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貧血就是血虛么?7位中醫顛覆你的認知

貧血就是血虛么?7位中醫顛覆你的認知

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耗血而不補血卻涼血,動血而不止血卻散血,其中智慧,值得深思。

註:本文內容生澀,但各位中醫所提到的想都值得我們認真揣摩

貧血與血虛,從字義解,意似相同,故有醫者見紅細胞或血紅蛋白低於常值,即謂血虛,輒投補血之品,以為對症下藥,理所使然。

但二者實有別,血虛為中醫之證,面色萎黃、頭昏眼花、唇舌皆淡、肢麻脈細等,是其征也。

貧血乃人體內循環血液之紅細胞數或血紅蛋白低於正常之謂。

誠然,有貧血者可見血虛證候,但亦不盡然。故二者不宜混淆,以免舍本求末。

作者:中醫書友會/程亦成

中醫之血虛包括西醫之較重的貧血和血容量不足兩個方面,猶如52℃的白酒,你長期開瓶放置後度數下降就是西醫的貧血,你喝了半瓶這是血容量不足,到仍是52℃,是中醫的血虛的一種,但西醫化驗不貧血(濃度沒變),西醫的貧血看的是濃度,中醫的血虛即看濃度也看血容量。

病(比如西醫之貧血)——表現出什麼癥狀,結合檢查所獲得的體征(中醫用望聞問切所得到的信息)——分析是什麼證侯(八綱、六經、方(機)證)——對證(非對症)用方(葯)。 有是證,用是葯。而非有是病,用是葯。比如貧血,臨床不一定表現為四物湯證,可能出現小柴胡證,四逆湯證……,或如作者所見的犀角地黃湯證,對證(可不是對症)用藥,就對啦!

中醫以癥狀為依據,西醫以檢查指標為依據。能依證而辯,且辯證準確的中醫,就是高手。背後,是深厚的閱歷,長年累月的學習思索。文中作者不以病人有大失血之前提,而想當然地貿然用補,而是見其唇紅,脈弦,身黃,辯其證為「淤血發黃」,與請其會診者之認為「失血致虛」有天壤之別。

唇赤脈弦說一點看法,唇赤多血熱,且熱多在上。脈弦則脈中氣多血少,其肝功也亢,其肝血也虛。結合唇赤看,當予涼血滋陰之葯。

西醫所言貧血為純粹物質概念,乃紅細胞與血紅蛋白的絕對不足。而中醫的血虛除了包括西醫的貧血外,更多的是功能概念,只要有心肝營血不足的表現,不一定要有西醫的貧血指標血虛就可以成立,二者不可劃等號。

西醫從微觀上行檢測,知血少、貧血、紅細胞白細胞減少,自有西醫調補的道理;中醫從宏觀上則必須辯證施治。中焦取汁受氣,奉心化赤是為血,汁、氣都是營養物質,奉心化赤是一個複雜的生化過程,心主血脈、肺朝百脈,經心肺的共同宣發推動,營血由經脈絡脈,經節之交、骨空沁入骨髓,先後天匯合,和合而為膏,血液中之精微物質從此而成。中醫此造血機理,對治療血障應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血行脈中,氣行脈外,血是氣之母,氣是血之帥,氣虛血虛,這些機理,西醫是不研究的。

西醫的貧血概念和中醫的血虛證並沒有矛盾,前者是從血色素 、紅細胞和含鐵量等的角度下的定義,但後者是從血液的效應即發揮的功效角度判斷的,雙方有疊加但並不是講同一事物或現象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貧血 的精彩文章:

九成孕婦都會遭遇貧血,吃哪些食物可以對抗孕期貧血
都說貧血氣色不好,到底貧血怎麼補?

TAG:貧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