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地理知識 錢幣博物館

地理知識 錢幣博物館

今天我們講

錢 幣

從古到今

錢幣都是人們生活中的必備物品

從古老的布幣刀幣

到圓形方孔的銅錢鐵錢

從銀錠金錠

到後來的紙幣

這些錢幣各自有著怎樣的特點

歷經了怎樣的變化

變化背後又有著哪些故事呢

▲ 這枚距今近千年的宋代「九疊篆書皇宋通寶」 銅錢,以近乎驚艷的方式出現在我們眼前,斑駁的銅銹掩飾不住雖繁複曲折卻異常精美的文字,使人嘆為觀止。(攝影 / 博開)

春秋戰國時期的刀幣與布幣

▲ 齊國「三字刀」 攝影 / 博開

儘管都使用刀幣,但齊國與燕國刀幣在尺寸和風格上有所不同:齊國刀幣較大,顯得古樸厚重;而燕國刀幣,則小而秀氣。值得一提的是,齊國大刀,以刀上的字數不一而命名,上圖即為「三字刀」。

在歷史上

刀幣取代了最早的貝幣

是當時通行的銅鑄幣之一

雖然刀幣在今天很少見

但在春秋戰國時期

刀幣流行於北方地區的

齊、燕、趙(今山東、河北等地)等國

可能是由於當時那裡的人們多從事漁獵

因此他們的貨幣

也模仿了生活中隨身削刀的形狀

與之相對

以農業為主的古代中原地區

採用的貨幣以農具為原型

是類似「鏟」的布幣

▲ 與刀幣幾乎同時流行的布幣

攝影 / 博開

宋代錢幣上的書法之美

中國的貨幣

經過秦始皇的統一,演進至宋代

多以圓形方孔的銅錢和鐵錢為主

而宋代錢幣上的書法之美

一直為錢幣界人士津津樂道

在這個空氣中都瀰漫著藝術氣息的時代

錢幣上的書法呈現出字體變化多、活潑的特點

下圖展示的6枚錢幣

就分別使用了6種不同的字體

使原本用於流通的貨幣顯現出一種雅緻之美

其中給人印象最深的

還是錢幣上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

有意思的是,同樣是瘦金體

崇寧初年趙佶20餘歲時所寫的書法

字體瘦硬,是典型的鐵畫銀鉤

書者的精力從圖中這枚

崇寧通寶的字裡行間沖溢而出

而到大觀年間他30歲時

大概人也逐漸老成,字體圓潤起來

再往後到宣和年間,他40多歲

此時的瘦金體便暮氣沉沉、了無勁道

攝影 / 博開

遺憾的是,錢幣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從藝術角度而言,越是豐富多彩越好,但從貨幣經濟的角度來看,變化越少人們的經濟生活就越穩定。

這正是為什麼漢代五銖錢能成為經濟史上最成功的錢幣,而宋代錢幣卻只能在藝術史上留名、在經濟上卻意味著不穩定的原因。

中統元寶交鈔:從錢到「紙」

中統元寶交鈔是中統元年(1260年)

元朝第一次統一全國法定貨幣時

印製的紙幣,以絲為本位

它也是中國現存的

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發行的紙幣實物

中國的幣制,自五代以後的300餘年間

一直處在混亂的狀態之下

中統元寶交鈔的出現

在幣制上帶來的久已需要的統一

中統元年發行中統鈔7萬餘錠

第二年發行近4萬錠

14年後的至元十一年(1274年)

逐步增加到24萬錠

「如捧破釜,惟恐失墜」般的謹慎

培育了中統鈔的社會信用

然而至元十三年(1276年)

戰爭導致了元朝國用不足

政府只得冒險增加中統鈔的發行量

中統鈔的發行猛增為141萬錠

政府開始濫用其辛苦建立起的信用

中統鈔的幣值每況愈下

▲左邊這張經歷了近800年滄桑的元代中統元寶交鈔紙幣,或許見證過元代的興盛強大,也見證了元代末期通貨膨脹後國家的混亂與衰亡。右邊這張紙幣為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開始印行的至元通行寶鈔,與此前發行的中統元寶交鈔並行。(攝影 / 博開)

思 考

你對錢幣還有什麼了解呢?

內容節選自:

《中華遺產》2011年01月

撰文 / 段洪剛 攝影 / 博開

責任編輯 / 戴瑩 圖片編輯 / 余榮培

微信編輯、排版 / 村口王師傅

往期知識

別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地理 的精彩文章:

你能分清這些動物嗎?
魯冰花是什麼花

TAG:中國國家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