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極地動物如何在極寒黑暗中度過數月(海洋版)

極地動物如何在極寒黑暗中度過數月(海洋版)

極地動物如何在極寒黑暗中度過數月(海洋版)
credit:123RF


極夜下的海洋曾被人們認為是一個貧瘠的、休眠的地方。畢竟,沒有陽光浮游植物就無法生長。這些藻類和其他光合生物為海洋動物提供食物,比如磷蝦,而磷蝦反過來又成為大型食肉動物的午餐。


「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人過去都認為,極夜期是一個沒有生物活動的時期。」Berge說,「這種觀點現在已經徹底改變了!」2007年,Berge偶然發現了在極夜期間,海洋中有多麼的繁忙。那年冬天,他的聲響感測器捕捉到了浮遊動物在挪威和北極之間的斯瓦爾巴特群島附近水域來回遊動的證據。

這種大規模的遊動發生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這些微小的生物夜裡漂浮在海面上覓食,白天則撤退到較深的水域以躲避捕食者。這種現象被稱為「晝夜垂直遷移」,可能是地球上規模最大的日遷移。但沒有人能想到這在黑暗中仍能進行下去。


Berge和他的同事們已經觀察到,在冬季,這種遷移依賴於月球的光照。他們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寫道:「就像神話中的狼人的狩獵行為是由月光碟機動的,我們的數據揭示了一種由月光碟機動的真實遷移。」然而,這些小動物吃的東西,以及它們一直返回海面的原因,仍不太清楚。


年復一年,Berge和他的團隊在極夜時返回海洋,探查海洋動物的行動。在海面以下20到40碼處,發光浮游生物發出的光比月光和任何太陽所發出的昏暗光線更亮。磷蝦敏感的眼睛在冬日的黑暗中得以充分地發揮作用。當缺乏新鮮的浮游植物時,扇貝以漂浮的岩屑為食。


還有更大的動物,包括成群的水母、蝦、北極鱈魚和魷魚等。科學家們甚至還見過海鳥潛入水中捕捉它們的「晚餐」。更重要的是,它們能填飽肚子。「它們每天一起捕食」,Berge說。「在我看來,一個小海雀或海鳩,在短短几個小時內就被發現並吃掉食物,這就是一個生態系統正常運轉的最明顯的證據。」

鳥兒們在黑暗中仍在設法尋找食物。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在捕食時不需要光線——海鴉和海雀會被潛水燈和港燈所吸引。


然而,對於其他動物來說,人造光源實際上是一種麻煩。Berge和他的同事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1月10日發表的報道中說:「即使是小型研究船的柔和光線也足以讓浮遊動物逃離。」「這是因為它們會本能地保持與環境的協調一致——它們能感知非常微小的光線變化並做出反應。」「這意味著,他們會『預先逃離』突然且明亮的人造光源。」


研究人員派出了一個機器人皮艇,記錄了浮遊動物在船投射出的光線範圍內外的行動。事實證明,浮遊動物為了逃離非自然光線會游到水下大約80碼的深度。這表明在極夜期間,北冰洋中的生命活動甚至比科學家們能追蹤到的還要多。


本文譯自 popsci.com,由譯者 張格拉底藝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日本特有的「屍體旅館」
利用脸书上的信息来确定关键免疫人群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