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上海兩會的教育提案、建議都在這!90%都會實施,教育人一定要認真研讀!

2018上海兩會的教育提案、建議都在這!90%都會實施,教育人一定要認真研讀!

在近日的上海兩會上,眾多代表、委員提出了關於教育的提案,其中政協:收到提案703件,立案686件;人大:收到4041條建議和111個議案,設計市教委的有235條。以下讓我們一起研讀下Eduers內參獨家整理的教育類提案:

一、方紅梅委員:建議加強幼師隊伍培養建設

1、加大學前教育師範生的培養力度,保證數量和質量的需求,增加行業吸引力。2、提高幼兒教師社會地位,提高薪資待遇。

二、汪小帆委員:建議加大力度吸引海外優秀學子來滬交流深造

1、加大力度吸引海外優秀學子來滬學習交流,特別是吸引更多國際一流大學學生。

2、建議由政府部門、滬上高校和社會力量聯合設立最高水準的「上海獎學金」,以吸引全球最優秀的青年學子。

3、認真梳理現有的涉及留學生的相關政策,適時修改和完善。

政策鏈接

2018年1月26日,教育部召開發布會,介紹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服務升級情況:

六項新舉措

一是運用「互聯網+」手段優化認證服務程序和流程,實現全流程在線辦理,讓留學人員「足不出戶」享受認證服務。

二是實行分類管理,縮短認證周期。根據核查文憑證書渠道和核查方式的不同,對涉及125個國家和地區的文憑認證進行分類管理。

三是進一步精簡認證申請材料,解決國(境)外學歷認證費用偏高的問題。

四是開通急需引進高層次留學人才綠色通道。申請人在辦理就業入職手續、參加公務員考試資格審查時,往往會對認證服務的時效性提出更高要求。為更好地服務留學人員回國就業創業,千方百計提供便利條件,我中心開通了綠色通道,對獲頒博士學位或特殊情況急需認證的申請者優先辦理,做到特事特辦、急事急辦。

五是修訂認證標準,明確認證內容,調整認證書版本。形成了新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辦法》。新的《辦法》已從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六是加強文憑認證誠信體系建設,遏制國(境)外證書造假現象。為了保證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的嚴肅性,留學服務中心將儘快推動認證失信行為納入國家誠信體系進行監督、管理和懲戒。

下一步工作思路:牢固樹立以留學人員為中心的思想,按照「互聯網+留學服務」的思維,全面推進留學人員「不跑路」或「最多跑一趟」的改革,全方位改進為留學人員服務的模式,在辦事流程上做「減法」,在創新管理上做「加法」,在優化服務上做「乘法」。

三、袁欣代表:多策並舉完善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

1、對於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儘快制定相關法規和行業標準。

2、積極推廣3歲前幼兒家庭托育服務。鼓勵有條件的人員開辦家庭幼兒日托服務,從政策上、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

3、對托幼服務給予適當的監控和管理。

四、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協和教育集團(中心)總校長盧慧文:關注特教

1、對特殊兒童給予額外的專業協助,特殊政策幫助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融入普通學校。

2、政府應加大力度培養特殊教育師資。

3、醫教結合。

政策鏈接

2017年7月24日,教育部和中國殘聯在北京聯合召開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部署會議,對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划進行總結,對實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划進行部署。後七部門聯合印發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

五、政協委員李國華:構築完整幼托公共服務體系

1、政府主導辦托育,把學前教育體系從3-6歲往前延伸至0-3歲階段,將一體化完整幼托建設納入公共服務體系。

2、構建幼托一體協同監管機制,確立一個部門為主、相關部門為輔的監管體系。

3、確定專門評價機構,建立行業質量標準,多種主體共同參與,各種類型全面覆蓋,推動以評促建、獎懲結合的機制,給予育兒家庭部分補貼。

政策鏈接

《「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 0-3歲階段的托育機構在公共服務體系之外);上海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學前教育機構服務認證要求》立項書;《上海市幼兒園保教質量評價指南》

