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衛星攜帶「地震天眼」沖向太空!預測地震終於不遠了

中國衛星攜帶「地震天眼」沖向太空!預測地震終於不遠了

今天(2日)15時51分,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一飛衝天,上面一次性成功發射了7顆衛星,這是今年中國航天的第六次發射。在這7顆人造衛星中,最受人關注的就是成功發射升空的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

這顆衛星是以我國東漢時期的著名天文學家張衡來命名的,在公元132年,張衡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動儀,成功測量記錄了隴西地震,比西方國家用儀器記錄地震的歷史早出了1000多年。而將這顆衛星命名為「張衡一號」,正是因為其與地震有關。

張衡一號衛星是中國第一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它上面搭載了3類8種科學儀器:探測電磁場的高精度磁強計、感應式磁力儀和電場探測儀;探測等離子體的朗繆爾探針、等離子體分析儀、GNSS掩星接收機和三頻信標機;探測高能粒子的高能粒子探測器。帶上了這麼多高科技儀器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張衡一號用來監測地殼異動,彌補地面觀測的種種局限,從而對我國的地震預測研究提供幫助。

觀測電磁與研究地震有什麼關係?地震是一種由地殼運動產生的自然現象,在地殼運動的過程中,地殼會切割地球磁力線或通過摩擦作用產生電磁輻射。因此,研究地球電磁變化可能是研究地震預測地震的突破點之一。因此,簡單點說,張衡一號衛星就是中國的「地震天眼」!

儘管目前利用電磁監測不能預報地震,張衡一號的探測數據主要用於地震電磁電離層前兆信息研究,但是這仍然是一大進步,目前,我國雖然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地震監測體系,但是地震研究的終極階段,還是要弄清楚地震是如何產生的,搞清楚什麼時候會發生地震、會發生多大的地震。而張衡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是我國構建天空地一體化地震立體監測體系的重要里程碑。

雖然張衡一號的發射並不能使中國馬上能夠預報地震,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張衡一號將能夠幫助我國進一步研究地震,距離預測地震又走近了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氣象愛好者 的精彩文章:

南方人注意!寒潮繼續肆虐,今冬最冷周已經來了!南方比北方還冷
從太空看撒哈拉沙漠下雪:白色的雪,落在荒涼貧瘠的沙丘上

TAG:中國氣象愛好者 |