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只是關節痛?還可能引發這些可怕的癥狀!
本文指導專家:廣東省中醫院 風濕科 副主任醫師 黃閏月
類風濕關節炎是全身性疾病,除了侵犯關節滑膜導致關節侵蝕破壞外,常常伴有關節外表現,出現併發症,可侵犯肺、漿膜、心臟、血液、血管、神經等組織器官。
常見類風濕關節炎併發症包括:
1
類風濕結節
類風濕結節是類風濕關節炎最具有特徵性的皮膚表現,常提示類風濕病情活動,見於20%-30%的類風關患者,常對稱地出現於肘關節皮下鷹嘴突附近、膝關節上下及四肢肌腱部,其大小不一,無壓痛,質硬,與高滴度抗CCP及RF(類風濕因子)以及類風濕關節炎的病情活動有關,此外肺、心、眼均可出現類風濕結節。
2
類風濕血管炎
主要表現為累及小血管的壞死性小動脈炎,可出現皮膚潰瘍、外周神經病變、肢端壞死等,合併以下表現之一便可確診為類風濕血管炎(1)單神經炎或外周神經病變。
(2)肢端壞疽
(3)皮膚潰爛
(4)關節外病變如胸膜炎、心包炎、鞏膜炎合併肢端的梗死。
(5)病理證實為血管炎。
3
乾眼症
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常見的眼部表現,臨床表現為眼睛乾澀、異物感、癢感、畏光、眼紅、視物模糊,嚴重時眼睛疼痛明顯、反覆充血,還會發生嚴重的角膜損傷。一項國內的臨床回顧性分析納入109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發現49.5%的患者有乾眼症自覺癥狀。
4
肺部表現
肺部受累比較常見,其中男性多於女性,有時可表現為首發癥狀,出現在關節癥狀之前。
(1)肺間質病變:是最常見也是最嚴重的的類風濕關節炎肺部病變,約見於25%的患者,具體的發病原因目前仍未明確,早期以纖維素滲出為特徵,後期肺泡毛細血管重構和間質纖維化,甚至可發展為不可逆的蜂窩肺。
臨床表現為活動後胸悶、氣短,乾咳、少痰,晚期肺部可出現間質纖維化,表現為進行性加重性呼吸困難,是引起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肺內結節:可單個或多個出現,結節可液化,咳出後可肺內形成空洞,其實質為類風濕結節。
5
血液系統損害
貧血是類風濕關節炎最常見的併發症,屬於慢性病導致貧血,表現為輕中度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降低,重度貧血少見;其次為血小板増高,血小板増高多見,常出現在病情活動期。
6
循環系統損害
類風濕關節炎可累及心血管系統,如出現心包炎及心律失常,心包積液為滲出性,偶爾發生心包填塞,有時類風濕結節出現於心肌、心瓣膜,導致心瓣膜關閉不全。
7
消化系統損害
類風濕關節炎累及到消化系統較少見,而長期服用治療藥物尤其是非甾體抗炎葯(NSAIDs)及改善病情抗風濕(DMARDs)藥物等也可引起消化系統癥狀。應注意區分消化系統癥狀是由類風濕本身疾病引起或是由於藥物副作用引起。
專家簡介
黃閏月
廣東省中醫院風濕免疫團隊負責人、副主任醫師,廣東特殊支持計劃人才,廣東省中醫院拔尖人才。擅長治療痛風、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關節炎、骨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征等。出診信息:周二下午大德路門診,周一大學城,周四下午大學城(類風濕專病門診),周三晚上固生堂東湖分院。


※類風濕性關節炎到底會不會遺傳給下一代,聽聽專家是怎麼說的
※骨性關節炎在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
TAG:關節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