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英共建「一帶一路」將再現「亞投行效應」

中英共建「一帶一路」將再現「亞投行效應」

王義桅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日前開啟首次正式訪華之旅。對中英關係而言,2018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輿論期待雙方在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互利合作,共同打造中英關係「黃金時代」升級版。

特蕾莎·梅訪華,中英如何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加強務實合作被認為是重要議題之一。2015年3月,英國不顧美國的反對在西方世界中率先加入了亞投行,具有風向標意義,所以特蕾莎·梅此次中國行,又給外界許多新的想像。

回溯近些年中國與英國以及其他西方國家展開合作,「國際規則」時不時被人拿來說事。比如一些論調認為,「一帶一路」不夠開放透明,中國意在藉此擴張勢力,建立自己主導的規則和準則。在筆者看來,這著實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覺。眾所周知,「一帶一路」遵循市場原則、國際標準,倡導共商、共建、共享。有事大家商量著辦,根本不存在「一言堂」,何談中國建立自己的規則?就拿亞投行來說,其主要結算貨幣是美元,並始終堅持「精簡、廉潔、綠色」的高標準。正如上世紀60年代成立的亞行不會對世界銀行造成衝擊一樣,亞投行也不會對現有金融體系造成衝擊。

樂於拿「國際規則」做文章,動輒給中國的行動扣上「破壞規則」之類帽子,反映一些西方國家不習慣、不甘心中國影響世界,不認可、不看好中國發展模式,也擔心中國輸出自己的方案。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有針對性地指出,中國的成功不是簡單複製發展模式,而是走符合自身國情發展道路的結果。

中國模式的核心是「有為政府+有效市場」,「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並重,但最終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這種「另闢蹊徑」,解決了市場失靈、市場失位、市場失真等自由市場經濟解決不了的難題,給那些市場經濟未充分發展起來的國家走工業化道路,展示了另一種選擇。基於這份現實體會,我們鼓勵各國實事求是,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共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些西方國家的焦慮,也源於他們對自身窘境缺乏理性客觀的認識。有句話說,「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然而不管我們是否願意,中西兩種發展模式註定要時常被拿來對比。

具有全球眼光和實用主義精神的英國人,對華態度在西方大國里是最積極的,所謂「國際規則」根本不是雙方合作的現實障礙。但中國畢竟是首次提出全球合作倡議,英國對「一帶一路」的認識將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其間,中美地緣、國際體系競爭,以及環境、勞工標準等等,都是客觀存在的不確定性因素,雙方還需要溝通對話、增信釋疑。「一帶一路」建設要充分利用國際市場資源,必須爭取發達國家的參與。以熱情和誠意推動中英合作,從而撬動其他西方大國再現「亞投行效應」,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日報 的精彩文章:

小夥子搶救暈倒路人獲贊
北京初雪靜悄悄……雪小痕輕,你看到了嗎?

TAG: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