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魅藍 S6:千元紅藍之戰 vs 小米紅米 4

魅藍 S6:千元紅藍之戰 vs 小米紅米 4




首先感謝網友 wp7 吧專用出借的手機,還堅持不要郵費錢。好人一生平安。


好啦我們開始,葉秋評測,還原產品的真實。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沒想到暌違多年的小圓點,此刻重出江湖。只可惜小圓點還是那個小圓點,江湖,卻不再是那個江湖。







外觀手感




言歸正傳,S6 的外觀是正面全面屏屏幕設計,5.7 寸 18:9 的 720p 屏幕。黑色藍色息屏一體。白色金色玉面在前。




背面是一體金屬機身加 U 型天線。







接下來我們看細節。正面是內陷的聽筒,容易積灰。隱藏的感測器,單 800 萬像素鏡頭。光圈 f2.0,支持虹軟美顏。最邊是白色呼吸燈。







額頭,下巴約 9.4mm 對稱。但是邊框外的機身還有一個弧度,加起來約 10.5mm。左右邊框約 3.7mm。




屏幕到機身的過度是保護圈加倒角的設計,中規中矩。2.5D 玻璃的弧度較大,整體手感不錯。厚度約 8mm,重量 160g。







但鏡頭依然突出了約 0.7mm。是 1600 萬像素單攝加雙色溫補光燈。下面是魅藍國際版 logo。不知道是不是讀做魅 blue。黑色版隱藏的也太一體了,幾乎看不到,非常的整潔。以後還會改成魅族 logo。天線也幾乎看不到。銜接非常好。但是指紋非常明顯。沒有疏水鍍膜處理。好在屏幕是有的。比較順滑。









當然厚度和整潔的原因,在側面。弧形邊框的左邊是 SIM 卡槽和音量鍵。按鍵有鬆動。支持 SD 卡擴展。還在塑料上面加了一個金屬框,千元機裡面是給好評的。支持全網通。具體頻段閹割我們信號部分再說。







右邊就是電源鍵和側面指紋識別。注意,指紋識別只是指紋識別,不是索尼的電源鍵指紋。也不是 mBack 鍵放側面了。就是個指紋區域,沒有別的功能。日常使用來說是沒問題的。解鎖 0.2s。輕微潮濕可以,濕手不可以。只要錄入完整,不同的手姿都能解鎖。只不過電源鍵就太靠上了,很難去夠到。可以用雙擊亮屏。截圖比較難受,可以用通知欄截圖。如果想不從桌子上拿起來解鎖的話,你需要多錄入一個食指。因為拇指平著是夠不到的。







而小圓點被做成了虛擬按鍵。位置的上移有點不太習慣。而且必須佔用整個橫條。這個雙下巴讓屏幕不再對稱,真不一定有 mBack 好用。當然息屏確實整潔一些。



意外的是 S6 居然在小圓點下面加了壓感。輕觸返回,重壓是 home 鍵。左右滑動是切換兩個程序。從底部上滑是呼出多任務。注意,不是屏幕壓感,是屏幕小圓點下面這裡有壓力感測器,只有這個地方可以感知重壓。屏幕是無法感應的。重壓觸發震動,線性馬達在小圓點左邊。這讓榮耀旗艦情何以堪啊。







不過為了這麼個圈,常駐一個條,確實有點挑戰用戶的學習能力。而且多任務還是要上滑。還不如 3 個都上滑。當然可以切換成安卓的 3 虛擬按鍵。那麼意味著本來就資金緊張的千元機,還白白浪費了壓感的錢。



當年魅族的設計交互讓人趨之若鶩,如今恐怕門可羅雀,求人抄,也沒人願意抄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社會就是這麼的現實和殘酷。沒人在意你往日的榮光,只會看你現在手底下的東西。這或許是原創的悲哀,但也讓原創者熱血澎湃。不斷超越自己,人生才更精彩。執著於過去的成果,就當不了好漢。




頂部沒有紅外線,底部沒有 Type-C,有耳機孔。




總的來說,S6 的外觀手感在千元機中鶴立雞群。跟非全面屏的紅米 4 一比就好像跨越了一個時代。側面指紋的副作用並不大。希望魅族可以從 PRO 7 和 S6 中總結經驗教訓,就算不為大眾做手機,也要為煤油做手機。




這裡我們插一下千元機的選購竅門。千元機雖然不要自行車,但是資金緊張,更要保證好鋼用在刀刃上。比如紅米 5 Plus 就是實用派,錢集中在核心配置,其他勉強說的過去。需要性價比就買類似定位的。而魅藍 S6 的成本集中在時尚的外觀。獨樹一幟的指紋和神奇的小圓點交互。但屏幕是 720p,續航非常一般。更適合輕度用戶。大家不要被一分錢一分貨蒙蔽。總價並不重要。用戶選擇優點足夠喜歡,缺點可以忍受的手機,就是最適合自己的手機。每個人適合的又不一樣。我不會說一個手機的好壞,而是把優劣各個部分對比給大家看,由你們選擇適合自己的手機。葉秋評測不作假,只為觀眾來說話。





