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金剛經的秘密》1丨開啟奧秘之門——略釋經名

《金剛經的秘密》1丨開啟奧秘之門——略釋經名






今日共讀內容


《金剛經的秘密》 第1課




丨注意事項丨


■請在文章末尾點擊「閱讀原文」打卡,並留言分享今日學習感悟


■您也可將留言分享到共讀群中,與師兄們交流


■還未加入共讀群的師兄,可掃描文章底部二維碼加入共讀群








▲ 看視頻,學習更有效






▲沒WIFI?聽音頻,省流量~





《金剛經的秘密》第1課


昌樂法師·講述




 - 開啟奧秘之門——略釋經名 - 




一、經典的名稱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一部佛教裡面非常重要的經典,首先第一講,把經典的名字說一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當中有四個概念,四個概念中,般若是核心,波羅蜜是方法,金剛是它的功效,而經是所有經典的統稱。




1、般若




首先什麼是般若?般若是智慧,但是它不是世間的智慧。我們常常認為世間的智慧是掌握資源的能力,掌握財富的能力,掌握知識的能力……世間的智慧,如果說是能夠使得我們獲得財色名食睡,獲得人世間種種享受的能力的話,而這裡的般若不僅如此,還要更上一層。所謂的百花叢中過,片葉不粘身,這個般若不但是掌握世間資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放下的能力。這一個放下二字,可是一下子擊中要害。




世間之人雖然有智慧,雖然聰明,但是他們不能放下。比如說,我剛出家的時候,有個剛出家的師父,他一個星期就把《楞嚴咒》背下來了,一個月,五堂功課全部背了下來了,包括《金剛經》他都會背,好神奇啊,因為我背了一年我還沒背起來,腦子不是特別好。



在一般人看來,他就非常有智慧。當然他是有智慧,但這是掌握知識的能力。般若還要更進一層,不只是掌握知識的能力,它還有一層,是運用知識的能力。掌握的知識能運用嗎?老年人跟年輕人最大的區別是什麼?老年人的腸胃不太好,消化吸收不好,所以體能處於不斷的下降當中。




我們很多人也是這樣,有掌握知識的能力,很多居士學很多年,五堂功課都會背,《金剛經》會念,《地藏經》會念,都會念,可是用得上嗎?你能做到幾個一點點嗎?放下了一點點嗎?你的脾氣比以前好了,還是比以前壞了?慈悲一點點嗎?態度有沒有好一點點呢?然後對別人有沒有一點點包容啊?微笑有沒有多一點點啊?如果你掌握了很多智慧,掌握了很多佛學的知識,但是在這些一點點上都沒有進步的話,那就沒有修行人或是佛菩薩的德行。




所以,般若在這裡,它具有一種轉化的能力,不單單是掌握佛法的知識,還能進入佛陀的境界,這個境界就是你能不斷自我改變的能力。所有學習來的法,要對你有效果,都要有這樣一種轉變,而這種轉變是在於自己的悟性,要有總結、提高和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




經常有居士,習氣上來的時候來找我訴苦,我勸導他說:「阿彌陀佛,我們都是學佛的人,這個習氣,貪嗔痴要放下。」他跟我說:「師父哎,你可憐可憐我,我還是個凡夫哎。」掉到茅坑裡面,師父我拉你一把,他說:唉呀,茅坑裡很好啊,我就願意呆在茅坑裡。所以,他雖然學佛很多年,也受了皈依,也受了五戒,甚至還受了菩薩戒,遇到問題,他不想解脫,想輪迴,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事情。他雖然有善根,有掌握佛法知識的能力,但是他沒有改變。




般若是活的,要體現到功能上,般若也是世間所有的能力的用功點。世間所有能力的用功點都是在於自我的維護,都是在於為自己好。般若是建立在大菩提心上面,大慈大悲,大願大舍。



我們念八十八佛的時候,大慈大悲,大緣大舍。大跟小的區別是,小是為自己,大是為眾生。《金剛經》裡面,所謂的般若是建立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上,是無上正等正覺,它不為自己,要為眾生。所以你的學佛是為自己更好,更有善根,還是為眾人更好,建立人間凈土,去往西方極樂,接引眾生?大小在你我之間是有區別的。為自己是為小,為他人則為大,這是般若。這裡講了幾個層面,最重要的層面就是,就是你能不能體現在自我改變上。




2、波羅蜜




如果般若是智慧,那波羅蜜是什麼意思呢?波羅蜜,翻譯過來叫到彼岸。是我們站在生死苦海的此岸,想去解脫自在的極樂彼岸。這裡有三個概念:




第一,有彼岸,你要確定世間所有的苦難,你都能夠超越它。為什麼眾生苦惱無助、痛苦焦慮?因為他忘記了所有的苦都是可以解脫的,如果認為苦不能解脫,就會喪失人生的信心和希望。




第二,有彼岸,用什麼方法去?用智慧,用般若去嘛。般若怎麼得到?信解行證,這個不難。



第三,從哪裡去?從此岸到彼岸,從娑婆到極樂,從自己到他人,從家庭到社會。這句話的意思是,從自己做起。




一個修行人,如果自己沒修好,莫談度眾生。一個居士,如果家庭沒管理好,莫談度眾生。如果作為一個和尚,作為一個出家人,如果道場沒管理好,莫談度眾生。我們所有的願望,所有的大願、所有的目標一定要找到它的起點在哪裡。起點是戒除我們自身的貪嗔痴,修行戒定慧。在這個基礎之上,大家同願同行,去往極樂,到達解脫。這個是般若波羅蜜。




3、金剛




什麼是金剛呢?金剛是個比喻,比喻有三層。




第一層,用般若,用智慧的方法到解脫的彼岸,這個方法、這個原則如金剛一般,不會改變。這是世間的實相。世間的實相是世間是苦的,所有的苦都能改變的,所有的苦都能通過智慧、般若的方法得到改變,這是肯定可以的。為什麼?這是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的。有苦能斷,不管你信還是不信,它都在哪裡。所有的苦都能夠通過我們的智慧達到解脫。這是第一。



第二層,金剛是我們站在苦難世間的此岸,要到極樂世界的彼岸,我們的信心要堅定如金剛。如果我們的心搖來搖去,今天修行,今天很好,算了,明天不修了,改天再修吧……如果你總是動搖不定,搖擺不定,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你不用功,能不能解脫?不能解。這是第二層。




第三層,金剛是一個學佛的人,他擁有一顆成佛的金剛的心,能擔當眾生所有的苦難,這就是地藏王菩薩他所展示出來的心,金剛之願,願為眾生這顆心是不會變的。




4、經




而經就是經典的意思,就是把所有佛陀的智慧串聯在一起,彙集在一起的意思。而經典與佛陀短暫的開示不一樣的地方是,經典它是個大超市,你想學什麼都有,只要你會學、能學、學得進,它都能夠讓我們在修行上得到解脫。這是第一部分。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免

費領取10部佛學經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素雲 的精彩文章:

這輩子 好好的活著吧
劉素雲老師: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是智慧;取人之短比己之長,是愚痴

TAG:劉素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