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誤將豌豆吸入氣管 卡在肺里情況危急
春節大假在即,滿桌的美味任誰都難已抵擋誘惑,但是對於老人來說,吃飯時一定要小心!近日,家住大邑縣87歲的李明(化名),吃飯時誤將豌豆吸入氣管,並卡在了肺上,被家人緊急送到當地醫院,但入院三天,想多種辦法,醫生仍未將豌豆取出,大爺病情加重不得已轉入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呼吸內科。
醫生提醒廣大市民,特別是兒童、老年人,在進食食物時,一定要細嚼慢咽,避免邊進食邊說話,食用果凍、堅果、豆類、帶骨的肉製品尤其需要小心,避免發生卡喉、誤吸等癥狀。
誤將豌豆吸入氣管 住院3天異物沒能取出
87歲的李大爺,家住大邑縣,雖然年齡偏大但平常胃口還算不錯,上周的一天,他正吃著飯,可吃著吃著一不留神就吸了點兒什麼進去,頓時一陣劇烈的咳嗽,家人趕緊把他送到當地醫院。
醫生檢查發現,大爺是誤吸了一個圓圓的東西。此時家人回憶,圓圓的應該是豌豆,因為當天菜品就有豌豆。可讓醫生著急的是,豌豆已經從李大爺的氣管下到他的左肺上葉,要取出來難度非常大。醫生立即安排李大爺入院,並想辦法為他取出異物。遺憾的是,經過3天的治療和嘗試取異物,異物仍然卡在李大爺的肺上。由於這顆豌豆,李大爺已經出現明顯的呼吸不暢、劇烈咳嗽有膿痰,還伴有吼喘,情況十分危急。
立即轉入五醫院 纖支鏡下一小時取出異物
就在上周六上午,李大爺被轉入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呼吸內科,經過檢查發現,這顆豌豆已經卡在左肺葉上,必須立即取出。
但是,擺在醫生面前的,是一道道難關。李大爺已經87歲高齡,病情如此危急的情況下,能不能承受氣管鏡?若是全麻下行氣管鏡檢查,血氧飽和度這麼低,能否度過麻醉關?如果是普通麻醉,那病員嗆咳加重不配合會不會導致中途停止?會不會導致缺氧加重?
但大爺病情危重,容不得醫生考慮太久。醫生決定普通麻醉下操作,並立即向家屬反覆交代病情及術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在纖支鏡下,醫生髮現豌豆經過前期夾取後,表面已有部分被夾碎。豌豆本為圓形,表面光滑,體積大且不好固定。在夾取過程中,大爺一直嗆咳,肺部感染黃膿痰多,又數倍增加了夾取難度。
經過多位醫生合力配合,15分鐘後,異物終於鬆動!醫護人員繼續將病人翻身,俯身拍背,10分鐘後異物終於被夾出。手術成功!
醫生提醒:
食物卡喉 知道這些急救辦法可以救命
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陳梅提醒廣大市民,特別是兒童、老年人,在進食食物時,一定要細嚼慢咽,避免邊進食邊說話,食用果凍、堅果、豆類、帶骨的肉製品尤其需要小心,避免發生卡喉、誤吸等癥狀!
若不小心發生食物卡喉,那一定要記住以下急救方法:如清醒病員可採用立位或坐位,施救者站在病人背後,雙臂環抱病人,一手握拳,使拇指掌關節突出點頂住病人腹部正中臍上部位,另一隻手的手掌壓在拳頭上,連續快速向內、向上推壓衝擊6-10次。昏迷倒地的病人採用仰卧位,施救者騎跨在病人髖部,按上法推壓衝擊臍上部位。這一急救法又被稱為「餘氣衝擊法」。如果無效,隔幾秒鐘後,可重複操作一次,造成人為的咳嗽,將堵塞的食物團塊衝出氣道。
該方法還可以用來自救。如果發生食物阻塞氣管時,旁邊無人,或即使有人,病人往往已不能說話呼救,病人必須迅速利用兩三分鐘左右神志尚清醒的時間自救。此時可自己取立位姿勢,下巴抬起,使氣管變直,然後使腹部上端(劍突下,俗稱心窩部)靠在一張椅子的背部頂端或桌子的邊緣,或陽台欄杆轉角,突然對胸腔上方猛力施加壓力,也會取得同樣的效果;氣管食物被衝出。如上述操作不行,及時撥打120。
宋建琴 封面新聞記者 寧芝


※銀行理財收益穩中走高
※金盾股份:40億入股樂視非事實 周建燦股票繼承方案尚未確定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