六、 政協委員楊雄:寓教於樂,加強傳統文化教育

1、相關部門設立專項資金,建設面向青少年的公共文化服務平台、傳播載體等,讓傳統文化展示的趣味性、互動性增強。

2、以學校為主陣地,結合「市民修身行動」,在全市開展儀式和禮儀教育。

3、在大、中、小學設立「傳統文化周」,以端午節和中秋節所處的星期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

七、市委 市政協共青團界:推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化和規範化,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定期測評機制

希望能夠高效利用若干年時間開展研究與實踐,發揮心理學相關專業的資源優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推動有效的常態化評估工具的開發和應用,建立日常評估和篩查機制。

八、民進上海市委:關於推進上海基礎教育減負的建議

1、中小學生減負要從源頭抓起,頂層設計入手

2、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行分層教育

3、加強規範和督導,促進教育減負落到實處

4、合理配置資源,保持教育均衡

5、加強社區教育,引導家長的正確教育觀

政策鏈接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

九、政協委員盧慧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背景下,教師發展和學生活動三省一市聯動的建議

1、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資源共享,師訓學分轉換互認,專業職稱互相認可。建議簽訂有關教育協作協議,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流程,打破教師專業成長的省際障礙。

2、跨省市開放青少年實踐活動基地,鼓勵四省一市的中學生在長三角地區的研學旅行。

3、組織大、中學生進行跨省市的、主客場制的各類體育聯賽。

十、政協委員陶寅琰:關於加快培養文化產業人才的建議

1、將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提升到上海文化戰略高度

建議在市級層面進行相應的中長期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布局規劃、調研相關高校的發展瓶頸和困難,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職業培訓等,從而為上海的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優秀人才隊伍。

2、管理和創意並重,加強人才培養的「創意」環節

3、以「備案制」落實上海高校自主設置權,發揮交叉學科生命力

4、充分尊重專業特點,扶持工匠類師資發展

建議可以將師資分為通識類和工匠類。通識類以各校常規標準進行招聘,而工匠類以產業標準進行量身定製,「重實踐、輕學歷」,並在日後的晉陞通道給予一定的特殊考慮,留住優秀師資人才。

5、進一步擴大中本貫通試行範圍,培育高素質高技能文化產業人才6、主動對接產業資源,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

政策鏈接

「文創50條」。

十一、張懷瓊、冷培恩、王芳、粟瑩等17位政協委員:關於建立小學生學後託管制度安排的建議

1、出台相關的政策規定

在政策法規層面上給予學後託管有明確的指導,包括小學生學後託管以自願為主的基本定位、學校託管的目標界定、社會服務機構管理、收費管理,以及引入保險分擔學後託管可能出現的學生各類意外發生等風險,為公立、民辦等各類學校,以及社會辦託管機構提供託管服務提供政策保障和依據。

2、學後託管以學校為主體

3、充分發揮社會資源開展學校託管服務

鑒於學生和家長對學校提供的學後託管服務具有很好的信任和深受歡迎,但是學校本身師資短缺等原因,各類學校可以與社會公益組織、具有較好資質的社會託管機構進行合作,引入到學校開展學後託管。

4、制定相應的學後託管標準和內容

學後託管應明確學後託管的基本定位,以促進兒童身心發展為目標,開展一些素質教育類項目,而非「應試教育」的額外補充。

5、發揮家委會和家長自助力量開展學後託管服務

學校在每天正常教學活動結束後,適當延長關閉教室的時間,鼓勵並引導家委會討論後選擇責任心強、放學後有空的家長承擔託管,監督學生相對自由健康地消磨這段時間。

十二、張道方等6位政協委員:關於加強中小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相關信息公開的建議

1、建立學校食堂信息公開制度

建議各級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建立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制度,加強學校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力度,並將其納入創建食品安全城市的考核指標。

