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順應天性是生長,對抗天性才是成長

順應天性是生長,對抗天性才是成長

1.

最近幾天在家教姐姐的孩子寫寒假作業。一開始我就給小朋友定了一個規矩,先把自己會做的題目做完,不會的題先跳過,最後我再統一給他講他不會的題目。

然後,我發現他先把數學作業做了,輪到語文作業的時候,就開始喊不會了。不是一個題不會,而是所有的都不會。

一開始,我帶著他讀題目,一道題一道題拆開了問他,發現大多數題他其實是會的,只是懶,其中有個別字不認識,他就不願意做。加上有我這個現成答案,他就更不想慢慢去做了。

我改變策略,讓他遇到不會讀的字自己翻字典。

一開始他也會去翻字典,掰著手指頭,嘴裡念著abcdefg,然後按著順序一頁一頁的去找。幾次之後,遇到的生詞越來越多,他開始磨磨蹭蹭,磨磨蹭蹭的玩玩鉛筆,摸摸桌子,亂七八糟的問我這個那個,就是不想去翻字典。

我想,也許翻字典太慢,學習反饋也慢,小朋友積極性就不高了。於是我決定升級「字典」。

我告訴他,做題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先用鉛筆圈出來,然後把這些不認識的字寫在一張空白紙上,我幫他標上拼音。下一次,如果再遇到不認識的字,先看這張紙上有沒有已經標過拼音的,如果有,就對照拼音讀題,如果沒有,就加上這個字,我再給他標拼音。

我以為,我節省了他翻字典的時間,他應該會更積極一點。我以為,他會在認識越來越多字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成就感和樂趣。然而,結果似乎並不是這樣的。

有了拼音,他開始拼每個字的拼音,有時候會拼不準,得及時糾正他,這不是什麼問題。出現的新問題是,一旦一句話有一半的字他不認識,即使給他標完拼音,他把每個字的拼音都拼過一遍,讀完後面他就忘記了前面,完整一句話他還是不知道什麼意思。

我告訴他,小朋友遇到新字,必然是要多讀幾遍才能理解的,讓他重複多讀幾遍。但才讀第二遍他就開始耍賴了,開始東摸摸西碰碰,反正不想讀下去了,再催他,他就開始嚎了「我還是讀不懂」、「太多了」、「我不想做作業」、「我要媽媽」……

最後我只能告訴他,逃避沒有用,不去面對,不去學,就永遠不會。沒有誰是天生就會的,不會就去學,這是唯一的解決方式

2.

其實,小朋友學習的樣子我很熟悉,高中的我和他如出一轍。

那時候,每天的作業布置下來,我也總是挑簡單的先完成,比如語文、政治、歷史之類寫幾個字的作業。

做完這些,我就開始磨蹭,我覺得數學、物理、英語之類對我很難,做哪一個都費勁,我開始逃避,拖延。拖延到晚自習快上完了,不做也得做了,不得已拿出來做,一邊做一邊心裡還想著「好難啊」、「不想做啊」、「怎樣才能會做啊」……心思完全不在題上。結果等到晚自習結束,也沒做幾個題。

如此重複就成了惡性循環,我越來越討厭數學、物理、英語,這幾科的成績也越來越差,最後直接影響高考成績。

想來,7歲的他和當時17歲的我也沒什麼區別,唯一的區別大概是,他覺得語文難,我覺得數學難。

給小朋友標拼音的方法,我也用過。

那時候,做英語閱讀理解,一篇文章很多單詞不認識,我就把文章中不認識的單詞圈出來,一個一個翻字典,再把中文意思寫下來,再去背去記。

這是一個打擊積極性的過程,因為,當你發現一篇文章有很大一部分單詞都不認識的時候,是一種極差的體驗。我堅持了一段時間,後來發現實在是枯燥又沒有成就感,最終還是放棄了。

所以至今我的英語也是爛的一塌糊塗。

3.

雖然從小的課本就教我們要迎難而上,但不得不說「畏難」才是是人的天性。

只是,即便「畏難」才是天性,我們也必須要對抗天性。因為成長的過程說殘酷一點,就是一個對抗天性的過程。

我曾經工作過的一個幼兒園有個理念「順應天性,自然生長」,到現在我仍然是贊同的。但我認為「順應天性」只是其中一部分,是溫柔的那一部分,而「對抗天性」則是另外那個殘酷的部分。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溫柔的環境成長,引導他的興趣、心性,給他可以犯錯的寬容,但殘酷的那一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不能奢望一個孩子對學習比對好吃的和好玩的更感興趣,我們不能任由他的心情說不想學就不學。身為成年人的我們尚不能控制自己那雙伸向手機的手,一個幾歲的孩子又怎麼可能獨自克制看電視、玩玩具、吃零食的天性呢?

我理解的「順應天性」還有另外一個意思,那就是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是有規律的,我們應該遵循規律。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如果錯過了季節,秋天就不會有收穫。同樣的,該學習的時候逃避了,偷懶了,未來的某一天遇到一個機會,也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別人拿走了。

蔡康永老師有一句話說得很深刻「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順應天性是生長,對抗天性才是成長。想成長,不想錯過未來的好風景,就必須忍過成長中的不適,然後迎難而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圓周聊電影 的精彩文章:

TAG:圓周聊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