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菜根:區塊鏈進入深水區

陳菜根:區塊鏈進入深水區

菜根說:「區塊鏈時代的到來,讓個體在意識覺醒的同時,還讓他們掌握價值資產的擁有權和使用權。「

文 | 為友資本創始合伙人 陳菜根

一切都比想像的更快,一切都比想像的更複雜,一切又都比想像的更壯烈。當你從鏈圈和幣圈跳出來,開始站在歷史的高度去審視這場商業征戰時,或許,你會窺探到更多的景象。

在我的認知里,區塊鏈是一場「邊緣力量的崛起」,一如當年的草根逆襲一樣,它不但讓草根擁有了發聲的權力,還破天荒的給了草根以迅速積累財富的機會。當這波人有了聲音和財富,他們的地位可以跟高高在上者平起平坐了。

稍微觀察就不難發現,這股邊緣力量由點及體包括了:邊緣的個人、邊緣的項目、邊緣的機構和邊緣的國家。

第一、邊緣的個人

鬱郁不得志者,在現實中儲蓄了太多的壓抑,這些壓抑的情緒力量,在這場風口中統統轉化為了衝鋒的號角,時間和空間因此而扭曲,也因此喊出了「幣圈一天、人間一年」的口號。

第二、邊緣的項目

在BAT和TMD六座大山的壓抑下,瀕臨破產和停擺的創業項目,趁著手握幾百萬用戶的殘存勢力,在感受到了區塊鏈春風甘霖的洗涮後,迅速復燃,即使在股市上業績奇差、乃至退市的邊緣股票,也如久旱逢甘霖般、股價躥升。

第三、邊緣的投資機構

他們為了掩蓋尷尬的退出率,在年末希望給LP一個交代,也開始對區塊鏈進行了重倉,成績是斐然的,資本的趨利性助燃了區塊鏈的熊熊燃燒,邊緣機構也因此而扳回一局。

第四、邊緣的國家

由於其秩序太過寬鬆,他們鬆散的經濟策略給了邊緣生態以可乘之機,所以,部分小國家不斷用政策和消息面撩撥全球投資人的眼球,期待找回與大國機會均等的尊嚴。

當舊秩序板結時,垂死掙扎的種子就會渴盼一場雨露,哪怕只有一滴,它們也會煥發出內心的洪荒之力,瞬間把這滴雨露吹成燦爛的氣泡,直到引誘出江河湖海的大水漫灌,這就是邊緣力量的主流化過程。

相比於財富的瞬間聚集,區塊鏈給世界帶來的更大衝擊是:組織變革,即大家常說的生產關係改變。

移動互聯網喚醒了個體意識的崛起,使得傳統組織結構分崩離析,這也是諸位老闆怨聲載道的「90後難管」。其實不是新世界的人難管,而是你對組織變革和新人類的認知太膚淺了,你當年那套屢試不爽的組織管理方法,成了這個時代里的累贅。

尤其是區塊鏈時代的到來,個體意識覺醒的同時,個體還將掌握價值資產的擁有權和使用權,這為他們逃離原組織的束縛提供了更加強勁的動力

不是隊伍不好帶了,而是你的期望和規則蕭條冷落了,「Currency+Token+BlockChain」的組合開始成為新經濟世界的標準結構,而今的公司制度正在經受社區型商業組織的挑戰。

從現實的區塊鏈進程來看,在海量泡沫的掩護下,正規軍正在踏步入場,優質項目的數量也在激增,而且細分行業里的應用也比預期要快,資本的力量再次彰顯。遍覽這些項目的成長過程,大家都有個共同點,即依託區塊鏈技術,上來就搭建行業生態圈,而且是跨組織、跨國界的,這種降維打法玩傻了眾人。

與此同時,BAT和TMD受限於社會型企業的身份和既得利益的包袱,尚且不敢冒然跟進。但不得不承認,他們如果摘掉脖子上的頸項圈、脫掉華彩的制服,當下的區塊鏈項目仍然不堪一擊。幸運的是,眼下的邊緣力量仍然掌握著戰略先機,但這個窗口期不會太長,所以你才會看到區塊鏈從業者的晝夜狂奔。

區塊鏈經濟之所以能坐實,皆源於一個癥結的打開:代幣與法幣的掛鉤。它等於虛擬的區塊鏈世界,一下子映射到了現實世界,而且,由於該共識給越來越多的人以即時獎勵,更加鞏固了該共識的力量。這也意味著塵封已久的潘多拉魔盒被打開了,就像當年的改革開放一樣,太多的未知和變數,撲面而來。

喜劇和悲劇的交錯上演,會成為常態,勇敢的人看到希望,悲觀的人看到絕望,無動於衷的人被時代遺忘。

從「道法術器」的事物規律來看,更多人還掙扎於術(區塊鏈技術)和器(區塊鏈應用),而真正懂道識法者,鮮有其人。即使在這麼個高階的戰場里,參與者的認知段位依然決定了各自的生態地位,所以你才會看到芸芸眾生的覓食姿勢,這是絕大部分人渾然不覺的事實,但高處不勝寒,道法亦無常,此情此景,不全然是好風景,每個花開處,皆留下過傷痕。

區塊鏈的蜿蜒委蛇,並沒有脫離常識和規律,尤其是幣價的飛漲和暴跌,讓人誤以為換了天地,其實是每個人揣了太久的慣性思維,以致於讓自己忽略了一個事物運行的底層邏輯。

就比如幣和合約,作為最底層的商業元素,我們卻想當然的認為它們不可被challenge。在這個世界裡,會賺錢的聰明人太多,而願意冷靜下來揣摩賺錢本質的人,鮮有其人,如此的短視,又怎能蓄積推動行業進步的勢能呢?

