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日反導試驗又失敗了,戰鬥民族笑了……

美日反導試驗又失敗了,戰鬥民族笑了……

原標題:美日反導試驗又失敗了,戰鬥民族笑了……



美日聯合研發的反導系統又發射失敗了……


根據美國《星條旗報》網站的最新報道,五角大樓導彈防禦局公布,當地時間1月31日早晨,美日聯合研發的「標準-3」Block2A攔截導彈1在夏威夷的攔截測試中失敗,導彈未能攔截目標。


對這次失敗,美國導彈防禦局說「我們拒絕評論」,五角大樓還直接要求不準談論此事。


「標準-3」Block2A導彈是美日共同開發、雷神公司生產的改良型攔截導彈,他們所聲稱的目標是,「應對朝鮮和其他國家不斷增長的導彈威脅」。美日都對這款導彈也寄予厚望,指著它去攔截朝鮮的中遠程導彈。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還是有點骨感,「標準-3」Block2A導彈的實際表現比較坎坷。



去年2月,這型反導試驗第一次成功攔截目標,但在之後6月的另一次試驗中,美國海軍驅逐艦在夏威夷海域試射同款導彈,卻未能攔截目標,當時給出的理由是,導彈沒問題,是海軍操作員操作失誤了。但如今1月31日導彈再次攔截失敗,著實能扎心了。


近來不論是攔截還是預警,美日的反導網都出了好些幺蛾子。比如夏威夷「這不是演習!」的導彈警報,那半小時讓多少人看透了人生……


這之後幾天,日本有樣學樣的不了美國的後塵,NHK電視台發布了這樣一條警報:「朝鮮疑似發射一枚導彈。政府提醒:前往建築物內或地下室避難。」5分鐘後,又來一條:「先前發布的朝鮮導彈消息有誤。政府警報解除。」



NHK電視台對於誤報導彈發射信息在官網上做出的道歉聲明


來源:NHK電視台

狼來了一次又一次,那如果核導彈真的來了,這些國家應當如何去應對呢?看看人戰鬥民族是怎麼做的吧。


作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戰鬥民族,蘇聯/俄羅斯在導彈對導彈這樣針尖對麥芒的鬥爭中,是出了名的剛。聽說你妄圖通過一次核打擊就讓我毫無還手之力?我用這樣的核反擊告訴你什麼叫「後悔」。



其實早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蘇聯在廣闊的國土上就已經建設了多個地面和地下代號為「卡茲別克山」的初次核反擊指揮所,這些指揮所承擔了在當時冷戰環境下可能爆發的核戰爭之時蘇聯全境以及下屬全部的自動核武器攻擊以及反擊活動。



卡茲別克山是喬治亞境內的大高加索山脈最高峰之一。


而如果這些指揮所在一次核打擊中被摧毀殆盡,那麼蘇聯還有餘力啟動二次核打擊系統嗎?事實上蘇聯人也考慮到了這一可能性,為了奉行「死也要拉你墊背」這一指導方針。蘇聯人開發了也許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二次全自動核反擊系統,這個系統被稱為「圓周」。


圓周系統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開始研製,由於當時正處於美國與蘇聯的冷戰高峰期。當時隨著美國洲際彈道導彈技術不斷的發展,未來可能會具備在初次核打擊即可摧毀敵方的能力,因此蘇聯迫切需要一種可以存活於核打擊之後進行反擊的系統,這種系統可以在無人職守的情況下進行全自動運作,也就是說,哪怕指揮人員悉數死亡,這套系統仍舊可以自動發出指令指揮剩餘的路基核彈發射井按照預先設定好的參數激活發射。



一張圖說明圓周系統如何攻擊:

1、 蘇聯在烏拉爾山脈設置了超級計算機以及幾千個感測器所組成的龐大區域網絡,感測器對周邊環境進行採樣並反饋數據到計算機進行分析,並做出是否要對敵人實行核打擊的決定;


2、 隱藏在烏拉爾山脈的指揮導彈從隱蔽發射井升空,沿蘇聯全境上空飛行並發射信號,激活隱蔽在蘇聯境內的所有陸基固定和鐵路、公路機動核彈發射指令;


