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關難過,相親又補一刀

年關難過,相親又補一刀

春風又綠江南岸,又到一年逼婚時。年關將近,前方有一大波高能相親,已被你媽提上日程。

然而說起相親,卻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剛需、第二春、槽點重災區、中老年人退休後「再就業」……各式各樣的標籤凸顯出人們對於相親這件事的複雜情感。

相親告訴我,30歲就只配嫁給「老實人」

一個朋友前陣子回老家,父母給她安排了一個相親對象,說是親戚介紹的,人很靠譜。也沒來得及進一步了解對方情況,就被趕鴨子上架去赴約。

見面後她才發現,對方是一位月收入6K的快遞員,而且整個吃飯過程下來,兩個人幾乎找不到共同話題。

GIF

就在驚聞這件事的好友正準備建議她稍微端正「三觀」、調整措辭、不要攜帶職業歧視時,她搶先一步強調,是圈子、興趣、物質條件等方方面面匹配度的問題,無關乎其他。並趁機炫耀了一下解釋說雖然自己985畢業,在一線城市互聯網公司拿著40多萬的年薪,買了房,但本質上也是靠勤勞致富,不可能歧視勞動者。

然而令她實在無法忍受的,是親戚們事後仍堅持認為他們「應該試試看」,還企圖繼續撮合,「他人很老實」、「你都30了也不能太挑」、「小伙現在收入是低了點,但你賺得多,兩個人可以一起奮鬥嘛」……

GIF

「30歲就只配嫁個「老實人」嗎?不相親還真不知道,這個世界對女性偏見這麼大」,說完,這位朋友無奈地嘆了口氣。

真愛需要量的積累——相親的數量

「相親?哪有那麼苦大仇深!」當我和坐在面前的「人贏」莉莉再次聊起這個話題,她表示大家對相親的偏見,比世界對女性的偏見還要大。

莉莉剛剛舉辦完婚禮,在遇到現在的先生之前,據說有PPT記載的相親歷史就有38次(她習慣把典型的相親經歷拿出來做案例分析,督促自己進步)。她聲稱年輕時也曾排斥相親,直到看到一句話——「為什麼你在找一生的伴侶時,付出的努力還沒有準備面試多?」頓覺醍醐灌頂,轉變態度,開始做PPT。

莉莉說,她也遇到過很多奇葩的相親對象,媽寶男、挖比特幣的、疑似搞電信詐騙的、一上來就問是不是處女的……最後都變成一個個奇妙的生活經歷。

「圈子太小,相親不過是一種擴大圈子的方式,換一種心態,甚至會發現最糟糕的相親對象身上,也有他的優點。畢竟你不需要跟相親對象的平均水平結婚,只需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個,我找到了。」

GIF

看著莉莉「上癮」的樣子,如果最後她因為沉迷於相親這項大規模的田野調查活動而去離婚,我也不會覺得意外。

當人們抵觸相親,他們在抵觸什麼?

通過詢問身邊一眾單身朋友,我發現他們當中有半數人不排斥相親並且有過相親的經歷,擴大圈子、對家庭嚮往、不想拒絕親戚朋友的好意是主要原因;

也有小部分人極度反感相親,並視之為「做人底線」不可突破,理由是追求佛系隨緣和純粹的愛情,更害怕受到來自介紹人用對象傳達的「人格侮辱」

還有一部分任性但幸福指數很高的朋友表示,「單身使我快樂,對,就是那些以為我們很可悲的人想像不到的快樂。想想當年要是聽長輩的話早點結婚的話,現在也差不多該離婚了,所以沒差」……

GIF

因而,嚮往家庭、主動相親的人,大多不會對這種方式產生抵觸;享受單身、擁有堅定生活態度的人也不會因「相親」感到困擾。而發生抵觸情緒的,往往是在親朋好友的催促下「被迫相親」,又因此對建立已久的自我認知產生動搖的人。

除了真正反感這種帶有強目的性的社交活動,人們抵觸相親往往是因為類似於「這像是一種對自身異性吸引力太弱的暗示」、「見到相親對象的那刻起,你就知道自己在介紹人心目中是個什麼貨色」之類的理由,他們害怕面對外界對於自己更高人設不予認同的事實。

但這種觀念其實站不住腳。舉個例子,有數據顯示,我國90%以上的未婚女青年集中在城市。大城市裡的大齡未婚女青年大多高知高薪,忙於工作,圈子不大,擇偶標準高,她們的「被剩下」與所謂的「異性緣差」並無關聯。

而對於被相親對象「人格侮辱」的論調也不能一概而論,「好心幫倒忙」、「病急亂投醫」的事常有。也許在介紹人的圈子裡,那個你看不上的對象,已經是他們能力上限所及,沒有必要過分解讀……

總而言之,結婚與否,以及和怎樣的人結婚,都是個人的選擇,相親只是為這些選擇提供了一個途徑。人若能夠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又何必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

最後,祝願大家都能按自己理想的方式去追求幸福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鄰居 的精彩文章:

TAG:鄰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