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比特幣的商品與貨幣屬性

比特幣的商品與貨幣屬性

今天在微信和矽谷發燒友的朋友們討論了一下 「比特幣到底是商品還是貨幣」 的問題。討論的過程中沒有東方壓倒西風,一方一定要說服另一方的火藥味。整個過程,信息量非常大而且有質量,這裡總結一下和大家分享。

開始討論之前,我們努力達成一個小範圍的共識 -- 比特幣是數字黃金。這也是在加密貨幣社區裡面一個比較主流的觀點。大家可能對這個共識也有不同的觀點,我們就不在這裡展開討論了。

既然同意了比特幣是數字黃金,那比特幣商品屬性也就確認了。這也是比特幣期貨在 CME 等主流交易所交易的基礎。

討論的核心就是:

有著數字黃金屬性的比特幣,到底能不能同時具有貨幣屬性?或者有沒有可能成為我們日常經濟活動的支付手段?

如果做個類比,這個問題的本質就是:如果我們解決了黃金的物理限制(分割性、攜帶性、真偽性),那麼黃金有沒有可能對我們現有的法幣構成衝擊?

持 「不可以」 觀點的一方,主要原因如下:

「貨幣最重要的特性就是作為一般等價物,與其他商品之間有穩定的相對價格。也就是說,它的數量必須和一國的經濟產出水平一同起伏,這是人類社會特有的東西。但是任何商品(包括黃金、比特幣)它的數量有自己的變化規律,所以,相對價格不穩,也就不適和做貨幣了。

比特幣數量恆定,因此是長期通縮的。如果只有比特幣,由於幣會越來越值錢,人們就會選擇不生產,只存幣獲得更高的未來收益。消費的人減少消費,生產的人不借貸、不擴大生產,所有經濟活動陷入凋零。人們需要生活在一個溫和通脹的經濟環境下。溫和通脹給人積極的生活消費信號,長期研究表明,2%-3%的通脹對社會有好處的,像潤滑劑。」

這個觀點很有說服力,把通脹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也是很多國家的貨幣政策的核心目標。比特幣或黃金的確會造成通縮,現在經濟學上也沒有哪個國家的通縮是因為其減少了貨幣發行量造成的,所以這方面的研究很少。

既然找不到現代的例子,我們決定把扒一扒黃金從古到今在人類經濟活動的作用。它是不是一直是我們今天主要是作為價值儲存和避險資產在使用。

度娘一下黃金的歷史,第二個鏈接 http://huangjin.h.baike.com/article-112585.html 講的就是黃金在「金本位」時代對人類商品經濟作出的貢獻,也就是說,黃金在人類歷史上的確是作為貨幣使用過的。這裡我不重複文章裡面的細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一下。

我們主要討論一下近代最後一個金本位體制的建立和瓦解,希望能幫助我們對比特幣在人類未來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有一個更好的理解。

戰後金本位的建立:

1944 年 7 月,世界各過主要國家為了整頓國際性的金融紊亂狀況,各國在美布雷頓森林會議上達成協議,重新制訂黃金兌換制度,美元可以以固定匯率兌換成黃金,而其他會員國可以把黃金或美元作為其貨幣的後盾。也就是說,除了黃金以外、美元也可以作為價值儲備的一種方式。而美元則把黃金兌換率定位官價每 35 美元一盎司。這個布雷頓森林體制對戰後的經濟重建起來很大的作用。

布雷頓森林的瓦解

後來,由於美國的經濟和財政情況持續惡化,美國深陷越戰,財政赤字高達 200 億美金,而且當時國外政府手中的美金超過美國黃金儲備的 3 倍。1971 年 12 月以《史密森協定》為標誌,美元對黃金貶值,美聯儲拒絕向國外中央銀行出售黃金。至此,美元與黃金掛鉤的體制名存實亡。

金本位大概用了30年,最終以美國的毀約結束。

隨著布雷頓森林的瓦解,黃金退出歷史舞台,但這不是因為黃金本身的問題,而是因為以當今全球美元體系來講,只有去黃金化美國才能實現美元霸權,通過自身貨幣增發向傳球輸出通貨膨脹,這也是一開始美國承諾美元和黃金掛鉤可兌換而其後放棄承諾的主要原因。

所以布雷頓森林的瓦解不是因為它不是一個公平的制度,其瓦解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其不為美國國家利益服務。

綜上所述,我個人更偏向阻止比特幣變成貨幣和支付手段的主要原因,是其會對現有國際秩序造成巨大衝擊,無論是政府還是大型機構對此都沒有做好準備。

在可預期的未來,比特幣主要是展現其商品屬性。隨著支付成本的降低,社會接受程度提高, 其有可能在某些小的國家取代法幣,在更多的國家還是會緩慢對現有法幣系統造成衝擊,倒逼政府提高其法幣的質量,不然有可能被其民眾拋棄,從而在一個國家內部出現一個以比特幣為支付手段的影子經濟。

你覺得比特幣到底更具有貨幣屬性,還是商品屬性?歡迎留言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買了N種數字貨幣的你,「資產安全」和「隱私保護」怎麼得到保證?一
為什麼Facebook的Head of AI如此憎恨機器人Sophia?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