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若不是這三人 中國不至於落後挨打近一百年 兩個是開國皇帝

若不是這三人 中國不至於落後挨打近一百年 兩個是開國皇帝

說到「閉關鎖國」,很多人第一時間一定會想到這是封建王朝末期清朝的「國策」,其實,在清朝之前的明朝和宋朝,就早已開始了「閉關鎖國」,而這也是由兩位大家耳熟能詳的皇帝頒布並開始的,前後約290年,而清朝的鎖國政策實際上只是前兩朝的有意或無意的延續,也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宋朝自宋太宗趙光義時便開始了全面海禁,對,沒錯,就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弟弟。據《宋史》里的《太宗本紀》記載,雍熙二年(985年)九月趙光義「禁海賈」,又據《宋史·食貨志》記載,趙光義於太平興國初年(976年)規定私自與海外諸國貿易者,滿一百錢以上判罪論處,十五貫以上就在臉上刺字發配流放到海島,也就是說趙光義不止是全面禁止海外貿易,甚至連陸上與外國貿易也全面禁止,他還並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作為一項長期國策來實行。淳化五年(994年)還特意重申禁令,懲罰的法令也十分嚴酷,滿一百錢就屬於犯罪,超出十五貫就要在臉上刺字發配流放到海島;後來又規定四貫以上判一年徒刑,二十貫臉上刺字發配當地當役兵。直到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才取消禁令。而這,前後已有94年「閉關鎖國」,這種政策帶來的國家整體落後,僅從當年的貨幣發行量上就能體現出來。太宗時期,每年鑄幣八十萬貫。到神宗熙寧六年,已達六百餘萬貫。試想若沒有「禁海賈」,可能神宗熙寧時期,貨幣發行量至少遠超六百餘萬貫。而北南兩宋時期經常受外地侵擾,不能不說和宋太宗趙光義的「閉關鎖國」政策沒有根本關係。實際上,趙光義雖是宋朝第二任皇帝,但也是一路隨著哥哥趙匡胤打的天下,幕後主持比較多,從這一點來講,也算得上是宋朝的開國皇帝之一。

到了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為防沿海軍閥餘黨與海盜滋擾,下令實施自元朝開始的海禁政策 。為了防止沿海反叛勢力私通倭寇,洪武三年(1370年),明廷「罷太倉黃渡市舶司」; 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頒布「禁海令」,規定:「……仍禁瀕海民不得私出海」;洪武七年(1374年),明朝撤銷了自唐朝起就存在的負責海外貿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今寧波)、廣東廣州三處市舶司。明朝海禁時期規定人民不但「片板不許入海」,甚至民船造得稍大一些就是違法。早期海禁的主要對象是商業(商禁),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也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進貢除外)。明永樂年間,雖然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但是放開的只是朝貢貿易,民間私人仍然不準出海。而後隨著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嚴格,雖起到了自我保護的作用,但大大阻礙了中外民眾知識交流發展。

到了隆慶年間明朝政府重新調整政策,允許民間赴海外通商,隆慶元年(1567年),福建巡撫涂澤民上書曰「請開市舶,易私販為公販」(私販指走私商,公販指合法商人)。同年,隆慶皇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海禁的解除為中外貿易與交流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局面。但從洪武到隆慶年間也已經過去了197年左右,所以任何一個社會制度,如果不能滿足理性討論和言論自由,阻礙了信息的自由流動,那麼「知識」就會開始腐化,變質,墮落——也就是說,癌症化的「知識」所產生的臭氣,遠超過產生的營養。

所以任何一個社會制度,如果不能滿足理性討論和言論自由,阻礙了信息的自由流動,那麼「知識」就會開始腐化,變質,墮落——也就是說,癌症化的「知識」所產生的臭氣,遠超過產生的營養。若論三個人在中國近一千年的最拖後腿,那必究是宋太宗趙光義,明太祖朱元璋和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這三人了。而明宋兩朝的近291年閉關鎖國才是中國近一百年完全落後挨打的罪魁禍首。(本文只代表小編本人有限史料內搜集整理的資料和代表自己觀點的文章,如有高見,還請指點指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網路言情作者百家觀察指南(八十八)蓮靜竹衣
一代梟雄陳友亮墓再現天日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