2、明確重點公開信息的內容

明確重點公開信息的內容是學校食堂信息公開制度落實的關鍵。

3、鼓勵以多種方式公開信息

鼓勵以各種方式公開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相關信息,接受學生和家長監督:一是學校現場公開,在學校食堂等區域醒目位置公示各項食品安全信息;二是建立學校食堂開放日制度,邀請向學生和家長檢查學校食堂,還可以請家長和學生一同用餐;三是運用信息化手段,在區教育局、學校網站公示各項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信息,有條件還可採用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方式進行公開。

政策鏈接

《上海市建設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城市行動方案》(滬委辦發〔2017〕1號)

十三、徐玉蘭委員:使院校教育成宗教人才培養主渠道

1、政府在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解決宗教院校建設中面臨的資金、用地及生源戶口等困難時,積極給予支持。

2、宗教管理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高校專家學者,推動宗教院校儘快建立合理的分配製度與職稱評定機制,激發師資隊伍的內在活力

3、加強與普通高等學校合作,在中國化課程設置和師資培養方面,充分利用上海高校豐富的教育資源,提升整體辦學質量和水平。

十四、孔美琪委員:訂定幼師薪酬範圍 保障幼師福利待遇

1、建議借鑒OECD國家幼兒園教師的薪資政策,實現幼兒園教師和中小教師同工同酬,保障教師的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權益;

2、資助民辦非營利幼兒園、訂定教師薪酬範圍與專業階梯、資助校舍租金、為有特殊需要幼兒提供到校康復計劃,解決幼師缺乏、入園貴等問題;

3、明確0-3歲的托育服務的負責部門和申請渠道;

4、設定標準細則和推進評估結果公示;

5、出台學前教育法,訂明」質和量」的標準,並切實執行。

政策鏈接

目前,上海公辦園佔62.78%,民辦園佔37.22%。

十五、黃春華委員:需警惕義務教育校際不均衡現象

1、調整義務教育經費的分配與使用結構,增加市級教育經費的統籌力度,制定經費向「軟體」建設傾斜的標準與監督政策。

2、進一步鼓勵社會資金進入民辦中小學教育領域,滿足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3、建立以區教育學院為主導的教師人才資源庫,構建教師人材儲備、培訓、專業學習與應急性流動為一體的教師管理體系。

4、制定實施教育政策與教育突發事件的新聞發布制度,加大「綠色指標」質量評價體系的貫徹、監督,引導社會輿論,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十六、市人大代表於翔:要注重本土人才培養,要呵護「小苗」

希望上海的人才政策聚焦「人才梯隊」的培養,不僅要有海外歸國人才,也要注重本土人才培養,不僅要關注「大師」,也要呵護「小苗」。

十七、市政協委員王軍:關注產業工人的培養

德國職校生是「雙員制」培養模式應該被上海的校企合作所借鑒。

十八、市人大代表徐小平:「上海師傅」應該從生產一線中誕生

建議政府協調、頂層設計,建立高校與企業互通人才機制,使應用技術類高校實訓能級上一個台階,使應用技術類本科生能真正成為企業可用之才。

十九、市人大代表陸靖:育人模式要轉型適應新變化

要把行業對人才的要求,轉化為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老師上課從著重講課題,向著重操作實踐能力轉變。

政策鏈接

2018年上海兩會審議的《2018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教育部分: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立德樹人,加快構建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推進中小學學科德育建設,加強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啟動建設緊密型的義務教育學區和集團,全面實施城鄉學校攜手共進計劃,規範義務教育秩序。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全面推進「雙一流」建設,加快建設高水平地方高校和「高峰」「高原」學科。積極發展職業教育、終身教育和特殊教育。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加強師德師風和專業能力建設,造就高素質教師隊伍。

如有更新,後續將補充~

Eduers內參,專為教育人深度耕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晉善晉美-人說山西好風光
噹噹當^_^好用的片狀補水面膜大測評來啦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