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想用島鏈封鎖中國?600年前中國就有過世界第一的遠洋船隊。

想用島鏈封鎖中國?600年前中國就有過世界第一的遠洋船隊。




所謂第一島鏈,是指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台灣,南至菲律賓、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此外,位於朝鮮半島南方的韓國有的時候也會被視為第一島鏈的一部分。




如今的中國,被這一道第一島鏈包裹著,太平洋上還有美國軍艦的層層封鎖。然而600年前,別說什麼第一島鏈,中國海軍所到之處,整個大洋就是我們的後院……




今天,眠眠就來說一說這段牛逼的航海史。







01




在南京城的西北,長江邊有一座寶船公園。裡面有幾座巨大的古代船塢,展廳中還有當地挖掘出土的文物--用整根大樹製作成的長達十幾米的巨大船舵,這就是明代留下的

寶船廠遺址




當年明成祖朱棣動員全國造船力量,調浙江、福建、湖廣等五省優秀造船工匠四百餘戶來南京龍江船廠製造遠洋巨船。







從1405年,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永樂三年開始,此後29年間明朝曾經派遣大規模的艦隊七下西洋。當時的場面浩大,盛況空前。明代人的記載是

「維艄掛席,際天而行」

,就是掌著舵,扯著帆,向著天邊開去。




領導這七次海上遠征盛事的就是中國古代航海家,被稱為三寶太監的鄭和。從元代時起,就有了西洋的名稱,

當時大概是以如今東南亞的加里曼丹島(元代稱浡泥)為界,以東稱東洋,以西為西洋。




鄭和船隊所活動的地區都在爪哇島以西,所以是「下西洋」。







02




鄭和原本姓馬,是雲南昆陽人。他的祖上世代信奉回教,可能是在元朝征服雲南後,從西域來到的雲南。

他的父親名叫馬哈只,這個名字說明他是朝覲過伊斯蘭教聖地麥加的人。




洪武十三年,明朝大將傅友德,藍玉和沐英等平定雲南,打敗了元朝在這裡的勢力。鄭和作為一個被俘虜的幼童,被帶回南京做了太監。14歲時分配給了燕王朱棣,做了個侍童,賜名鄭和。







鄭和隨同燕王朱棣,參加過南下奪取皇位的靖難之役。永樂二年因功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他第一次奉命下西洋的時候正是30歲左右,年富力強。



相傳鄭和這人

「身高七尺,腰大十圍,耳白過面,齒如編貝,行如虎步,聲音弘亮」。




他能言善辯,非常機警,同時又為人謙和。又記載說他

「有智略,知兵習戰」

,他跟著朱棣打過仗,對於用兵看起來也並不外行。










03



鄭和下西洋的規模之大是十分驚人的。南京寶船廠建造的大船稱為寶船,相當於大型艦隊中的旗艦,是整個船隊的主體船舶。這些寶船有自己的船號,例如

清遠,惠康,長寧,安濟

等,總共多達63個船號,而且每個船號又有兩艘,用一、二兩個序號來區別。




最大的寶船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換算成現在的長度就是151.18米,寬61.6米。船高達四層,可容納乘員上千人。船上有9桅可以懸掛12張帆,鐵錨就有幾千斤重。

如此巨大的艦船,在世界木船製造的歷史上已經是登峰造極的水平,在當時簡直就是航空母艦一般。







鄭和統領下西洋船隊的人數也是嘆為觀止

,史料有記載的幾次,人數都在兩萬七千以上。人員專業種類齊全,分工細緻明確。其中有官校、旗軍、勇士等軍事人員,有火長、舵工、水手等駕駛船務人員,有鐵錨匠、木艌匠、搭材匠等維修人員,還有通事、買辦、書算、醫士等各類辦事人員。




在第四次航海中,醫官、醫士就達到180名,平均150個乘員就有一個醫生,

這種比例在15世紀可以講是空前的

,就是放到如今恐怕也算是很高了,足以說明當時鄭和船隊對於士兵健康的重視。航海中還運用了稱為牽星術的天文定位方法以及羅盤和計程、測深的器材。







關於朱棣為什麼要派遣鄭和下西洋,說得比較多的是尋找建文帝。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打進南京,