屏幕





S6,紅米 4




5.7 寸 720p 的 incell 液晶屏幕,全面屏還是有漏光問題。可視角度尚可。屏幕 ppi 只有 282,已經低於喬幫主提出視網膜屏幕時期的 326,如果你看習慣了1080p 的手機,可能會覺得 S6 字和圖片的線條有點發虛,有點鋸齒狀。




色溫 7600k 偏冷,NTSC 色域 69%,亮度 415 尼特。這是我近幾年評測過最素的屏幕。力壓魅藍 Note 6。日常的亮度調節也非常保守。如果平時就看電視直播,其實節目還沒有 720p。對人眼來說更柔和。但是看超清的就只能湊合了。因為我手裡沒有紅米 5 Plus,只有我媽的紅米 4。所以就用紅米簡單的做個對比參考。還請大家多多包涵。我從來沒覺得紅米的色彩這麼鮮艷。


























信號




雖然是三星處理器,但確實支持全網通。只不過頻段不全。而且榮耀閹割的頻段是真的不常用,魅藍連 b5 都沒有,電信版才有。這是電信常用的頻段。所以電信的用戶還是買電信版吧。支持的頻段是旗艦機的幾分之一,出現網路不穩定甚至不能用的概率也會大一些。




跟紅米 4 相比差別不大,紅米只是稍好一點點。Wi-Fi 搶網速對比,2.4G Wi-Fi 是均勢,5G 下紅米 4 領先。




魅族客服回復


移動版/公開版:FDD:B1/B3/B7/B8。FDD:B34/B38/B39/B40/B41


電信版:FDD:B1/B3/B5/B7。FDD:B38/B39/B40/B41







GPS 方面,魅藍 S6 定位更快,但是精度略遜於紅米 4 ,兩個都是支持三大定位系統。美國 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和中國的北斗。







性能







三星的 7872 跟驍龍 625,聯發科 P25 基本在一個檔次。14nm finfet 工藝,2 個 A73,4 個 A53,主頻 2.0G Hz,GPU 是 Mali-G71x1。DDR3 加 emmc。跑分比 625 高,主要是 625 是 8 個 A53 核心,沒有 A73。但是要注意,7872 的功耗比不好,高負荷跟 625 比,功耗基本翻倍。




日常體驗方面。有的 up 會用 GPU 呈現模式分析圖來展示。但是觀眾一般不知道怎麼看。




我們看到這個裡面主要有 3 種顏色。紅色是執行時間,越高意味著載入需要的時間越長。但是圖片載入慢不代表滑動也卡住。只是圖片沒顯示出來。黃色(可能是橙色)是 CPU 等待 GPU 完成渲染的反饋。他高,代表 GPU 在忙碌,沒有及時跟 CPU 報告。也不一定卡。最後是藍色。這個才是參考流暢度的。而且也只是參考。他代表視圖繪製花費的時間。綠色比較多,有布局時間,計算動畫時間等等。







具體怎麼看呢?聽清楚了。如果藍色低於綠線,一般就是流暢的。紅黃超過綠線不一定卡。但是最好是三色都低於綠線,這樣更不容易卡。不算功耗的話,是越低越好。如果藍色高於綠線,基本上就有卡的可能性了。越高越卡。但是具體卡到什麼程度才能被人感覺到,這個不好說。




其實這個曲線根本不是用來判斷流暢度的。我比較喜歡用,我也是拿來看 GPU 渲染情況的,不是看流暢度的。卡頓一定是產生卡的實感。如果系統內 40 幀和 60 幀都看不出來卡,就都不卡。不存在 40 幀就比 60 幀卡。




那麼幀數是不是可以代表卡頓程度呢?也不一定。日常滑動操作的時候,50 幀不代表比 60 幀卡。你就看一個靜態畫面,1 幀和 60 幀根本沒區別。只有動態高的時候才能看出差別。比如內容高速移動的畫面或遊戲。一般我們覺得卡頓,是卡住一個畫面,然後再動起來,然後再卡主。絕對不是桌面滑動 1 秒低於 50 幀或者 40 幀。一定要結合實際畫面的動態需求。




但是遊戲不一樣,我們用幀數反應體驗到的性能。







這個價位也就是玩個 2K NBA18。CPU 調度非常積極,幀數的表現也非常穩定。但是耗電也非常巨大。




王者榮耀的表現超出我的想像。一般場景都能在 50 幀左右。而且溫度也就 37 度,還遠遠不到燙手。大型團戰最低 26 幀,勉強沒有卡主不動或者挑幀的情況。不得不說,720p 少渲染這麼多像素是有用的。其實是 7872 只支持 1920*1080 18:9 就超了。只能退到 720p。




