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那麼「成功」,都是父母的錯嗎?

你那麼「成功」,都是父母的錯嗎?

1

近日,在微博上看到一則新聞,「北大畢業美國留學生萬字長文數落父母,12年春節不歸拉黑父母6年。」

主人公王猛(化名),符合所有「別人家凡人孩子」的特徵:成績優異,四川一地級高考理科狀元,被北大最好的專業之一生物專業錄取,本科後又成為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研究生。。。。

然而,成績上取得這麼大的成功的背後,卻是王猛和父母的決裂,兒子萬字長信,記錄放不下的過去,他將自己與家庭決裂的根源歸結於父母從小對自己的「過度關愛」,他的文字里滿是父母的「肆意操控」、「衝突」和「炫耀」。他希望給年輕父母一些參考,也想給自己找到答案----傷害發生後,自己還可以做些什麼。

通過這則新聞,我看到了早年不健康的親子關係,導致孩子成長中心理上的傷害,嚴厲控制型的父母培養出了最終叛逆自己的孩子。

也聯想到上篇整理的文章《孩子不聽話背後的秘密》(點擊可查看)中的心理學上解釋。呼籲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理解孩子心理上的需求,我們需要培養樂觀的孩子,我們需要教會孩子快樂的能力,這才是新時代高情商的父母。

2

為人父母的反思

看到很多網友的評論,站在受害子女的角度,對父母無情地指責:

「這種父母生孩子就是造孽,太多中國父母根本不懂得怎麼做父母。」

「很多父母都這樣,沒有愛,只有虛榮、面子。」

「這父母應該從小遺棄他,豬狗不如的東西。」

『『扭曲的原生家庭,使他成為父母的玩偶。」

案例中的父母,確實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存在問題,也值得我們每一位父母反思: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是否只想著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過度控制孩子,而忽視孩子的內在需求?

3

關於控制強迫

我們的家庭教育中確實存在很多的強迫控制行為。

強制的形式包括:責打、呵責、譏諷、嘲笑、漠視、嫌惡,以及嘮叨。早期人類發現,用令人反感的方式制止對方的侵害行為,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人類基因便將這種強制偏好記錄下來,成為下意識行為。

我們傳統教育,也一直奉行「棍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說法,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以及很鐵不成鋼的心情,逼迫自己成為狼爸虎媽,讓孩子成為延續自己夢想的工具,也釀成一些悲劇。

大量的強迫會給孩子帶來諸多的成長問題。例如逆反心理、強迫他人、反社會人格等等。

大量證據顯示,高度強制的家庭或社會組織會造成成本高昂的行為問題。

與其強迫控制讓孩子合作,不如順應孩子的需求加以正面引導。

4

為人子女的反思

我作為我父母的孩子,如今又成為了媽媽,養兒方知父母恩,能體會作為父母的不易。雖然我自己學習教育,也思考過自己原生家庭,也意識到我父母身上存在的問題,但這並不妨礙我愛他們,沒有任何怨恨,我依然愛我的父母,理解他們。

父母終究是愛孩子的,在與孩子的矛盾較量中,沒有幾個父母會真正贏了孩子。孩子取得優異成績的背後,父母也付出很多心血汗水,作為子女的我們,不該試著去原諒嗎?

從新聞報道中,我看到孩子老是揪住過去不放,認知上過不去這個坎,他一直猜想是自己的家庭教育出現問題,把學習和工作遇到的問題都歸功於是家庭教育的問題,是父母的問題。

其實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很多因素都可以對自己產生影響,比如你接觸到玩伴,朋友,你遇到的老師等。而且,我們很大一部時間在學校接受教育,和父母以外的人或團體相處,我們是不是太容易放大了父母對我們的影響呢?

我看到很多名人也擁有不好的原生家庭關係,但這不妨礙他們走出來,活得很好,原生家庭的影響或許沒你想像的那麼大,根源在於你自己。

想讓自身的心理創傷得到康復,就必須尊重真相,跟著自己的心走。

小時候,我們必須依靠大人長大,自然很容易捲入父母的情感混戰,甚至是家族混戰之中,而且我們會輕而易舉地被這場戰爭迷惑雙眼,因此受到很多不良的影響。

武志紅在《為何愛會傷人》中說,擺脫這個困境的唯一辦法就是接受,接受童年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父母的本來形象,放下曾經的所有怨氣。

很顯然,憎恨父母,並不會讓身為兒女的我們感到快樂。只有接受真實的父母,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已擁有的事物之上,並去感謝父母和身邊人已經給予我們的一切關愛,我們才能發現已經擁有的東西是多麼美好。?

5

讓愛在關係流通

曾經聽過一位猶太教育專家說過,她深知自己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這並不妨礙孩子取得自身的成功,他們擁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快樂。

我想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和父母構建的就是一種健康的關係。

一個健康的親密關係中,進行較量的雙方誰也不會改變誰,只是通過這個過程認識了真實的彼此。度過這一關,我們就會記住不再拿自己的價值標準去要求對方,多了解對方向你表達的內心感受,而不是妄自評價或提出建議,因為任何的評價、建議都阻斷了傳遞感受的通道。

記住,愛,是深深地理解和接納。

讓愛在關係中流通,為人父母放下自己權利控制與強迫,放下焦慮與對自己的苛責,做好自己,去接納理解孩子,其實做到60分就夠了。

為人子女,學會合理的溝通表達,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我們所處的環境充滿多樣性和變化,父母的觀念不一定跟上時代步伐,我們其實可以擁有很多自己選擇的空間和機會。

讀書思考

學習成長

育兒育己

慧媽與你共同成長

微信 公眾號:慧媽有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媽有氧 的精彩文章:

TAG:慧媽有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