從自己侄子建文帝手中奪取政權後,建文帝的屍體一直沒有找到。

有人推測他應該是南下避難,或者流亡海外了。




朱棣登基後,生怕別人說他是亂臣賊子篡位,

必須要找到建文帝讓他給自己名正言順的皇帝地位,才能鞏固自己的統治,並且與周邊鄰國建立友好關係。







不過從鄭和船隊如此之大的規模,並且攜帶大量中土特產和財物沿途贈送給這些南亞和東南亞國家來看,朱

棣的目的應該不止是尋找建文帝,籠絡周邊國家才是主要動機

,在讓對方了解中土已經換了新的皇帝的同時,讓以往與明朝失去聯繫的海外國家重新建立外交關係,並且製造萬國順服的國際局勢。








04




1405年6月,明成祖朱棣派鄭和為使者,率領一支船隊駕駛62艘寶船,配置中等的馬船和較小的糧船、坐船和戰船,總共200多艘船舶,浩浩蕩蕩從蘇州太倉瀏家河出發,經過福建沿海南下。其中大小屬於第五等的戰船也達到了十八丈長,六丈八尺寬。




第一次下西洋到達了占城(越南南方),爪哇,蘇門答臘,滿剌加(馬六甲),古里(印度西南),錫蘭等國家。

每到一個國家,鄭和先將明成祖的信件交給國王,並且送上帶去的禮物。

這些國家看到如此巨大的明朝船隊,而且態度友好,都熱情地接待鄭和。







船隊在到達爪哇島的時候卻遇到了麻煩。爪哇島位居南洋要衝,是如今印度尼西亞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當時島上有個麻喏八歇國。這個國家的東王和西王正在打內戰。

東王戰敗了,西王的軍隊佔領了東王的屬地。




鄭和船隊的人員離船登岸,到當地集市上做生意的時候,被西王的軍隊誤以為是來援助東王的。他們向毫無防範的明朝船員發起攻擊,還殺了170個人。




這時鄭和部下的將領紛紛要求向麻喏八歇國宣戰,進行懲處報復。誤殺事件發生後,

西王也十分懼怕,連忙派出使者前來謝罪,並且主動提出賠償六萬兩黃金。







鄭和考慮到一旦大開殺戒,沿路西洋各國就會對明朝產生恐懼,擔心船隊目的是前來侵略,

這樣就會影響此番下西洋任務的完成。

而且對方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的做出的舉動。




於是上奏明成祖,提議和平處理這一事件。後來朝廷決定放棄對麻喏八歇國的賠償要求,

西王知道以後,感激不已,從此與明朝和睦相處。








05




對於那些圖謀不軌,企圖對船隊發動攻擊的勢力,鄭和還是採取了斷然回擊。




兩年後,在第一次下西洋回航的時候,船隊來到蘇門答臘島南部的舊港。自從宋元以來,

就有不少中國南方沿海閩粵等地的人下番到南海一帶貿易為生,很多人就留在這裡成為僑民。




有一個名叫陳祖義的,洪武初年在家鄉犯了事,舉家逃往到舊港,當了海盜的頭目。他極其兇橫,凡是有客船經過便搶劫財物。

陳祖義看到鄭和龐大的船隊,認定船上必定有寶物,就組織海盜們來襲擊。







其實鄭和早已得到當時舊港廣東僑領施進卿的報告,張網等待。他採取火攻的戰術,燒毀海盜船10艘,捕獲5艘,剿滅海盜5000餘人。驚慌失措的海盜王陳祖義也被鄭和活捉了,囚禁到船中,押解回京後處斬。




明朝後來在那裡設置了舊港宣慰司,任命施進卿為宣慰使

,對於肅清海上通道,安定僑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鄭和船隊回國途中,西洋各國國王都派了使節,帶著禮物跟著船隊回訪明朝。回國後,明成祖見鄭和首次出使西洋,促進了與各國的往來,提高了明朝的威望,成效顯著,皇帝自然是十分高興。