續航充電




充電錶現良好,3000mAh

 的電池,9V 2A 的 18W 快充。實測息屏亮屏都能達到15W。





續航表現剛開始是電老虎,這已經更新過一次。最高亮度較低,最低亮度又不夠低,這樣的表現只能說差強人意。比紅米 5 Plus 差一截。




8小時待機 6%


100% 亮屏 14%


0% 亮度 10% 音量在線視頻 

12%


100% 亮度 80% 音量

王者榮耀 36%




音質




內放就不談了。S6 支持藍牙 4.2 我相信沒有人會糾結千元機的音質。


外放主要看誰響,還不破音。




拍照




拍照方面,後置是 1600 萬像素三星的 CMOS。F2.0 的光圈,支持相位對焦。雖然 Note 6 對比同感測器的旗艦手機是一敗塗地。但是對比同價位的手機絕對是鶴立雞群。尤其對焦的差別不是一點點。S6 就明顯差了一些。經常出現拉風箱的畫面。雖然沒有副鏡頭和防抖,但是其他功能都齊全。包括專業模式,慢動作和延時攝影。而且專業模式的參數還非常細膩。ISO 最低是50。




鏡片沖光消光方面,S6 的把握非常不錯,很有三星的味道。







解析力方面,充足光照下,S6 的顏色偏淡,而紅米 4 的顏色更濃郁鮮艷,有輕微失真。放 100% 來看細節。兩種的細節解析力基本相當。只是色彩風格的差別。而弱光下兩個的差別就很大了。魅藍雖然噪點明顯,但是基本字的細節都是可以看到的。而紅米4隻有塗抹的痕迹,看不清細節了。而參數方面兩個都達到了自動模式下的極限。原本千元機的夜景是不能想的,隨著科技的發展,也逐漸看到了一絲曙光。實際上 S6 的銳化比 Note 6 還好。









 動態範圍。兩個都不支持自動 HDR。必須手動開關。










我以前用寬容度這個詞是分析膠捲照片的習慣。我想表達控制死黑死白的能力。實際上數碼照片不能用寬容度,這是我用詞不規範的錯誤。真正的寬容度指的是樣片從黑到白,記錄了多少灰階的層次。而數碼照片是人眼去看屏幕上的照片。根據木桶原則,人眼的寬容度大於膠捲大於屏幕。屏幕的寬容度最低,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屏幕的寬容度。不一定是照片的寬容度。這就是真正的油畫一定比電腦看更精緻的原因。





百度圖片





百度圖片





出處見水印




但是有人把寬容度理解成暗處的亮度,這是不對的。




暗的地方有可能有細節,只要亮度高了就能看見。這不是寬容度低。而暗的地方後期調再亮也沒細節,才是真正的死黑。絕對不能通過一眼看上去暗不暗來判斷寬容度大小。




由於不同觀眾對寬容度的理解不同,為了不讓大家混淆,我以後也不會再用寬容度這個詞來分析 jpg 數碼照片。當然希望大家了解真正的涵義。另外寬容度是可以計算的,膠片記錄的最強光線強度除以最暗光線強度的倍數,就是寬容度。




而手機的 HDR 可以把記錄亮處的照片和記錄暗處的照片合成一張。這樣就可以增進動態範圍,同時保證高光和暗光的細節,控制死黑和死白。










S6 的 HDR 只是噪點更少,增量的效果不明顯。紅米 4 自動的色彩都紫了,開了 HDR 會好很多,但是曝光時間太長了,非常容易糊片。需要找個垃圾桶或者欄杆當支點。




效果是自動模式魅藍大於紅米。HDR 紅米大於魅藍。




而白天的話 S6 的 HDR 可以壓制高光溢出。可以看到窗外的景

色更清晰。畫面也更有層次感。







而紅米 4 的色彩飽和度太高了,一看就感覺調過色。







自動模式下,S6 的層次感稍好,銳化的痕迹明顯。紅米 4 暖過了頭,感覺來了沙塵暴。





S6 對比紅米 4




色彩方面其實紅米基本都是偏綠偏紅的。魅藍表現更好,也偏素雅一些。我真的不知道小米為什麼對綠色這麼情有獨鍾。







這張微距模特照片。魅藍的膚色有點蠟黃,顯色紅色不足。而小米拍出了華為的口感。





最後是閃光燈照片。魅藍感覺黃金裡面慘了錫。紅米倒是很有金燦燦的感覺。







最後總結。魅族經過一年艱苦的調整,成就了魅藍。S6 更是除了屏幕續航,其他都不錯。恰好跟紅米 5 Plus 互補。引發了千元機的紅藍之戰。而魅族就慘的多了,成本應該花在哪裡,這個問題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我想煤油才是最有發言權的。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明年皈依我佛的魅族是化身戰神,還是化身羊駝,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EALER訂閱號 的精彩文章:

iPhone X 喧囂過後:我對果粉有話要說
今年過節不收禮?樓斌帶你挑年貨!

TAG:ZEALER訂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