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書法哲學的概略思考

關於書法哲學的概略思考

關於書法哲學的概略思考

書法本身是一種書寫規律,而書法哲學應當是關於書法的一般規律,是對包括書法的本質以至其藝術環境在內的抽象思維的認識,也可以說是書寫規律的規律。從這個意義來說,無論是就技法談所謂「哲學」的就事論事,還是超出書法範圍的「海闊天空」,都是一種對書法哲學的概念上的誤區。

人們對書法的認識總是從具體出發的,幾乎沒有人從未見過書法作品而僅從抽象的原理甚至結論能演繹出對書法的正確認識。

因此,對書法哲學的思考,我主張不僅要運用形式邏輯,更要運用辯證邏輯,在對書論和碑帖鑽研中體會其奧秘,在上下提按和四方運動的對立統一中摸索其原理,在點畫線條的跳躍流動中領悟其神韻,在書體演變的轉折特徵中探求新的邏輯起點。

由此說來,書法哲學似乎包羅萬象,但它的邏輯軌道只限於書法藝術的時空。在這個內涵里,我書法哲學的「概略思考」,主要有三:

一、書法的規律性——「書中有法」

中國書法是指用圓錐形毛筆書寫漢文字的法則。「書中有法」就是說,書寫漢文字是有法則的。

這個法則一般來講就是通常所說的筆法、結體、章法。這是從事書法藝術無一例外地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律。

咋看起來,似乎一說就懂,其實不然。問題在於這個規律究竟是什麼?以筆法為例,有人以為「你有你的筆法,我有我的筆法,不過是不同的點橫豎勾罷了」,其實他說的是個人的「寫法」而已。

作為書寫法則的筆法,是毛筆的筆尖在宣紙上上提下按和四方運動的規律。這種書寫規律的筆法在哲學層次上其實是一種抽象思維,它是貫穿於具體的筆法、結體、章法等所有書法活動的東西:第一,它是具體的,但不是感性的具體而是由抽象上升的具體,是思維的具體;第二,它是共性的,但又是寓於諸種書體以至每一幅作品之中,沒有個性就沒有共性;第三,它是廣泛聯繫和不斷變化的,不是孤立的、靜止的,它貫穿於用筆、結體和章法之中;第四,它是辯證的,在諸多對立範疇的矛盾運動中得到平衡和統一。諸如用筆中的重與輕、順與逆、藏與露、剛與柔,結體中的方與圓、大與小、正與欹、收與放、穩與險,章法中的黑與白、疏與密、揖與讓、直與曲、連與斷、擒與縱,施墨中的漲與收、濃與淡、潤與澀等等,都是與筆法緊密相聯的對立統一體,由此使得書法在一般規律的基礎上,充滿了辯證法,表現出無窮無盡的個性。

我以為,這才是筆法概念的本質屬性。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研習書法只有從臨摹開始,才能獲得感性的具體,進而上升到抽象的具體,有效地感悟書法的基本規律,從而回答了「入貼」到「出帖」過程的必要性。書中有法作為規律,只能掌握和運用,不能拋棄和拒絕。否則,寫出來的東西哪怕是再熟練也是「不入道」的,充其量不過是「自由體」。有的書法名家主張可以逾越臨摹階段,直接進行「原創」,我看不大可能,因為他違背了書法規律。

二、書法的多樣性——「法無定法」

書法規律反映了書法的共性,而共性寓於個性之中。那麼作為反映書法本質的法則就是多樣性的統一。縱觀書法發展史,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從來沒有一成不變、一錘定音、千篇一律的東西。最簡單的事實:不同的書體有不同的書寫方法——小篆的結構宜正,體勢宜圓,對稱均衡,斷中求連,藏鋒起止,接筆無痕;而隸書則是篆書的化繁為簡、化圓為方、化弧為直的結果,因而字形扁方,左右伸展,蠶頭燕尾,變畫為點,變連為斷;楷書是結體方正,筆畫謹嚴,橫豎立形,撇捺取勢,鉤點協調;草書更為多姿多彩,以至傳字大意,省筆為書,借連移連,簡中求簡,位置相近,只寫其一,互為借用。再看書法發展史,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藝術傾向——「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 梁巘《評書帖》)。而不同的書法家更是有不同的性格情趣,就連同一篇作品的同一個字也有諸多寫法,《蘭亭序》中王羲之寫的「之」字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例。還有,類似東周金文那樣,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書法風格。

所有這些表明:第一,書法的多樣性是普遍規律,不以那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第二,書法的多樣性決定了書法的分類和藝術門派,進而也引出了書風導向問題;第三,書法的多樣性從屬於書法的一般規律,受到其基本法則的制約;第四,書法的多樣性是一個動態過程,最終取決於社會歷史條件。

「法無定法」要求書者觀流賞派,追根索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博採眾長;要求書法園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反對以我為線,唯我獨尊;要求遵循書法的基本法則,發對焚琴煮鶴,拋棄法度。

三、書法的轉化性——「無法亦法」

這可以說是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集中反映了書法哲學的辯證思維。從書法認識論講,書法創作是一個從法則的抽象上升到法則的具體的過程,是共性書法抽象規律在個性書法具體中的再現。

這裡說的個性書法具體,不是書法認識感性階段的具體,也不是書法創作感性的具體,而是個性書法思維的具體。就研習書法的全過程而言,這是一個「具體——抽象——具體」的否定之否定過程。書法的抽象思維是對書法感性具體的否定,得到更全面、更深刻、更清晰的認識,從而走向更高層次的新的具體,也就包含了對抽象思維自身的否定。

這個新的具體,既不是起初對書法的知覺表象,也不是個性書法的具體形態,而是一種新的抽象思維。正所謂「蓋有法心必有法,化然後為無法。」所以,「無法亦法」,說是無法,其實有法,是書法認識論新的周期的邏輯起點。

書法的轉化性告訴我們:沒有個性就沒有書法藝術,必須在掌握普遍規律的基礎上,摸索出適合自己的規律,從而完成自己發展自己過程,進入成熟的創作階段,這就是通常說的「自成面目」;由此開始,周而復始,螺旋式上升,在不斷的否定之否定中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才能逐步由書法藝術的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書法理論對於書法藝術的先導和推動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更重要的,它必須接受書法實踐的檢驗。進行書法哲學的思考,必須從書法實踐出發,從書法經驗,尤其是原理結論兩個部分建立起書法哲學的理論大廈。既要防止誤入包羅萬象、玄之又玄的怪圈,也要避免陷進直觀孤立、盲目陶醉的泥潭。書法圈圈的某些時風中那種盛氣凌人的無知、高深莫測的淺薄、一本正經的滑稽以及眾所周知的「天橋把式」,對於書法藝術的發展是有害無益的。要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取得成功絕非易事,在這方面,本人深感山高路長,只能悠悠不倦地前進。正如小詩《學書感言》:

浩氣凝成憑外詩,天機神會筆端馳。

書禪何日方參透?鐵硯磨穿頓悟時。

(本文草於2003年,曾於2008年上傳於《海仙閣》,2010年被《書畫家報》刊載,此次刊載有個別修改。)

(插圖原始資料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虛園微刊 的精彩文章:

書論節讀│成公綏《隸書體》
書論節讀│索靖《草書勢》

TAG:虛園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