06




鄭和隨即就開始進行第二次遠航的準備。1407年10月船隊出發,二下西洋,這次航行要送上次隨船隊來中國的外國使節們回國。這次出訪所到之處有占城、渤泥(汶萊)、暹羅(泰國)、真臘(柬埔寨)、爪哇、滿刺加、錫蘭、柯枝(印度西南)、古里等國家。




前三次的下西洋航行,鄭和船隊到達最遠的都只是如今印度西南部的古里。

在東南亞和南亞一帶活動,打通航線,開闢貿易的中轉站。

下西洋時,人員和船舶眾多,往返一次時間要幾年。後勤保障當然是首要的問題,如何安排錢糧供應,物資的存放等都是大事。







鄭和考察後選擇滿剌加(馬六甲)作為船隊匯合的基地。從中國來的寶船先到馬六甲停泊,然後各船按照所接受的任務分別行動,

還在馬六甲和蘇門答臘碼頭都建造了倉庫,稱為「官廠」。




中國寶船到達後就設立起成排柵欄,如同城垣一般,四門有更鼓樓,夜間有人巡邏警衛。去各國貿易的船隻回到這裡集合,然後整理貨物,再裝載到船上。等到五月南風正順時節返航回國。




在第三次下西洋過程中,在錫蘭發生過一次惡戰。

永樂七年,鄭和等人按照皇帝朱棣的命令,帶著金銀供器到當地的錫蘭山寺布施,建立了一座「布施錫蘭山佛寺碑」(此碑現存於科倫坡博物館),還捐錢建立了一座佛光寺廟。







鄭和在訪問錫蘭山國時,

國王亞烈苦奈兒見船隊裝載了大量財寶,就想圖謀不軌,所幸被鄭和覺察

,於是離開錫蘭山前往其他國家。船隊回程時,再次來到錫蘭山國。亞烈苦奈兒誘騙鄭和到他的王宮,秘密派出五萬軍隊圍攻鄭和船隊,又砍伐樹木阻斷鄭和的歸路,企圖一舉擒獲鄭和,劫奪船隊。




鄭和識破了他的詭計,趁賊兵傾巢而出,國中空虛,率領隨從兩千官兵,取小道快速行軍,出其不意地直搗對方的王城,打進王宮,俘獲了國王亞烈苦奈兒和他的家屬以及大臣等人。領兵打劫船隊的錫蘭將領聽說明軍回攻都城,

趕忙下令撤兵來救,卻被鄭和的軍隊打得潰不成軍。







鄭和將國王亞烈苦奈兒等人扣留在船上帶回國內。

後來朱棣對阿烈苦奈兒採取了寬大優待的政策,讓他們暫時住在中國。




同時,朱棣命令禮部在阿烈苦奈兒的親屬中選擇比較賢能的人立為錫蘭山國王。三年後朱棣派遣使者帶著詔書和誥印到錫蘭山封耶巴乃那為國王,阿烈苦奈兒同時被遣送回國。








07




第四次下西洋,鄭和船隊在行程上有了突破,到訪了溜山(馬爾地夫),以及霍爾木茲海峽,波斯灣出口處的忽魯謨斯(伊朗東南)。還首次繞過阿拉伯半島,航行到達了非洲東海岸的麻林迪(肯亞)等地。




船隊回國的時候麻林國派遣使節一同來到明朝,帶來了貢品麒麟,天馬等珍獸。朱棣龍顏大悅,認為異邦進獻麒麟是國勢鼎盛的徵兆。朱棣親自前往奉天門主持迎接麒麟的儀式,文武群臣競相祝賀:

「陛下聖德廣大,被及遠夷」。










有趣的是,當時宮廷畫師畫下了麒麟的畫像。翰林學士沈度還寫了一篇

《瑞應麒麟頌》

,以工筆小楷抄在畫上。如今這幅《明人畫麒麟圖》仍然完好地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再對照當時大臣夏元吉撰寫的《麒麟賦》一文中所描繪:龍首、龜文、牛尾、麇身、馬啼、肉角等詞語,分明就是東非草原的特產--

