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聽文學固原馬國文的散文:夢回蕭關

聽文學固原馬國文的散文:夢回蕭關

夢回蕭關

作者馬國文

馬國文,寧夏固原人,1966年出生。忙碌的財政工作之餘,讀書、寫作是唯一的愛好。現任職於固原市財政局。

夢回蕭關

在初冬周末的一個下午,幾位朋友相邀去瓦亭古城,一呼即成。

駕車從固原市區出發,一路順清水河谷向南,經二十里鋪,翻越開城梁,進入涇河流域。沿銀平公路繞過青石嘴,只見河谷逐漸變窄,山勢漸次陡峭險峻,此地名曰牛營子,是東漢初年隗囂部將牛邯駐軍的地方,可見我們已進入了古蕭關的地界。不到四十分鐘的車程,我們已經到達涇源縣境內的大灣鄉。過了鄉政府,地勢相對開闊,突然道路分開兩岔,一路經和尚鋪至隆德,一路經蒿店到平涼。我們向平涼方向拐了個大彎之後,就看到了隱沒在群山之中的一座古城,這就是史書上記載的古蕭關。

古城依山傍水而築,分內外兩層,內城保存尚好,外城多已不見城牆,只能看見坍塌後的輪廓。在外城東南一角的古城遺址上,有一處新建的蕭關文化園,夕陽將兩座高聳的闕門以剪影的形式印在我們的視野之中,宛若兩尊盛滿歷史風煙的巨鼎,可以看出此城昔日曾經的雄偉與輝煌。爬上舊日之城,站在一段殘缺的城牆之上,望見北面山上有一座烽火台,距內城約有一公里多,朋友們互相鼓勵著越過鐵路、爬上陡峭的山坡,來到山頂,原來這只是外城舊牆東北的一角,站在城角,看到外城大部分建在山坡,昔日城壕清晰可見。

坐在山頂,在溫暖和煦的陽光里,極目遠眺,六盤余脈層層疊疊,瓦亭古城群山環抱,涇河之水從古城腳下流過……使人有「俯察天地」、「去國懷鄉」的感覺。放眼望去,古隴山就在眼前,彈箏峽近在咫尺,向北是經固原直通中衛、銀川的蕭關古道;向西是翻越六盤山經隆德到蘭州、河西走廊的古絲綢之路,向東是穿越彈箏峽過平涼、涇川,沿涇河谷地直達西安的坦途。銀平公路、寶中鐵路都從這裡穿城而過,再穿越兩山對峙的彈箏峽,與涇河順流而行。

從高處才看明白,為什麼當地老鄉把彈箏峽稱為「三關口」了。此峽真的是總攬隴道,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呀!也更明白了大秦一統六國、蒙恬北逐匈奴後為何要把蕭關從鎮原遷至這裡,因為這裡是帝國的咽喉,守不住這裡,那些從西北馳聘而來的草原鐵騎就會像古涇河滔滔之水一樣,衝出峽谷,衝進涇河谷地,一路向東,直趨長安。如若這樣,帝國將無險可守,世代以農耕為生的關中及中原百姓將遭浩劫,國家則危矣。

望著遠處莽莽群山,我彷彿看到了義渠王和羋月共騎一匹高頭大馬,在桀驁的護騎簇擁之下從這裡打馬而過,又彷彿看到烏氏倮的遍山馬牛、看到了秦皇漢武出蕭關巡邊的獵獵錦旗,彷彿看到了匈奴單于的十四萬鐵騎揚起漫天沙塵,卻被英勇的北地都尉孫卬堵截在這裡惱 羞成怒,看到唐太宗李世民出蕭關考察原州馬政,劉琦、吳介在這裡力戰金兵。閉上眼睛,耳邊像有萬匹戰馬的嘶鳴,又像有穿梭在回中道上商隊清脆的駝鈴之聲,也隱約聽到戍邊將士的鏗鏘行進的腳步聲和吳女哀怨之聲。車轔轔 馬蕭蕭,單于起征騎,天子按弓雕,蕭關狼煙起,征戰使人愁。至此我完全理解了為什麼古人說「回中道路險,蕭關烽堠多」了。也明白了當年不可一世的西夏王元昊挾好水川之戰的餘威,卻止步這裡的原因,在一個強大的帝國疆域,他縱有十萬大軍,但在群峰環繞,固若金湯的蕭關面前是多麼的渺小。終北宋一朝,西夏勢力再無力越過隴山,卻給後人留下了韻味十足的警示。

陽光靜好。遠處的村莊上空飄起輕紗般的煙嵐,一群和平鴿穿梭於煙嵐之中忽隱忽現。

回望歷史,使人唏噓不已。多少個靜夜,在泛黃的史冊中品味這方厚土,品味厚土之上的民眾和他們的精英,是他們用血汗譜寫出昭示後人的精神華章,我輩還有什麼理由怠慢?

起風了,山間草木在寒風中堅守自我,這是不忘初心的生動詮釋,因為堅守,待到春天來臨,這裡必將鬱鬱蔥蔥……

這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自己身被鎧甲,矗立在蕭關高大的城頭,我的視野一派祥和的景象,父老鄉親在田間耕耘,南來北往的車輛在平坦的大道上賓士……

朗讀者:李玲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固原廣播電視台移動客戶端「精彩固原」

你的見證 我們的記錄 一起分享

值班編輯 李飛龍 責編 李玲 審核 馬金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固原電視台 的精彩文章:

TAG:固原電視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