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永久中立、四種官方語言、全民公投、集體領導、最愛動物——10分鐘了解瑞士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永久中立、四種官方語言、全民公投、集體領導、最愛動物——10分鐘了解瑞士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瑞士地理位置圖

瑞士,全稱瑞士聯邦,國土面積4.13萬平方公里(比台灣略大),北鄰德國,西鄰法國,南鄰義大利,東鄰奧地利和列支敦斯登。全境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有「歐洲屋脊」之稱;瑞士旅遊資源豐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現代瑞士的誕生卻並不完全是瑞士人自己的意願,現代瑞士脫胎於拿破崙建立的「海爾維第共和國」,其目的是在自由新教和天主教世界的中間地帶建立一個緩衝國。歐洲大陸戰火紛飛,大家都樂見難以跨越的阿爾卑斯山區出現一個可以斡旋、調解糾紛的中立空間。因此,從建立之初,瑞士便陰錯陽差地擁有了其他國家所不具有的屬性:多語言、國際化和中立性。

【永久中立國】

日內瓦萬國宮

瑞士為中歐永久中立國,中立的歷史相當悠久,自1815年以後從未被捲入過包括一戰和二戰在內任何大小的局部與國際戰爭。瑞士至2002年才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也是第一個以公民投票決定是否加入聯合國的國家。瑞士與大多數國家間有外交關係,歷史上也曾為其他國家調停。瑞士並非歐洲聯盟的會員國,而瑞士公民自1990年代起數次公民投票皆未通過加入歐洲聯盟的提案。

由於政治中立,許多國際組織將辦事處設於瑞士。瑞士為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及日內瓦公約的發源地,於2006年起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理事國。日內瓦萬國宮是聯合國的前身「國際聯盟」的總部所在地,現為聯合國駐日內瓦辦事處,又稱聯合國歐洲總部,為聯合國僅次於紐約總部的聯合國機構。

除了聯合國歐洲總部外,瑞士還設有其他聯合國機構如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勞工組織(ILO)、國際電信聯盟(ITU)、聯合國難民署(UNHCR)等,另有包括世界貿易組織在內約200個國際組織[69]。每年於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聚集全球商界及政界重要人士討論包括衛生保健及環境等重要議題。

此外,瑞士也是許多體育組織所在地,如日內瓦的國際籃球聯合會、尼永的歐洲足球協會聯盟、蘇黎世的國際足球聯合會及國際冰球聯合會、埃格勒的國際自行車聯盟、洛桑的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四種官方語言】

瑞士語區分布

瑞士人口823.55萬人(2014年),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不願意做德國人的德國人,不願意做法國人的法國人,以及不願意做義大利人的義大利人」,他們保留了各自民族的特點,又兼具了許多瑞士特有的屬性。法國大革命帶來的民族主義、自由主義與山民自由散漫的傳統完美結合,讓這些阿爾卑斯山區的人們崇尚自由、民主、獨立、地方自治,不願再委身於任何高度集權的中央政府,不管它是皇權、王權還是共和國。現代意義上的「瑞士人」和瑞士聯邦就此誕生。

瑞士以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及拉丁羅曼語4種語言為官方語言,居民中講德語的約佔65.6%,法語22.8%,義大利語8.4%,拉丁羅曼語0.6%,其他語言18.7%。瑞士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德語。26個州中有17個是德語州。西部地區主要講法語,有4個法語州:日內瓦、汝拉、納沙泰爾和沃州。有3個德法雙語州:伯爾尼、弗里堡和瓦萊州。

【集體領導制】

瑞士聯邦委員會是瑞士的國家行政機關,其中的七名委員各自掌管一個聯邦政府部門,並且在慣例上輪流擔任瑞士聯邦主席。瑞士聯邦主席並非瑞士的國家元首(全體委員會才是),即使近年來主席在外國進行官方訪問時,逐漸有被視為國家元首的態勢。不過一般來說,官方訪問實際上是由聯邦外交事務部所執行,訪問代表人是經由全體委員會成員認可產生。

每一位聯邦委員都掌管一個政府部門,職位相當於部長。而在口語上,他們也確實常被稱作部長。例如聯邦防衛、公民保護與體育部首長,就可稱作「國防部長」,即使實際上並沒有國防部的存在。且各部門的事務並非只由單一首長來處理,而是由全體委員會進行管理。

瑞士聯邦委員會是在1848年的聯邦憲法中所創立,此憲法將委員會定義為「邦聯中的最高行政與指揮機關」。當時瑞士的立憲民主制度仍未成熟,建國者們吸取了許多美國憲法中的聯邦制度,不過並未採取總統制,而是採用聯合領導。當時之所以採用聯合領導形式,是源於瑞士長久以來的傳統。從舊體制時期以及舊邦聯時期開始,就已經有菁英所組成的委員會擔任管理工作;另外較晚期的赫爾維蒂共和國,以及1830年代以後制定了自由憲法的各州政府,也有類似的制度可供依循。

