其他的梵語遺迹,如「劫」(kalpa)是印度神話里一個極長的時期的名稱。在每劫的末尾,一切都要毀滅,所以有「歷劫不磨」、「遭大劫」等語;「剎那」(ksana)是一瞬的意思,也是我們常常用的。此外如「和尚」、「沙門」、「禪」、「沙彌」等,都是漢化很深的梵語。對梵語的研究和討論有助於我們對中古漢語辭彙及部分語音演變的深入研究。

  • 如果我要自學梵語,我要從哪裡入手

從學習難度和學習效果而言,並不推薦初學者自學梵語。梵語語音和語法結構較為複雜,初學者需要通過練習和做題加強記憶,有一位老師作為指導和講解比較好。本號目前僅作梵語知識科普之用,且小編自身學術水平有限,可能無法詳盡地教好大家學習梵語。但在此提供一份學習梵語的書目及資料,裡面包含了詳盡的文法詳解、字母發音和梵英詞典等,供大家參考,如有疑問,也歡迎提出討論。

推薦教科書:

Egenes, T. (2003). Introduction to Sanskirt. Part One. Third Revised Edition. Delhi: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

參考書目:

Goldman, R. P. a. G.,Sally J. Sutherland (2004). Devavā?īprave?ikā: AnIntroduction to the Sanskrit Language. First Edition 1980. Berkeley: Center forSouth Asia Studies, UC Berkeley.

Hart, G. L. (1984). ARapid Sanskrit Method.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 (reprint 1996).

Killingley, D. (1997).Beginning Sanskrit:A Practical course based on graded reading andexercises. Vol. I & II. Müchen: Lincom Europa.

Killingley, S.-Y. a. K.,Dermot (1995). Sanskrit. Müchen, Lincom Europa.

Perry, E. D.(1936(fourth edition)). A Sanskrit Prime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 Antoine, SanskritManual, 譯成《梵文文法》,梅迺文譯,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6 冊,(台北:華宇出版社,1985年)。

Whitney, W. D. (1889(secondedition);1993(seventeenth issue)). Sanskrit Grammar. Cambridge, Massachusetts,and London, Englan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hitney, W. D. (1945).Sanskrit Roots, Verb-Forms. New Heaven,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林崇安。(2000)。《基本漢藏梵英佛學術語》。台北:慧炬出版社。

吳汝鈞。(2001)。《梵文入門》。台北:鵝湖出版社。

施坦茨勒, A. F.。季羨林譯。(2009)。《梵文基礎讀本》。北京:北京大學。

荻原雲來。(大正五年 (昭和五十六年三十二版))。《實習梵語學》。東京:明治書院。

羅世方。(1990)。《梵語課本》。北京:商務印書館。

釋惠敏、釋齎因。(1996(初版)1996(三刷))。《梵語初階》。台北:法鼓文化。

榊亮三郎(原著),工藤成樹(新修),《新修梵語學》(京都:永田文昌堂,1973 年),如實佛學研究室中文編譯,收於《新譯梵文佛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五):新修梵語學》(台北:如實佛學研究室,1996年)。

金克木。(1999)。《梵語文學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字典類:

Apte, V. S. (1970). TheStudent"s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 2ndedition. Delhi: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

Edgerton, F. (1993).Buddhist Hybrid Sanskrit Gammar and Dictionary. 1953 1stedition. New Haven: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

Eitel, Ernest J. (1888). Hand-book of Chinese Buddhism being Sanskrit-Chinese Dictionarywith Vocabularies of Buddhist Terms in Pali, Singhalese, Siamese, Burmese,Tibetan, Mongolian and Japanese. 2nd edition, London: Trubner & Co.

Monier-Williams, M.(1997). A Sanskrit English Dictionary. 1899 1stedition.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

佛典編譯組。(1992)。《梵中日大辭典》。台北:常春樹書坊。

林光明、林怡馨(合編)。2004。《梵漢大辭典》。台北:嘉豐出版社。

常春樹辭典編輯組。(1991)。《簡明佛教梵英辭典》。台北:常春樹書坊。

荻原雲來。(1988)。《梵漢對譯梵和大辭典 (上、下冊)》。台北:新文豐出版。

相關網站:

[因格式實在較難輸入,敬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微博@語言學人_梵語基礎與歷史語言學 賬號查看原文,並點擊登錄。]

以上是對梵語的簡單介紹及相關書目的推薦。或許一開始你只是出於好奇點開這篇文章,又或許閱讀途中求生欲讓你不停掙扎著想關掉這篇文章,很高興你可以讀到這裡,之後有任何關於梵語或者歷史語言學或者語言學的相關問題,歡迎與小編討論,祝大家。。。呃,學得開心?(被揍XD

本文參考文獻:

裴文. 2007.《梵語通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T. Burrow. 2001. The Sanskrit Language. Shri Jainendra JaindraPrakash Jain Press.

文章來源:語言學人radio (感謝授權轉發,請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轉載文章僅供讀者思考,不代表【翻譯教學與研究】論壇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