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能量 超乎你想像
1月26日上午,許昌心理諮詢師協會邀請音樂理學碩士、美國temple大學在讀博士、音樂治療師楊琪做了有關音樂治療的專題講座。
講座別開生面,引人入勝。
美妙動聽的音樂、清晰直觀的視頻、生動鮮活的案例、精準實用的解答,真乃一場精神盛宴。
楊老師開場以一個提問拉近了和學員的距離,同時也打開學員的心門:「大家心目中的音樂治療是什麼樣的?」
音樂的幾個作用:
1
陪伴作用。喜歡音樂的人,有音樂相伴,不孤單。
2
共情作用。和情緒同步同頻的音樂,能調節情緒影響情緒。
3
專註作用。睡眠質量不好的人通過感受音樂中的鳥鳴、海浪、沙灘等情景,慢慢被吸引並專註,從而進入睡眠狀態。
4
期待作用。音樂性是人類的本性 ,「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此,只要一個正常人有「情動於中」,就會歌詠或者舞蹈。
5
召回作用。昏迷或者失憶的人,如果播放他熟悉的印象深刻的音樂,有可能會喚醒或召回他。
然後,楊老師播放了一段音樂,問大家聽這段音樂時有什麼感覺?有學員回答聽音樂時想跳舞,有學員回答聽出不同樂器在演奏,有學員回答感受到了祖國的美好強大。
其實,楊老師播放的這段音樂我並沒完全聽明白,因為我自小被認為唱歌跑調五音不全,漸漸地挫敗感作祟,就不敢放開自己打開情緒,結果對音樂逐漸疏離了。
2015年,由於懷二寶胎教的需要,對音樂逐漸敞開心扉,不過常聽的都是節奏明快、輕鬆活潑的兒歌。
現場播放的那段音樂,聽明白的地方我就感覺比較放鬆舒服,不明白的地方就有點煩躁意亂。
音樂治療的定義:
音樂治療是一個系統干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治療師運用音樂體驗的各種形式,以及在治療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作為動力的治療關係,幫助被治療者達到健康。
由此看出,音樂治療中三個必不可少的要素:來訪者、治療師和音樂,音樂在其中是工具,是媒介,是動力。
音樂要想發揮動力作用,需要來訪者保持開放,允許音樂走進內心。
而要來訪者深度聆聽音樂,是需訓練和引導的。
問
什麼音樂能發揮動力作用?
答
左腦理性,是抽象腦、學術腦;右腦感性,是藝術腦、創造腦。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是隸屬右腦的,常聽音樂,能使左右腦更好的平衡,達到健腦益智的作用。
同時,音樂又是一種特殊的語言,也受左腦的影響,它能在左右腦之間建立特殊的連接,從而協調大腦左右半球。
比如,大腦左右半球之間某個神經線受損斷裂不能復原時,音樂就有可能使替代神經發揮作用,從而建立迴路達到曲線救國的目的。
音樂的動力作用:
生理∕ 物理作用
音樂可以引起各種生理反應,比如使早產兒心率下降、呼吸平穩、建立吮吸反射;
音樂可以產生明顯的鎮痛作用,比如能增強腦啡肽的分泌從而減輕產婦和患者的術後陣痛;
音樂可以增強人體免疫系統功能,比如促進多巴胺等激素的分泌增強免疫缺陷病患者的身體素質。
人際 ∕社會作用。
音樂性是人的天性,音樂可以作為社會性的非語言交流的藝術形式,同時又有合作性和及時反饋性,因此音樂可作為人際交往的潤滑劑。
比如,特別適用於無法正常理解旁人語言的自閉症患者和無法自主靜下來的強迫症患者。
心理∕情緒作用。
音樂可以影響情緒,情緒可以影響認知。
比如抑鬱症的患者,如果給他足夠的音樂滋養,他也許可以走出來。
有人說,一場好的講座就是和靈魂的一次對話,是思想的沐浴、觀念的更新和進步的改變。
感謝楊老師給我帶來的音樂之旅,讓我覺察到自己潛意識裡對音樂的那份自卑和愛戀,讓我感受到音樂超乎我想像的能量,讓我領略到心理諮詢師學習的無止境和肩上的責任。
未來,我會愛我所愛,行我所行,聽我內心,無問西東,只問自由,只問盛放,只問深情,只問敢勇。
讓我們用「心」呵護心理健康


TAG:許昌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