在1959年的一場選舉中,聯邦委員會建立了一個延續許久的大聯合政府,其中的政黨比例多年不變,也稱為「神奇配方」(德文Zauberformel)。這個政黨比例大致對應於當時聯邦國會裡各政黨的勢力:自由民主黨(自民黨FDP)2席、基督教民主人民黨(基民黨CVP)2席、社會民主黨(社民黨SPS)2席、人民黨(人民黨SVP)1席。

【公民動議】

與代議製為主的世界主流不同,瑞士實行直接民主制,公民動議是公民直接參与政治決策的一種途徑。

任何瑞士公民都可通過動議提出新法案。但在通常情況下,動議一般由利益集團提出,而並非個人。如果能夠收集到十萬個支持提案的簽名,就可對該提案將進行全民投票。

瑞士的「全民公決」是全民投票通過或否訣國會已經通過的提案。任何反對新法律的個人或組織如能在官方發表後的100天內收集到5萬個簽名,該法規將有機會進行全民投票。如果新的立法是涉及到改變憲法,或是簽署任何不可廢除的國際條約,則必須通過全民投票才能通過(「強制全民公決」)。

在強制複決的情況下,提案必須通過「雙重多數」(即多數公民及多數州同時贊成)才能生效。瑞士26個州中的兩個-內阿彭策爾州(Appenzell Inner Rhodes)和格拉魯斯州(Glarus)-仍每年舉行露天的州民集會,公民可以親自就提案表決。

根據瑞士政府官方網站的數據,一個公民動議所需的費用約為15萬瑞郎。聯邦辦事處估算,組織和進行一個聯邦級全民公投需要700-800萬瑞郎(相當於4552-5202萬人民幣),而瑞士每年發起3-4次全民投票,從1848年起至今,瑞士已經辦過570多次全國性公投,其次數超過其他國家公投次數的總和。另外,與歐洲其他國家的公投相比,瑞士的公民投票似乎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其投票議題更貼近人民的生活。其他國家最常進行的議題和憲法制度相關,但瑞士自1940年以來的公投,針對道德生活、經濟社會方面的議題就佔了七成。

【半州制度】

瑞士政區圖

行政區劃分為三級——聯邦、州(半州)、市鎮。

全國由26個州組成(其中6個州為半州):蘇黎世、伯爾尼、盧塞恩、烏里、施維茨、上瓦爾登(半州)、下瓦爾登(半州)、格拉魯斯、楚格、弗里堡、索羅圖恩、巴塞爾城(半州)、巴塞爾鄉(半州)、沙夫豪森、外阿彭策爾(半州)、內阿彭策爾(半州)、聖加侖、格勞賓登、阿爾高、圖爾高、提契諾、沃州、瓦萊、紐沙泰爾、日內瓦、汝拉。

半州有另一種稱呼,叫做「擁有半個表決權的州」。所有半州都是從其他州或區域中分離出來:

翁特瓦爾登(德語Unterwalden):此地區在歷史記載中,總是被分成兩個半州,分別是上瓦爾登與下瓦爾登。

阿彭策爾州(德語Kanton Appenzell):1597年受宗教改革影響而分裂為外阿彭策爾半州與內阿彭策爾半州。

巴澤爾州(德語Kanton Basel):由於巴澤爾鄉村在1833年的一場叛變,使巴澤爾州分裂成巴澤爾城市半州與巴澤爾鄉村半州。

半州與其他的州皆擁有相同的制度、權利與義務,不過仍然有兩項差異:半州在瑞士聯邦國會的聯邦院中只有一個席次,而一般的州則有兩個;另外在需要多數人口與多數州同意才能通過表決的全國公民投票(稱為「雙重多數決」,如修憲)中,兩個半州同意等於一個州的同意。因此在這類以州為單位的公民投票中,「多數州」指的是超過23票的一半。

【發達工業】

瑞士手錶

瑞士軍刀

發達的銀行業無疑是瑞士重要的標誌之一,大家甚至普遍認為瑞士在二戰後的飛黃騰達、一躍成為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正是二戰賺取德國人黃金、侵吞猶太人資產的結果。然而,瑞士固然利用自己的中立地位避免了戰爭的摧殘,又通過戰爭中與交戰雙方的貿易小賺了一筆,但中立和金融卻並沒有直接導致瑞士的繁榮。