長頸鹿




這次遠航,在鄭和船隊到達蘇門答剌的時候,恰好遇到那裡爭奪王位的紛爭。企圖竊取王位的蘇干剌,見鄭和按照朝廷旨意,站在對手新國王一邊,與其開展貿易並且賞賜大量禮品,而對自己不加理睬。




他惱羞成怒,按捺不住,率領1萬多軍隊向鄭和所部發起進攻,鄭和率軍力戰,

打敗了蘇干剌的軍隊,一路追擊到喃渤利,終於將蘇干剌俘獲。







鄭和完成第四次遠航返回南京時,蘇干剌被帶回中國,明成祖為了防止蘇門答剌再出亂子,命令將蘇干剌立即處決。與前一次作戰一樣,

鄭和都是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出其不意反擊後取得勝利。

充分表現出他的機智果斷和主動的軍事才能。








08




1424年,在第七次下西洋即將開始的時候,明成祖去世了。仁宗朱高熾即位後,對外進行戰略收縮。

朝中許多大臣以各種理由開始向皇帝進諫,要求停止遠洋活動。




鄭和當時曾經慷慨激昂地向仁宗陳述:「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於海。……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我國船隊戰無不勝,可用之擴大經商,制伏異域,使其不敢覬覦南洋也。」 








停止下西洋標誌著明朝在海路上的戰略退卻。隨著明朝在南海地區軍事存在的消失,直接導致海外各國來朝日漸減少。




直到1431年1月,明宣宗朱瞻基為了保住面子,再次派遣已經60歲的鄭和率領船隊兩萬七千五百多人從南京龍江關啟航,第七次下西洋。這次航行,到達如今的索馬利亞,再往西南到達非洲南端,接近莫三比克海峽。







1433年4月返航途中,

鄭和因勞累過度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

如今南京南郊的牛首山上有鄭和墓,那只是他的衣冠冢。








09




鄭和七次下西洋,行蹤遍及亞非十多個國家。南至爪哇,西北到波斯灣和紅海,最西到達非洲東海岸。29年間,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活動範圍東起東經110度,西至東經40度,南起南緯10度,北抵北緯27度。

航程十萬餘里,是世界歷史上空前的壯舉。




航海活動增加了中國與南洋各地的貿易往來和聯繫,彰顯了國威,傳播了中華文明,影響深遠。







明宣宗朱瞻基之後,明朝國勢日漸衰落。後來,明英宗朱祁鎮、明憲宗朱見深都曾經想重下西洋,無奈有心無力,只好作罷。最為可惜的是存放在兵部的鄭和下西洋檔案,在

明憲宗成化年間被兵部郎中劉大夏莫名其妙地全部燒毀,以致這一珍貴史料失傳。




好在隨同鄭和下西洋的人留下了記錄這一偉大航海活動的三部書:其中有擔任翻譯的兩人,費信所寫的《星槎勝覽》、馬歡所寫的《瀛涯勝覽》,還有參加第七次下西洋的秘書鞏珍寫的《西洋番國志》,以及鄭和命人繪製的航海圖

《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

,成為研究鄭和下西洋最可靠的資料。







在世界航海史上,鄭和比歐洲所有偉大的航海家都要早。

鄭和去世半個世紀以後,1486年歐洲人才發現好望角,並從紅海南下到達馬達加斯加島對岸。1492年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繞航好望角,第二年到達印度南部的古里。





至於航海船舶的大小,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哥倫布的船隊僅有3艘,船長24.5米,寬6米,在鄭和的寶船面前簡直就是小舢板了。

(對比見下圖)







只可惜,後來越發嚴苛的禁海令,不但斷絕了大明成為世界級帝國的機會,

更讓曾經航海技術遠遠領先的中國,沒有趕上大航海時代的好機會。




如果歷史能夠重來一次,也許,現在通行世界的或許就不再是西方文化了。





=THE END=






關注「眠眠冰室」


睡前十分鐘,講你沒聽過的冷故事


和黑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眠眠冰室 的精彩文章:

他是民國周杰倫,卻被趙元任、章太炎痛罵……
達豪集中營真相:非法的正義。

TAG:眠眠冰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