當孫正義大聲疾呼「數字資產會成為人類最大的資產」時,我們不得不審視一下數字資產的本質,它其實把已有的物和行為,量化為數據並標價,然後在一個共識市場里進行流通。

受限於空間介質的固定性,現實世界裡的物和行為沒法充分量化,導致了流通成本過高,甚至使得很多正面行為變成了負債。

互聯網破天荒的把人的時間總量騰挪進了虛擬空間里,而且做了部分物和行為的數字化管理,推動了資產的數字化進程,怎奈規則制定者的中心化地位,人們的數字資產因為缺乏廣泛認可的信任機制,而導致了價值磨損和流通損耗。

當下的區塊鏈世界也許還處於一個魚龍混雜的蠻荒期,幸好的是,它因為分散式存儲、數字加密和智能合約等技術的推進,開始加固信任機制的力量。但該信任機制的打造,我們依然呼籲更多的可靠角色出現,尤其是政府信用背書的加持和服務職能的護航,這是區塊鏈生態的重要一環。

沒有邊界的風景,無異於置身失重的太空,即使再迷幻,也會讓人忐忑窒息。

圍繞區塊鏈經濟,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模型,叫做「分散式商業思想」,即:個體資產確權化、行為資產化和流通智能合約化。

第一,個體資產確權化

在區塊鏈經濟體里,每個人的數字資產都是獨一無二的,它的擁有權、使用權和交易權,統統屬於個體,而且每份資產都有一個加密的身份證,無法篡改、挪用和盜竊。

第二,行為資產化

數字資產除了ID、內容、物品等靜態形式之外,人的每個行為被量化資產,在區塊鏈經濟體里體現的淋漓盡致,就好比你的每個點贊和轉發動作,都會成為資產,被即時獎勵。

它從現實世界常見的行為負債(如你借錢給朋友,要賬時,朋友反而成了仇人),到互聯網世界裡的行為口碑(如你送外賣推高了外賣平台市值,只賺取了傭金,卻並未享受到平台市值的獎勵),再到區塊鏈世界裡的行為資產,這是一次踐行因果律的技術可能。

第三,流通智能合約化

在傳統經濟動作中,很多場景下的合約達成,都是博弈的過程,而且摻入了太多的第三方成本,導致了信任成本的增加和效率低下,而在區塊鏈世界裡,每個流通環節都是應用了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你做的每個承諾都是定死的,只可增加,不可篡改,並自動執行,這防止了現實合同中的推諉。

「分散式商業思想」闡釋了各細分行業的區塊鏈生態邏輯,一旦基於該邏輯的細分業態出現在現實生活中,互聯網將徹底成為過渡品,接踵而至的經濟全球化速度將更進一步。

如今,瞧不起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公司,如今也有可能步入暮年,畢竟他們骨子裡都填充著「公司制的基因」,作為當下行業的絕對霸主,他們立足的土壤正發生鬆動,至於何時傾倒,就看自己的執拗與鏈圈人瘋狗式打法的博弈了。

還是要警告這場變革的每個參與者,量力而行,隨時隨地知曉自己的坐標,看好手裡的籌碼,千萬別被來去無常的漲跌給沖昏了頭腦。為了賺錢而猛加槓桿的不恥行為,遲早會把自己變成這場市場廝殺的犧牲品,市場也一定會給非合格投資人以血的教訓。

而區塊鏈創業者更改把區塊鏈技術當成迭代互聯網的利器,把灼燒的貪慾鎖在籠子里,否則多行不義必自斃,區塊鏈的精髓就是因果律,行為資產和行為破產之間,只有一字之差。

區塊鏈進入了深水區,這個碩大的市場正成長為一隻龐然大物,遍覽全球,沒有哪個商業組織像英雄一樣來駕馭它,所以,祈求懷揣人類命運共識的國家機器平穩介入,用厚德和智慧與區塊鏈市場做朋友,讓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真正軟著陸,成為賦能老百姓福祉的先進生產力

陳菜根,自媒體人(創辦公眾號「陳菜根頻道」),為友資本創始合伙人,專註於陪跑式投資,並深度研究區塊鏈經濟。

責編 | 曉宇

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非鉛筆道原創,不對文中觀點和真實性負責,內容僅供讀者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鉛筆道 的精彩文章:

豆瓣閱讀從豆瓣集團獨立 獲檸萌影業6000萬元A輪投資
機器人定位技術研發商「眸視科技」獲新投資

TAG:鉛筆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