除了少量的水力資源(瑞士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程度高達84.1%,全國總裝機容量卻還比不上一個三峽),瑞士的自然資源極度貧乏。阿爾卑斯山可以觀光,卻少有耕地,更沒有什麼礦產。瑞士的富強依靠的是人力資源。

早期的歐洲戰亂為中立的瑞士帶來了會造表的法國移民、會算賬的義大利移民和會教書的德國移民,讓瑞士有了製造業、金融業和現代化的大學。後來,於十九世紀中葉才逐步建立並完善起來的高度發達的教育體系為瑞士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

豐富的人力資源和發達的金融業讓未經二戰炮火洗禮的歐洲窮國瑞士在戰後忽然走到了今天世界領先的位置。與刻板印象不同的是,瑞士經濟最重要的引擎並不是金融業,而是發達的製造業。奢侈品店裡的鐘錶和美國大兵身上的軍刀是瑞士製造業的名片,卻只是冰山一角。海平面下,瑞士的化工、製藥、食品、醫療器械、精密儀器、軍事工業(沒錯,中立國瑞士是軍火出口大國)均處於全球領先位置,許多中小企業更是佔據著同行業絕對塔尖的位置。

瑞士製造的陽光動力2號飛機完成了人類首次只依賴太陽能的環球飛行

瑞士ABB(世界四大機器人巨頭之一,其他三個是日本安川、德國庫卡和日本川崎重工)

【巧克力與諾貝爾獎】

人均諾貝爾獎數量(縱坐標)與巧克力消費量(橫坐標)的關係:所謂的相關性不代表因果性

你想知道哪一個國家是全世界巧克力的消費大國嗎?很多人會認為喜愛甜食的美國會是巧克力的消費大國。事實上,令人驚訝的是,瑞士才是全世界巧克力的第一消費國。根據2015年的統計數字顯示,一年瑞士人人均消費巧克力大約在20磅(約等於9千克),緊跟在後的巧克力消費大國則是德國、愛爾蘭、英國、挪威、丹麥和瑞典。

除了科學依據證實巧克力對人體健康有積極影響的一面外,早在2012年時,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煞弗蘭茨·麥瑟利(Franz Messerli )在研究「巧克力」和「諾貝爾獎」的關係時發現一個人的聰明程度與巧克力消費量有一定關係。無獨有偶,上述國家既是巧克力消費大國,也恰好是諾貝爾得獎者最多的幾個國家之一。於是,麥瑟利教授將兩者聯繫了起來。他的理論依據是巧克力成分中的糖和碳水化合物讓人在食用後感到興奮和愉快,長期食用巧克力的人在身體認知力上比一般不食用巧克力的人高。

【極端守時】

瑞士人「極端」守時,所有的站台都有計時器,精確寫著某一路車幾分鐘之後到達,所以瑞士人和你約了在哪裡見面會精確到幾時幾分。而且每一班車一周的時間表都會提前給出,比如周一到周四一天有幾班,什麼時候開什麼時候停運都非常清晰。

【世界上最愛動物法律】

2008年,瑞士頒布了世界上最為嚴厲的動物福利法。從中摘選出一些:

寵物主人不得修剪狗狗的尾毛,也不得在鳥籠底部墊砂紙。

小狗在出生 56 天之內不得與母狗分離。

鳥籠內必須配置供小鳥攀爬的橫杆。

不得將馬栓住,馬必須養在能接觸到其他馬匹的地方,使其能看見、聽見、嗅到其他的馬。

倉鼠必須成群飼養。由於雌性倉鼠在沒有雄性在場時會相互爭鬥,不鼓勵多隻雌性倉鼠一起飼養。理想情況下,應將每兩隻雌性倉鼠與一隻閹割過的雄性倉鼠混合飼養。

同樣的,長尾鸚鵡也應成雙成對飼養;偶數只鸚鵡不易打架而奇數只鸚鵡容易打架。

禁止使用控制型項圈(P字鏈)套狗。

貓咪必須能每天接觸到人;如果條件不允許,也需讓它們能接觸到其他貓咪。

飼養在封閉房屋中的狗,每天應有足夠的鍛煉;當條件允許,要帶到戶外鍛煉。

類似的法律條文還有數百之多。當然啦,寵物是允許出現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者人群聚集的地方的,包括商店,餐廳和大部分的旅館。那些禁止寵物進入的地方主要是食品相關商店,但店外往往會提供栓住寵物的地方。在肉店或雜貨店門口也隨處可見專為狗狗飲水的碗。

從2018年3月1日起,瑞士的餐廳大廚將龍蝦、螃蟹或其他貝類放入鍋里烹煮前,必須先把它們弄暈,讓它們感受不到沸水加身的痛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ap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map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