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一生隨劉備南征北戰,深受重用,卻被諸葛亮稱「頭生反骨」,究竟是冤枉還是事實?

他一生隨劉備南征北戰,深受重用,卻被諸葛亮稱「頭生反骨」,究竟是冤枉還是事實?

三國時期有這樣一位將軍,演義中一出道便被諸葛亮污為頭生反骨,是個叛徒的材料,但他一生隨劉備南征北戰,並深受劉備重用,乃至超過義弟張飛,從未起過叛變之心。及至到最後,他也沒有北降曹操,東降孫吳,卻被馬岱殺死,還被夷了三族,成為三國時期千古第一大冤案,他就是蜀漢大將魏延。

從打雜小兵到鎮守一方的軍區司令員,魏延在短短數年之間就完成了自己事業的三級跳。當然,急劇地躥紅也使魏延的個人心態發生了微妙變化,權力如此唾手可得,魏延不禁有些飄飄然起來。不過,魏延的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隨著「老闆」劉備伐吳失敗,身死白帝城,蜀國的實權人物,也由劉備變成了諸葛亮。

魏延對於劉備的這份忠心,卻被諸葛亮污為「頭生反骨」,按諸葛亮的邏輯,魏延既便伺侯的是一個廢物,是一個昏君、暴君,是一個國家蠹蟲,也應為其盡忠,否則就是「頭生反骨」,天理何在啊?三國時代,良禽擇木而棲,臣擇主而事,忠義如關羽,也曾投降過曹操,趙雲也曾幾易其主,諸葛亮怎麼不說他們頭生反骨呢?所以,說魏延頭生反骨,實在是先入為主,對魏延的偏見、成見了。

比諸葛亮高明的是,劉備是慧眼識人用人的帝王之才。劉備看中了魏延是個人才,破格任用;看馬謖「言過其實,不堪大用」。事實上,不管是劉備,還是諸葛亮,在歷史上對魏延都是非常重用的,劉備稱帝後,加封魏延為鎮北將軍。北方是曹操,劉備用魏延鎮曹操之意也。劉備去世後,劉禪繼位,加封魏延為都亭侯。魏延在劉禪繼位後的建興元年就封侯了,可見朝廷對他的重視,自然這是與其戰功顯赫分不開的。諸葛亮駐軍漢中時,對魏延也是相當重用的,任命魏延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魏延是有「假節」之權的,假節代表一種權力與名望,魏延有假節之權,說明不管是劉禪皇帝,還是丞相諸葛亮,相當一段時期是非常信任魏延的。所以魏延與諸葛亮的合作,也有一段「蜜月期」。魏延與諸葛亮的分歧,反映在伐魏的戰略戰術上出現不同。魏延主張出奇兵,諸葛亮主張謹慎穩重用兵。

魏延的性格,頗象關羽。關羽是「為世虎臣,剛而自矜」,魏延是「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二人其實同敗在「自矜、矜高上」。因為這個性格缺陷,關羽有朝廷中沒有什麼好朋友,除了劉備、張飛以外,所以最後他敗走麥城時,糜芳、傅士仁投降東吳,劉封、孟達見死不救,諸葛亮竟也未發一兵。魏延也是一樣,當他與楊儀發生意見分歧時,各自上表狀告對方謀反,但朝中大臣卻沒有一個替他說話的。魏延雖然軍事上行,但在朝中沒有得到「人心」,他人生的失敗,就在於此。

諸葛亮去世後,魏延認為自己等來了機會,他是軍事上的二把手,諸葛亮死了,他認為憑自己的資歷、威望、軍事指揮藝術能力,代替諸葛亮的地位理所應當,但最後諸葛亮卻讓他的政敵楊儀自代,這給魏延當頭潑了一瓢冷水。楊儀按諸葛亮臨終前的命令撤軍,魏延卻說:「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魏延不但不服從楊儀的命令,而且公開蔑視主帥。

你再看不起楊儀,那是國家的軍事統帥啊,殺楊儀等同抗旨不遵,所以他的部下沒有跟著他造反,所以一轟而散。堂堂大將魏延,最後竟然成為了孤家寡人,被馬岱所殺。魏延冤嗎?一點不冤。在人生的最後,他因為個人私怨,雖未投降,形同造反。他不是死在投降曹魏上,而是死在軍人不執行命令上,死在抗旨不遵上。這樣的軍人,豈不令皇帝擔心?不但害了他自己,而且害了家人。魏延被夷滅三族,成歷史最大遺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橙子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上最會裝的人,臨死前還做著當皇上的美夢,妻子大怒,就連皇帝都笑了
史上最強「越獄之王」,成功越獄4次,因為關在監獄多年而不適應社會,竟然主動回監獄

TAG:小橙子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