3、 「死亡之手」自動反擊系統開啟,核彈起飛攻擊敵方。



如同《指環王:王者歸來》中剛鐸向洛汗國烽火傳遞信號一樣,蘇聯「圓周」系統也採用了類似的理念,但傳遞信號的並不是一座座矗立在高山之巔的烽火台,而是一顆顆載有大功率信號發射彈頭的彈道導彈。



「圓周」核反擊系統所使用的15a11指揮導彈,是在MR UR-100(北約代號SS-17)洲際彈道導彈的基礎之上完成的,射程約為一萬公里,可攜帶大約2.5噸重的彈頭對敵方進行打擊,較大的載荷也有助於蘇聯將其作為大型信號彈頭的載彈。


連信號彈都這麼驚為天人,那麼這些被激活的導彈又是什麼樣子呢?事實上作為蘇聯,以及現在俄羅斯核武庫內的重要一環,那些被部署在各地的龐大陸基彈道導彈發射井和於各地神出鬼沒的機動導彈載具則顯得更為可怕。



R-36M彈道導彈,北約代號:SS-18 「撒旦」


RT-23UTTKH鐵路作戰導彈武器系統。


從北約為這兩型導彈起的代號來看,西方國家是相當懼怕他們的,作為當時蘇聯陸基戰備核力量的主力彈道導彈,這兩型導彈在射程、載荷、多彈頭技術上都和他們的前輩相比取得了極大進步。


僅就SS-18而言,採用大推力液體燃料的RD-263發動機可使得該型導彈彈頭載荷在7.5噸的情況下射程也可以達到驚人的16000公里,而該彈在理論上可以運載大約40枚核彈頭,這一逆天的性能也使得該彈在美蘇互簽的《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時作為被重點關照的對象。在該條約簽署之後,俄羅斯將其所攜帶的彈頭數量減少到10枚,不過相對應的,這型導彈上添加的幾十個假彈頭作為突防誘餌可以欺騙對方的防禦系統。



SS-18導彈發射場景,在未受限制之前這種導彈攜帶的分導彈頭可以一發毀掉大半個歐洲國家


而對於更加強調機動的RT-23UTTKH系統就是大名鼎鼎的「導彈列車」,由三台機車牽引,六到八節全封閉的車廂和四到五節支援車廂共同組成,而導彈的運載數量也隨著列車加挂車廂的的數量相關,大多數為三到四枚,最初服役的型號是RT-23彈道導彈,北約代號SS-24「手術刀」。


該彈相對輕便,採用固體燃料發射,射程比SS-18略小但仍舊達到了驚人的13000千米,而這種導彈和前文的ss-18導彈相同,雖然載荷略小(3.6噸左右)但也可以採用多彈頭髮射,內部可運載8~10枚分導彈頭,再加上鐵路列車作為運載工具,一旦核大戰開啟,這些導彈列車即可依靠俄羅斯自身的鐵路進行戰備機動,消失於密密麻麻的鐵路網中。



TsN11-Kh3-0重型4×4軸貨車,120噸載重,其運載RT23導彈長21米,寬2.35米。

通常情況下,一列運載著RT-23的導彈列車,一晝夜的機動距離大約1000公里左右,假如美國要想始終保持對這列火車的跟蹤監視,就必須同時動用幾百顆偵察衛星,而這在當時的條件下顯然是完全不可能的。



處於模擬發射的導彈列車,在收起導彈時外觀與普通列車無異。


看到這裡,大家會不會頭皮發麻?要是管這套系統的毛子哪天伏特加喝多了,真的一瓶子砸到這套系統上,然後……



其實這套系統平時都是半休眠的,只有當高層預測即將發射核大戰的時候,該系統才會被激活,而這套系統在被激活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向指揮所反饋消息,在接收不到消息並且埋設在四面八方的系統感測器檢測到了核爆的振動之後才會判斷發射信號導彈激活全境的陸基核武發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局座召忠 的精彩文章:

剛剛,收到了來自戰忽局的一條指令
【軍武大本營】紅海行動:中國就應該拍出這樣的軍事大片!

TAG:局座召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